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万大理 《物探与化探》2002,26(5):378-380,391
论述了江西银峰尖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异常与蚀变矿化的关系、异常模式,有代表性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寻找银峰尖式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标志。  相似文献   
62.
煤田勘探工程中监理工程师对设计的审查工作往往被忽视,与公路、建筑行业是有一定的差距。以监理某煤矿水文补勘工程为例,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补勘目的不明确,含水层的划分不准确,忽略了水文测井项目等诸多问题,同时强调了这些问题如不彻底解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说明了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程序措施和技术措施,突出了监理工程师在设计审查中的作用,明确了对地质勘查设计审查的必要性,对今后开展监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江西省德兴市石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论述了石碑金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特征、围岩蚀变、控矿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找矿标志,指出了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赣东北构造带中的“放射虫硅质岩”主要分布于樟树墩—茅桥一带的赣东北蛇绿杂岩带之张村群中,与周边岩石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一致显示为泥质硅质岩,岩石遭受低级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与泥质千枚岩、变质火山岩、蛇绿岩密切共生,含有“可疑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茅口(孤峰)组硅质岩遍布于赣东北—皖南广大地区,整合于乐平组煤系地层之下、小江边组灰岩之上,具稳定的层位压盖关系,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反映为纯硅质岩,岩石无变质重结晶现象,与碳质泥岩、灰岩互层,含大量的、珊瑚及腕足类化石,地层时代为二叠纪。因此,两者应分属不同的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65.
肖剑  赵志丹  祝新友  张雄  曾瑞垠  张敏 《岩石学报》2021,37(4):1270-1286
东川式铜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北部的康滇地区,属于典型的沉积岩型容矿铜矿床,以东川地区的东川铜矿床铜储量最大。东川群是东川式铜矿的主要赋矿围岩,查明东川群物源对于识别沉积作用的源区、沉积构造环境和Cu成矿作用以及对于研究沉积岩型容矿铜矿床的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川地区东川群的因民组、黑山组、青龙山组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东川群绝大多数碎屑锆石属岩浆锆石,且来自S型花岗岩源区。所有锆石显示了~2.7Ga、~2.5Ga、~2.2Ga、~1.8Ga和~1.5Ga等5个年龄峰值,首次确定青龙山组最大沉积年龄为~1220Ma。东川群含矿地层成岩和成矿物质具有二元特征:地层主体成分来自于毗邻的哥伦比亚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而金属Cu应为同一造山带内先期存在的Cu矿床或者富Cu岩石经过剥蚀、搬运和沉积成矿作用富集的。  相似文献   
66.
The Jinshan orogenic gold deposit is a world-class deposit hosted by a ductile shear zone caused by a transpressional terrane collision during Neoproterozoic time. Ore bodies at the deposit include laminated quartz veins and disseminated pyrite-bearing mylonite. Most quartz veins in the shear zone, with and without gold mineralization, were boudinaged during progressive shear deformation with three generations of boudinage structures produc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rogressive deformation. Observations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t various scales indicate syn-deformational mineralization. Fluid inclusions from pyrite intergrown with auriferous quartz have 3He/4He ratios of 0.15–0.24 Ra and 40Ar/36Ar ratios 575–3,060. δ18Ofluid values calculated from quartz are 5.5–8.4‰, and δD values of fluid inclusions contained in quartz range between −61‰ and −75‰. The δ13C values of ankerite range from −5.0‰ to −4.2‰, and ankerite δ18O values from 4.4‰ to 8.0‰. The noble gas and stable isotope data suggest a predominant crustal source of ore fluids with less than 5% mantle component. Data also show that in situ fluids were generated locally by pervasive pressure solution, and that widespread dissolution seams acted as pathways of fluid flow, mig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The in situ fluids and fluids derived from deeper levels of the crust were focused by de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structures at various scales through solution-dissolution creep, crack-seal slip, and cyclic fault-valve mechanisms during progressively localized deformation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67.
呼和诺尔盆地属海拉尔盆地群,为张性盆地,区域性的北东向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和规模。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伊敏组,发育11个煤组,其中4煤组、8煤组煤层较稳定,全区大部可采;11煤组煤层稳定,厚度达15~20m,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根据伊敏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划分了四个沉积旋回,分析了影响煤层沉积的主要因素,认为盆地沉积明显受同沉积断层的控制,表现在断层两盘岩层生长指数和沉积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本次研究将对海拉尔盆地乃至相邻蒙古国盆地的煤田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
江西省弋阳县大源岭瓷石矿是2009年江西省发现的重要矿产地之一。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分析研究,大源岭瓷石矿为赋存侏罗系于林山组层间裂隙的岩浆侵入矿床,矿体厚度大、规模大、储量大,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晰,容易辨认。通过对矿石特征以及加工技术性能的分析研究,瓷石矿石为绢云母化微细粒少斑花岗斑岩,三氧化二铝等粘土矿物含量高,铁主要以菱铁矿赋存,矿石质量好,为优质瓷石。矿石工业类型属硬质瓷石,矿床成因为岩浆自变质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为江西省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为今后江西省乃至全国寻找同类型瓷石矿床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新余梅山矿区(南区)含煤岩系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大禾山段,含多个含煤段,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D8、D9两个煤组,煤组结构十分复杂,煤组判层与对比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井田煤岩层的物性以及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煤组划分与对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将SFG模型中的加载湿陷屈服面(LC屈服面)与BBM模型中提出的吸力增加屈服面(SI屈服面)统一成为单独光滑的屈服面,基于弹塑性理论框架,推导出相应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非饱和固结直剪试验对江西红土的模型计算参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对多种应力路径下非饱和三轴试验的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的测定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非饱和土在多种应力路径下的体应变行为。统一屈服面简化了加载湿陷屈服面与吸力增加屈服面之间的耦合分析,解决了因双屈服面的不连续而造成计算不便问题,拓宽了SFG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