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王仕彬 《福建地质》2008,27(1):51-56
通过对菲律宾棉兰老岛北端的迪纳伽特岛铬铁矿进行考察,介绍菲律宾共和国铬铁矿的分布概况,迪纳伽特岛铬铁矿资源的类型、分布、规模等情况,并将收集到的当地矿山建设外部条件及投资环境作简介,对该地区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起到参考和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朱建成 《福建地质》2006,25(1):43-47
通过对泉州市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检测资料统计,总结了泉州市区桩基应用的类型与特点,并结合典型的实例说明桩基类型的选择应在安全的基础上,选择经济和合理的基础类型。  相似文献   
33.
土坡渐进破坏的可靠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帆 《岩土力学》2004,25(1):87-90
在考虑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异性及相关性的基础上,以可靠度的方法研究土坡渐进破坏问题。将滑动面上的土体按等弧长划分为n个土条,假设每个土条的安全余量服从正态分布,相邻两个土条的安全余量则服从二元正态分布,根据土条破坏传播的概率,计算土坡渐进破坏的概率以及土坡中裂缝开展长度的期望值, 并对算例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张建协 《福建地质》2011,30(4):286-292
华安石笋尖钨钼多金属矿属构造蚀变热液石英脉型,受北东向断裂次级北北东向裂隙带控制,呈脉状或细脉状产于燕山期金山岩体东部边缘,构造部位独特。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已发现钨钼多金属矿(化)点,认为矿区一带具有良好的钨钼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5.
何耀堂 《福建地质》2014,(2):112-118
泉州湾处于我国东南沿海构造活动带,具有发生地震的地质环境和同震海岸崩塌、海湾下沉的构造地貌条件。通过对泉州湾海滩岩产状、14 C测年、古生物化石及岩石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其物源为海岸崩塌的志留纪花岗岩和潮滩、河口堆积的陆源碎屑。搬运方向自南向北偏东,形成于泉州湾北部潮间带接近高潮位,在温暖和高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有淡水参与,由钙质胶结发生的快速成岩作用。海滩岩形成的地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是突发性海洋强动力事件的记录,可能与距今2 000a在泉州湾以南发生的古地震造成深沪湾岩岸大规模崩塌和海湾快速下沉引发的海啸有关。  相似文献   
36.
张跃进 《福建地质》2013,32(1):27-36
大田地区主要出露古生代至晚侏罗世地层,以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岩为主,极少量火山岩.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向复式背斜以及各类断裂构造.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频繁而强烈,于褶皱中心(轴部)分布大面积花岗岩类侵入岩.通过该区铁、铅锌、铜矿化成矿及分带特征分析,为进一步找矿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7.
黄金荣 《福建地质》2012,31(2):122-128
尤溪垒坪岩矿区铅锌矿体主要贮存于三叠系下统溪口组钙质粉砂岩与石英闪长岩体接触带所形成矽卡岩中,属矽卡岩型矿床,地表以铅锌矿体为主,深部为锌矿体。矿体产状与矽卡岩近乎一致,呈不规则状、透镜状和似脉状产出。铅锌矿体与北东向断裂构造和土壤地球化学Cu-Pb-Zn-Ag异常套合明显。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8.
西藏高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水星 《福建地质》2008,27(4):420-424
依据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将全区划分为3个灾害分布区,即藏东高山峡谷区、藏南高原湖盆谷地区、藏北高原湖盆区。并根据各地质灾害分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气候条件、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形条件等,分析各区地质灾害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39.
佘日启 《福建地质》2007,26(3):151-161
安溪铅山铅锌矿区复成分角砾岩为一套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时代拟归三叠世文宾山组。为滨海-海陆交互相地层。  相似文献   
40.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工农业均比较发达。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矿企业遗留下来的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选择重金属Pb和Cr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实验和Hydrus-1D软件模拟,研究其在红壤和风沙土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Cr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速率和迁移量变化明显,尤其是风沙土,重金属Cr可以在两个月左右迁移至土壤剖面底部(80cm土层厚度)进入地下含水层;而重金属Pb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速率很慢,迁移量也不大,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绝大多数在研究期内均被表层土壤吸附。因此在场地污染调查、评价和修复时,重金属Pb主要应该针对污染场地表层土壤层,而重金属Cr主要应考虑地下水,尤其是风沙土区域的地下水,且应于污染初期进行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