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51.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洋  王德利  王少剑 《地理科学》2013,33(10):1157-1165
分别研究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住宅均价和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根据供需理论和城市特征价格理论建立了影响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初选因素,并根据半对数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空间集聚性分异(东南沿海三大城市群与内陆城市之间)和行政等级性分异(省会与地级市之间)的双重格局;② 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城市数量更多,分布范围更广,购房难度较大的城市已超过一半;③ 住宅均价的总体分异趋势和空间异质性都强于房价收入比;④ 城市居民收入与财富水平和城市区位与行政等级特征是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两大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52.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853.
为解决国内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列装测试不充分的技术难题,尽可能降低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的风险,建设了专业化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平台。该平台构建了软件和硬件两大测试系统,明确了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流程和评价指标,具备在线功能测试、离线回溯测试、预警信息测试和信息安全测试等功能模块。通过系统性测试和综合评估测试结果,为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完善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筑牢地震预警系统的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854.
在构建广东省人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组件技术实现图文互查和图文结合的显示与输出,并与人防办公系统无缝结合。使用基于XML的SVG作为图文结合输出的技术,是目前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对于图文办公一体化的GIS系统,尤其是WebGIS系统的开发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5.
本研究以1988~2001年共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北江芦苞浅段岸线和洲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后此段河道河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道主流线的迁移、小型洲滩的消亡,变化时间与人为采砂和航道整治的时间相吻合,河势向着稳定的趋势发展,文章最后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进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6.
基于GIS的广州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997、2003年广州市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经过几何纠正、图像裁剪和图像增强处理后,采用最大似然比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对影像进行了识别分类,获得了广州市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并进行了分类精度评价.然后建立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利用数值统计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1997~2003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速度、空间转移及其区域差异等.另外,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建设等因素是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57.
深圳断裂带构造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断裂带的活动性关系到深圳发展的前景,从构造地质学、遥感图像、地震学、地貌学和地球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深圳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阐述了深圳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通过对断裂带地层剖面和断层物质研究发现,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明显活动迹象;地震活动方面,断裂带所在区域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且震源分布与断裂带产状一致,反映断裂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根据地应力监测资料,最大主应力量值小且应力方向北西向,与断裂近乎垂直,不利于断裂活动。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深圳断裂带晚更新世至今活动已经明显减弱;现代微震活动是其构造能量缓慢释放的表现,现今深圳断裂带构造稳定,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活动。  相似文献   
858.
远场大震的水位、水温同震响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井水温观测在中国已经开展了20年,但目前对于水温响应机理的研究还不充分。在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S8.7地震后,中国地下流体观测井网中121个观测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的研究中,作者发现了具有规律性的一类变化类型:当某些观测井水位出现振荡的时候,其同井水温绝大多数会出现几十分钟到数小时的下降—恢复过程。为了对此现象进行验证,又收集了河北唐山矿井2001年数字化以来39次远场大震水位、水温的同震响应资料,发现其具有相同的规律。在对可能造成水温下降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同震水温下降的气体脱逸模式,给出了在气泡脱逸过程中造成水温下降的2种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此模式对部分观测现象进行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59.
利用中尺度岩石摩擦实验开展了应力扰动对断层摩擦滑动过程中声发射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据此讨论同震应力变化引起的小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测意义.实验结果表明方波状应力扰动对粘滑失稳前的声发射活动有明显影响,即触发了一些声发射事件,使得粘滑发生前声发射活动增强并使出现的时间提前.这种影响随平均正应力的提高和扰动振幅的增大而增强,其...  相似文献   
860.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定位结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玉松  康英  黄文辉  刘军 《中国地震》2011,27(2):155-164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自动实时处理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之内自动确定出地震的3要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自动定位结果后发现,282个4级以上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的人机交互速报结果(CC)匹配;70%的地震震级误差≤0.3;69%的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20km,73%的国外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50km;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平均速报时间为3.5min,国外地震平均为11.1min,该系统速报速度明显高于人机交互速报速度.全球6级以上地震中有284个的定位结果与欧洲-地中海地震学中心(EMSC)的实时定位结果匹配,其中49%的地震震级误差≤0.3;73%的地震水平误差不超过50km,68%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50km,对于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深源地震,90%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不超过50km.另对未匹配及误差较大的地震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