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5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710篇
测绘学   351篇
大气科学   562篇
地球物理   399篇
地质学   177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81.
就乐平组的穿时论东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诸宝森 《地质科学》1988,(2):137-146
目前普遍认为我国南方上、下二叠统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并以此代表东吴运动。本文从江西乐平组垂向与横向岩性、岩相变化的资料出发,提出不主张使用“东吴运动”这一专名。所谓“东吴运动”实际上是一次升降运动,规模很有限。时间从茅口期开始一直延续至龙潭期末,大约占有1500万年之久,其中包括了三次次一级的升降。乐平组及其各亚组均有明显的穿时现象。上下二叠统之间总体说来为连续沉积,并不存在平行不整合。  相似文献   
82.
城门山铜、钼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门山铜、钼矿床由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和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组成。本文从锶、铅、硫、氢、氧、碳等多种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讨论矿床中成矿物质和热液的来源。  相似文献   
83.
张遂泉 《物探与化探》1990,14(5):393-396
在第二轮找寻隐伏金属矿中,1:5万的重力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取重力场中隐伏的地质信息,是充分发挥重力测量效果的关键。本人近些年在实际工作中收集了一些资料,总结出来与同行们切磋商讨。  相似文献   
84.
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叶崇开 《沉积学报》1991,9(1):106-114
本文报道了应用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按黄海高程11.1-14.6m湖区的沉积速率在1.0-3.7mm·a-1之间,平均值为2.2mm·a-1。文中还讨论了用γ谱法验证137Cs法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的结果。137Cs法给出的沉积速率与γ谱法的结果是一致的,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比γ谱法和137Cs法的结果约偏低16%。  相似文献   
85.
顾心如 《物探与化探》1991,15(6):448-452
本文叙述在岩层产状稳定,岩心层理清楚,又有钻井测斜数据的特定条件下,解决了钻井岩心定向的难题。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笔者在湖南邵阳枫江溪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煤层中发现了大量硅质煤核。它是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探索成煤环境的重要依据,在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田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利用区域重力测量资料解释深部构造时,采用平均场法、向上延拓等滤波手段是很难完全消除干扰因素的.本文采用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已知其密度的地质体进行正演校正的方法,能够较理想地消除干扰,达到正确解释深部构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利用特征分析统计方法在赣东北16576km2的范围内进行了铜矿预测及远景评价.通过区内一些已知矿体来看,用统计方法建立的矿床特征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找矿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陶德骏 《物探与化探》1986,10(6):429-436
测井资料的解释与运用,以往多着重于测井钻孔本身的研究,这样就降低了测井资料的使用价值。本文以温度测井为主,配合视电阻率测井、地面电法和水化学方法,运用“体”(地质体)和“场”(自然场、人工场等)的三投影设想,跨越单一钻孔,由点、线、面、体对储热构造体在二维空间的分布作一次宏观的初步尝试。通过××热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这种三投影设想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Two zoning patterns in tin deposit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geochemical environments.
  1. Acidic zoning pattern is characteristic of tin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sialic rocks and tin-bearing veins in carbonate rocks. Six zones may be recognized from the granite mass outwards: (1) Nb?Ta?(Li?Be?Mo), (2) Sn, (3) W?(Sn), (4) Cu?Pb?Zn?(Bi), (5) Sb?Hg, and (6) Au?Ag. This kind of zoning is rela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volved in the deposition of various ore minerals in an acidic (or neutral) geochemical enviroment. From the granite outwards,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heat source.
  2. Alkaline zoning pattern is typical of tin deposits occurring in calcareous and magnesian carbonate rocks. Three zones can be recognized from the granite mass outwards: (1) Cu?Zn?Bi, (2) Sn, and (3) Fe?Pb?Zn?Cu. A calcium-and magnesium-rich alkaline enviro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zoning pattern. In this case the normal sequence of mineral formation will be greatly changed owing to neutralization when an acidic ore-forming solution enters the alkaline environment.
Zoning structure in tin deposits is very complex and highly variable, depending on: (1) the geochem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deposits are formed, (2) the type of shield beds, and (3) the character of ore-forming solution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known examples showing similar zoning patterns for the deposits that are similar in these three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