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3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与新生代盆地卤水活动有关铅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随有  祝新友  王京彬 《矿产与地质》2009,23(3):210-213,246
青藏高原周边已发现大量的铅锌矿床,规模巨大,具有一些相似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属于后生的、低温热液型矿床,具强烈层控性质,受控于特定的含矿地层(岩石)组合,下部为相对透水的砂岩、砂砾岩,上部为碳酸盐岩,发生广泛的蚀变作用,包括退色、白云石化等。这类矿床大体可与MVT矿床类比。矿床的形成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盆地卤水的活动有关,圈闭在不整合面下的含贱金属元素与油气的卤水沿透水层运移,在适当位置沉淀成矿。由此决定了这些地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及勘查的进展,将会有更多更大规模的(MVT)铅锌矿床被发现。  相似文献   
82.
滇东罗平县雄武镇地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铁矿物和含羟基矿物在ETM数据的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所具有的特征光谱为依据,在滇东雄武镇地区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宜的主分量图像,对其进行均值滤波、密度分割等处理,获得了高值级、中值级和低值级3种级别的铁化和泥化蚀变异常信息。结合成矿地层、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重砂异常等多元信息,进行遥感成矿预测,提出铜钼汞和铜钼Ⅰ级成矿预测区各1个、铜锌Ⅱ级成矿预测区1个、锌砷锑和铁铜Ⅲ级成矿预测区各1个,从而为该区进一步开展普查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3.
杨兵 《中国地质》2009,36(4):940-947
通过对国际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案的对比研究,对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与规则进行了归纳。在分析了联合国方案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新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存在的明显偏差以及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4.
准噶尔北缘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富辉橄玄岩是一种富含单斜辉石斑晶的岛弧玄武岩,被认为是洋脊俯冲作用的产物,但具体成因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对老山口地区富辉橄玄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同时系统测定了其单斜辉石斑晶的成分及其环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富辉橄玄岩的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的变化规律具有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而透辉石斑晶的反环带则将岩浆混合作用限定于高Mg~#熔浆的上涌过程。富辉橄玄岩极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将上涌的高Mg~#熔浆限定为苦橄质熔浆,而富辉橄玄岩中顽透辉石是被苦橄质熔体携带而来的斑晶物质。主导老山口富辉橄玄岩形成的岩浆过程是苦橄质熔浆的连续补给过程,而苦橄质熔浆被认为是板片窗处软流圈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老山口富辉橄玄岩形成的岩浆过程与洋脊俯冲的板片窗模型吻合,因此老山口富辉橄玄岩可能是洋脊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中段南缘,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和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区域。文中以杭乌拉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阿拉善北部地区早古生代构造背景进行分析。杭乌拉地区下古生界西双鹰山组和班定陶勒盖组硅质岩镜下可见黏土、陆源粉砂和放射虫等,表现为明显的沉积成因特征。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性较差,其中Fe、Mn、Al等主量元素、Sc/Th值、(La/Ce)n值和δCe值反映出硅质岩为大陆边缘沉积,(La/Yb)n值反映硅质岩接近于远洋沉积背景,δEu 值表现为无热液作用影响,V、V/Y、Ti/V值多接近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特征,U/Th、Ba/Sr值也属于热水成因硅质岩特征。硅质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状,无明显的右倾(大陆边缘轻稀土元素富集配分模式)和左倾(开放洋盆重稀土元素富集配分模式)特征。研究区早古生代地质记录相对较少,但是鉴于该地区晚古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早古生代古地理格局的继承,并结合上述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在早古生代为一个多岛洋环境。  相似文献   
86.
阿克塔斯金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矿体赋存于黑云母花岗岩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性火山岩接触带,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区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近矿的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9.5±1.8)Ma,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主成矿期的金-黄铁矿-石英细脉中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47.7±1.3) Ma、等时线年龄为(245.1±1.4)Ma,成矿时代为早三叠世。研究表明,阿克塔斯金矿成岩与成矿时代相距80 Ma,为碰撞造山和后碰撞造山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该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点,额尔齐斯断裂带的右形剪切走滑作用控制金矿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87.
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小江深断裂东侧,受北东向断褶构造控制。尽管会泽铅锌矿研究程度高,但作为矿区外围找矿重点区域的小竹箐勘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基于构造岩中金属元素组合晕(MEAHFZ)找矿方法,通过地质测量和构造解析,认为该勘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其构造样式为银厂坡左行斜冲走滑断层及其上盘的倒转倾伏背斜组成的断褶构造,与矿山厂、麒麟厂矿床控矿构造样式基本一致。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厘定印支期以来该勘查区构造体系成生发展为北东构造带—晚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在此基础上,基于地表 1:10000构造地球化学、蚀变岩相精细填图及重力剖面勘查,绘制了铅-锌-镉元素组合和铅、锌单元素异常综合图,结合该区的重力异常,发现其综合异常沿银厂坡断裂上盘上震旦统灯影组、下石炭统摆佐组中的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层间断裂带分布,进而圈定了Ⅰ、Ⅱ和Ⅲ号重点找矿靶区。该成果不仅为该勘查区工程验证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同类矿床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县-景洪火山弧带北段,是该带典型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绿泥石化是该矿床最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床岩(矿)石样品的岩相学研究,利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绿泥石的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而揭示绿泥石的形成环境,探讨绿泥石化与多金属矿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矿床中绿泥石主要有3种类型:包括沿裂隙和孔洞中充填的Chl-Ⅰ类绿泥石、铁镁质矿物蚀变形成且与斑铜矿-辉铜矿矿脉共生的Chl-Ⅱ1-2类绿泥石以及与方铅矿一起充填杏仁体的Chl-Ⅱ3类绿泥石。从Chl-Ⅰ类绿泥石→Chl-Ⅱ1-2类绿泥石→Chl-Ⅱ3类绿泥石,其氧逸度和硫逸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演化规律,温度为188~297℃,反映出它们形成于中等硫逸度、低氧逸度、中低温的热液环境。该矿床绿泥石属于密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其主要阳离子与Mg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为多期热液蚀变的产物,物质来源于矿区发育的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其形成机制为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沉淀。绿泥石化的形成促进了铜、铅锌...  相似文献   
89.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文章对矿体中呈脉状产出的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分数通常为5%~1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88~249℃,平均为172℃;盐度变化范围为6.30%~12.51%,平均为9.46%,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脉状方解石中的δD变化范围为-72‰~-62‰,平均-67.3‰;δ18O变化范围为3.9‰~8.0‰,平均5.3‰,脉状石英中 δD变化范围为-101.7‰~-87.1‰,平均-93.3‰;δ18O变化范围5.1‰~7.5‰,平均6.6‰,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在岩浆水和变质水重叠区及其附近.方解石(白云石)中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1‰~-9.5‰,平均为-12.9‰;δ13C变化范围为-2.5‰~-2.0‰,平均为-0.8‰.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左侧附近,与研究区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相似,表明铜矿石中的脉状方解石脉(无机碳)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有关.综合考虑上述结果,文章推测在萨热克铜矿的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混合流体,该研究区深部存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0.
蔡厚安 《地质与勘探》2021,57(3):465-477
西南天山巴什苏洪矿是新发现的REE矿床,本文以三年勘探工作为依托,开展了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结果表明:巴什苏洪杂岩体可识别出四期,其中第一期为中粒橄榄辉长岩体,第二期为中粗粒霓石正长岩体,第三期为火成碳酸岩体,第四期为中细粒碱性花岗岩体。杂岩体为过碱性,从碱性辉长岩类→正长岩类→碱性花岗岩类呈现出完整的演化趋势。各期岩体中橄榄辉长岩整体体现出轻稀土富集、分异不明显的特征;霓石正长岩体现出轻稀土富集,并且出现了负Eu异常,已经体现出部分结晶分异的特征;相对而言碱性花岗岩稀土总量更高,整体呈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但并未发生强烈的轻重稀土分馏,整体呈现出"海鸥式"配分特征,可能与岩浆晚期的伟晶岩以及流体活动有关。巴什苏洪矿床属碱性花岗岩和碱性伟晶岩复合型矿床,岩体有两种含矿形式:含稀有稀土的碱长花岗岩脉和侧向的霓长伟晶岩。主矿体为第四期中细粒碱性花岗岩,近东西向呈密集脉状,陡倾,分布稳定连续。估算铌钽资源量超过1万t,达中型规模,具有成为低品位、中厚度、大范围、复合型的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远景。构造、岩浆岩和岩浆分异作用共同控制矿体的形成。找矿标志包括:遥感影像灰白色条带,航磁弱正异常,化探Nb-Y-Zr-Zn-P组合异常,地表碱性花岗岩株产出于深大断裂附近,出现独居石、铌铁矿-铌钽铁矿等有用矿物以及霓石、钠长石等有利共生矿物组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