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应冬梅  许爱华  黄祖辉 《气象》2007,33(3):48-53
为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和预警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作用,制作出精细化的临近和短时预报,选取了江西8次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从7个方面对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冰雹、雷雨大风过程45~55dBz强回波平均高度为12.4km,达到或超过-25℃层的高度,比短时强降水回波高5.6km。弱回波区(wER)或有界弱回波区(BwER)、三体散射长钉、持续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中气旋、下湿上干或强风垂直切变特征等都是冰雹天气的典型特征。而相对平均径向速度图上“S”型暖平流及表现强低空急流的“牛眼”、深厚的湿度层等,则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可为两类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提供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92.
2005年江西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天气图、T213物理量场以及相关实况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11月8—11日江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和行星尺度环流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异常偏强且位置适中,孟加拉湾低槽偏强,中高纬度“双阻”形势以及东北冷涡异常偏强,导致了这次超历史强度的连续暴雨过程;高空低槽、西南气流、低层切变、地面倒槽和静止锋是主要天气系统;暴雨区始终集中在急流以北风速辐合最大处和地面静止锋的北侧。通过对物理量的比较分析发现,此次过程的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均低于汛期,但动力抬升条件则明显强于汛期。  相似文献   
93.
江西省柑桔冻害及其变化和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西是中国柑桔主要产区之一,冻害是江西发展柑桔的主要障碍。1991年底,江西发生了近50a来最为严重的冻害,冻死柑桔约3.3万hm^2。从近50a冻害资料来看,江西冻害的变化尚无明县规律可循。冻害往往是突发的、随机的,这给冻害的防御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要树立有备无患的思想,在布局上选择有利小气候环境,在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柑桔抗冻能力,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学习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中总则、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学习要点,并认为新旧规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学习中应从其编制原则出发,从新旧规范的差异和修改理由入手,重点放在新增加及有变更的内容上。  相似文献   
95.
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城市地表与明渠、河道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研制了模拟城市暴雨内涝积水的数学模型。模型以平面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和无结构不规则网格划分技术为骨架,同时,针对小于离散网格尺度的河道或明渠,应用了一维非恒定流方程的算法。采用分类简化处理的方法,将通道分为河道型、路面型、特殊通道型(城市内的二级河道),根据不同类型简化动量方程,求任意网格各个通道上的单宽流量。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模拟地下排水管网内的水流,并给出泵站、闸门、淹没出流管道等排水系统的处理方法。根据无结构不规则网格的设计思路,按照天津、南京、南昌三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分别设计多边形的计算网格。介绍了城市面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在天津市、南京市、南昌市的应用情况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6.
区域雷灾易损性及其区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电灾害情况,根据江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了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和区划的模式,为区域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梅雨锋短时大暴雨的多尺度环境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婧  孙素琴  吴静  许爱华 《气象》2014,40(5):570-57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是短时暴雨的触发机制。(2)稳定的环流背景下,500 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持续在江南北部对峙,是暴雨带稳定于赣北的原因。强的热力不稳定、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充沛的水汽供应以及强烈的辐合抬升是短时暴雨产生的有利环境场。(3)多尺度系统的协同作用和稳定维持,使西南急流异常强盛。暴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导致梅雨锋上出现大暴雨。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地面至对流层中低层汇合,激发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锋区倾斜向上发展;强烈上升气流穿越锋区加大了层结的不稳定,激发大量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具有强对流性。(4)不同性质气流在赣东北的交锋、边界层强辐合与喇叭口地形的相互作用是赣东北成为暴雨中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
利用GODAS海洋温度资料、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前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对江南春雨的影响,并通过高低层环流异常解释了其可能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前期夏季暖池区热含量影响春雨的敏感海区位于9°~16°N,150°~166°E,与春雨强度呈显著反相关,前期夏季关键区热含量的显著偏低是春雨异常偏多的强信号。(2)多雨年和少雨年大气环流差值场与夏季暖池热含量(取反号)回归的次年春季大气环流形态基本一致。低层菲律宾海异常反气旋西北侧的暖湿西南气流输送及江南地区高层辐散抽吸运动是造成春雨偏多的直接原因。(3)关键区热含量在前期夏季的异常偏低使低层异常反气旋在其西北侧触发生成,并在菲律宾海附近持续存在(前夏至当年春季),春季引导强盛的西南气流向江南输送水汽;同时,热含量异常偏低在我国大陆东部激发出高层异常气旋并持续维持(前秋至当年春季),导致春季西风急流轴异常南压,高层形成异常辐散中心,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导致江南春雨显著偏多。前夏热含量显著偏高引起江南春雨偏少的过程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99.
江西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标准,以2008—2013年遥感晴空数据及相关气象、统计、调查等资料为数据源,对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气象评价,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且生态质量逐年略有提升。其中,1)江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小幅上升趋势;2)湿润指数亦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并且江西省降水随季节分布不均,春季湿润指数值平均最大;3)水体密度指数及土地退化指数较稳定,但存在季节变化;4)灾害指数随年度受灾程度不同有较大起伏,夏季是江西省遭受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的季度。  相似文献   
100.
阐述了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或雷达产品资料的网格化流程和步骤,对网格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料插值(临近法和双线性插值法)、坐标转换(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的转换)、格点位于弧底梯形的判断以及GrADS软件中地图投影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临近法和双线性插值法网格化的雷达回波资料,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对极坐标系下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网格化,但临近法网格化的雷达回波资料尽可能地保留了雷达体扫资料中原有反射率的结构特征,而双线性插值法网格化的雷达资料其弱回波区(25 dBz)的范围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