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81.
王正其  李子颖  张国玉  吴烈勤  孙晔 《铀矿地质》2007,23(4):218-225,248
下庄铀矿田北西西向分布的白垩纪角闪辉绿岩构成区内基性脉岩的主体。研究表明,中洞地区角闪辉绿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明显,基本代表了原始岩浆的成分。岩石富集LREE,无Eu亏损;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K、Rb、Ba、Th、Ta、Ce等);无Nb、Ta、Zr和Hf异常;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及图解显示其与富集型地幔端元(EMI、EMII)值相似,岩石物质组成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因此,认为中洞地区角闪辉绿岩的源区属富集型地幔,其成因与下庄地区白垩纪大陆型热点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82.
晚期小岩体归宿及其在找矿中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提出了晚期小岩体不是花岗岩浆演化的产物,而是相当于超浅成的次火山岩。由于它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因而花岗岩型铀矿与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相同。对比火山岩中两大系列铀矿,即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早期铀矿和与红盆发生发展有关的晚期铀矿,认为花岗岩中也应有相应的两期铀矿。今后找富矿、找深部矿时应注意寻找早期铀矿。同时根据花岗岩中面型蚀变体的存在,推论在面型火山岩铀矿深部应寻找次火山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83.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十分发育,矿区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发育有白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它们多呈面状展布,与铀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根据含矿主岩、碱交代岩、辉绿岩与沥青铀矿在形成时间上的对比,以及碱交代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石土岭铀矿床的碱交代作用主要是地幔流体沿深层次伸展构造上升过程中产生的交代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4.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基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浙闽赣粤地区出露的中深变质岩石构造组合,构造形迹和近年报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认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之下存在一个前泥盆纪的变质基底,其中,前震旦纪的变质基底以呈面形分布的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为特征,年龄值大于8亿年,是构成华南地区最古老的陆壳基底之一,俗称华厦古陆,9亿年左右,该陆块和扬子陆块碰撞,其缝合带为强兴-江山-东乡-萍乡断裂带,稍后,受区域拉张构造事件的影响,它被裂解为三个走向各异,分布在浙东南-闽西北,赣中-赣南和云开三个地区的块体,分别呈NEE,NNE和NE方向展布,三者之间为巨厚的震旦纪一早古生代沉积物质所充填,并有复式岩浆岩流出现,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基底构造至少经历过三期构造一热事件的演化,这种古构造格局,制约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岩浆成分差异及其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85.
86.
粤北诸广南铀矿聚集区位于南岭诸广山岩体中东部,区内铀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铀矿产基地。区内以发育花岗岩型铀矿化为主,整体上受中生代区域性岩浆—构造—热液活动"三位一体"联合控制。区域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对铀矿化有着预富集作用,断裂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热液活动促使了花岗岩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研究区的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和多期性特征,形成于华南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动力学背景下,统一受制于地壳的强烈拉张作用。由诸广山岩体与南雄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白垩纪—古近纪构造演化可能是导致诸广南铀矿聚集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7.
下庄铀矿田控矿因素光-能谱融合图像解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能谱融合图像处理、解译与部分野外验证,对下庄铀矿田发育的钾化蚀变带和低钍补体进行了识别与提取,指出铀成矿与钾化蚀变断裂带及低钍补体具有密切的成因与空间联系。另外,以能谱图像上发现的环状影像为线索,通过对岩体主体固结成岩后穹状构造隆升事件的研究,认为本区曾存在地幔柱,地幔柱作用引发了多种地质事件(或作用),这是形成铀矿田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8.
与铀矿床伴生的黄铁矿,其热导电性、主元素Fe/S比值及杂质元素As,Sb,Hg,Co ,Ni,Mo的含量变化等都可用来判别铀矿体的剥蚀程度,在铀矿找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判盲意义。  相似文献   
89.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系统总结了华南地区,特别是粤北花岗岩地区铀矿找矿投入的工作量、勘查程度、采用的勘查方法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区内铀矿地质的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前人找矿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0.
随着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实施及勘界立标工作的进展,对勘界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要求日益提高。为解决传统勘界工作中存在的监测技术落后、工作量繁多、成果界线不精确、边界不客观等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Google地图和数字正射影像,通过摄影测量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快速识别和提取。以韶关市北江特种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1:500实景三维模型,为"高标准打造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提供了清晰、可靠的本底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技术先进成熟,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保护地边界勘测的精度要求,具有广阔的探索潜力与应用前景且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