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4篇
  免费   1753篇
  国内免费   1773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1080篇
地球物理   1972篇
地质学   4609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9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49篇
  2010年   587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3 毫秒
81.
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8  
水资源足迹是如实反映人类对水资源消费利用的新概念,能深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费,为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提出了水资源足迹的概念和衡量方法,引进了虚拟水概念,简要介绍了产品虚拟水计算方法,并以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为例,计算分析了2000年各省水资源足迹.结果表明,2000年西北四省(区)总的水足迹是为613.3×108m3,人均水足迹为712.3m3·人-1·a-1和1952L·人-1·d-1,高于统计的水资源利用量.以虚拟水概念为基础的水资源足迹更真实地衡量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费利用状况,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提供了新思路,产品形式的虚拟水贸易是平衡水资源赤字、维持区域水安全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2.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8油组厚层非均质砂体的沉积学解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延长统长8段厚层砂岩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多期单一成因的分流河道砂岩叠加构成;另一类是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坝顶席状砂和滑塌砂等多种沉积微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叠加构成。首次提出在“高可容纳空间,高沉积通量”背景下,只有经过特殊水动力条件(淘洗)改造后形成的被我们称之为坝顶席状砂的砂岩才有可能成为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83.
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煤岩的生储气能力、煤储层渗透率、煤层气保存条件等影响煤层气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煤岩组分和煤变质程度是影响煤层生储气能力的主控因素。煤层的储气能力与温度、压力、灰分及水分含量等亦有关。煤层的渗透率取决于煤层本身的裂隙系统,而裂隙的发育程度又与煤变质程度及构造活动的强弱相关。煤层气的保存则取决于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构造活动、水动力环境等条件。煤层气成藏条件是煤层气基础地质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4.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and damage assessment and change detection analysis with reference to a mineral bearing zone in Manjhi, Manuni and Churan valleys. The area is located i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nd fragile region of Himalaya and constitutes of nearly 400 small-scale mines of slate, which were operative sinc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and are stopped by court of law since 1995 on account of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The status of land degradation has been studied using IRS-1B satellite data of 1988,1992 and 1995. The geo-coded data on 1:50,000 scale has been interpreted and an increase in land degradation status was noticed. Finally,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arresting the further land damage in a broader perspective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85.
荒漠戈壁下垫面表面动量和感热湍流通量参数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合理筛选以后的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荒漠戈壁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问题。首先,分析了Monin-obukhov相似函数的特征,并拟台出了其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风速和温度相似性函数随稳定度参数的变化曲线与典型经验曲线差异较小,并且在经验曲线分布范围以内,但中性时的值有所不同。同时,还用该资料给出了动量和标量粗糙度(感热粗糙度)长度的平均值及其标量粗糙度随摩擦速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标量粗糙度的平均值大约比动量粗糙度的小一个量级,并且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明显比其理论预测值要大。  相似文献   
86.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90.9E、36.2N.分析表明,8.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地震活动性异常都出现了,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平静和震群等,且与7级大震比较,这些前兆图象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所不同的是8.1级地震的前兆地震活动图象涉及的区域范围更大、地震震级更高,这为特大地震的前兆识别和预报提供了依据.最后回顾了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并讨论了有关大震预测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87.
陆明勇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3,26(2):136-141
以华北地区 (33°~ 4 3°N ,10 9°~ 12 4°E)地震为例 ,用Gutenberg -Richter公式研究了地震均匀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自 1970年到 2 0 0 1年以来 ,本地区 2 0≤M <4 0的地震偏少、 4 0≤M <6 0的地震偏多、 6 0≤M<7 0的地震偏少、M≥ 7 0的地震偏多 ;然后择其将导致本地区较大社会影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偏少地震——— 6 0≤M <7 0级地震进行灰色理论GM模型预测。通过上面的应用 ,使两理论优点在地震预测中得到结合 ,地震预测更有的放矢 ,预测结果更可信、更有效。  相似文献   
88.
空中人工引发雷电先导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闪电电场变化仪对空中人工引发雷电引起的电场变化进行了两站同步观测,并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光学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一次空中引发雷电先导物理过程的特征. 当携带金属导线的火箭上升到几百米高度时,在金属导线的上端和下端激发产生了一个双向传输的先导,当向下的负先导接近地面时,一个向上的正连接先导由地面激发,正负先导的平均传播速度为0.86×105m/s,随着向下负先导的接地,将产生一个小回击过程,而由金属导线上端激发的向上正先导的传播速度为1.1×105m/s.  相似文献   
89.
西北地区戈壁局地陆面物理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000年8月~2001年9月在敦煌戈壁上观测的陆面过程资料,分析了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的关系以及土壤热传导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初步给出了具有试验基础的戈壁局地反照率和土壤热传导率的多因子参数化公式. 并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试验资料拟合的参数化公式能够比较好地反映降水等气候因子引起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0.
The equivalent operator equ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full primitive nonlinear equations of theatmospheric motion and the properties and physical senses of the operators are studied.In theinfinite dimensional Hilbert space,the global asymptotic behavior of the atmosphere system withthe non-stationary external forcing is studi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the bounded externalforcing.The existence theorems of the global absorbing set and the global attractor are obtained.Thus,the conclusions deduced from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e(Li and Chou 1996 a;1996 b)areextended to the general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