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
张永才 《内蒙古气象》2011,(6):71-74,91
根据碌碡墕煤管站的实际情况,遵循《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碌碡墕煤管站进行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并按照评估结论给出防雷保护应采取的技术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2.
项飞录 《内蒙古气象》2011,(6):96-98,128
为了提高火箭增雨作业科学性、合理性,有效发挥火箭联合作业、集团作业的优势,实现火箭增雨效益最大化,开发了基于GPS、GIS、GPRS,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的鄂尔多斯火箭增雨监控指挥系统,实现对地面火箭增雨车辆等移动目标的准确定位、跟踪及控制、实时指挥作业。同时系统通过应用GPRS与Internet和数据库直接访问,实现了监控中心无硬件接收设备,解决了对火箭作业实时监控难和费用高的问题。另外系统实现了空域请求功能,有效地解决了空域请示难、时间短困难。  相似文献   
43.
鄂尔多斯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李良武  肖苏娟 《气象科技》2011,39(4):438-444
利用气象卫星云图、MICAPS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天气学原理等方法,对发生在鄂尔多斯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主要是活跃暖锋云系及镶嵌在其底部中γ尺度暴雨云团共同作用的结果;欧亚上空500 hPa为阶梯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西缘北上暖湿气流在河套地区辐合,700 hPa上有切变线,华东地区江淮气旋北部东南风急流向西北方向输送;有3路水汽输送带从西、西南、东南方向向河套地区源源不断输送水汽和能量并汇聚;处于上冷下暖对流不稳定层结;强降水发生在物理量场平流项和散度项配置较好的区域及暖锋云系前方冷锋云带发生断裂的区域。  相似文献   
44.
使用Visual Basic 2008的ActiveX技术引用Excel 2007,实现了软弱下卧层强度自动验算程序,能够满足工程验算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5.
李岩  王云鹏  赵长毅  卢家烂  廖玲玲  刘杰 《地质通报》2013,32(11):1798-1805
根据地层分层数据和古热流分析,运用PetroMod-1D软件对四川盆地的51口探井进行模拟,得到了盆地内上三叠统的埋藏史、成熟度演化史及烃源岩受热史,初步划分了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结果表明,川北、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别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烃门限;川南地区大约在早白垩世达到生烃门限,此后地层不断埋深,热演化持续进行,在晚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之后由于燕山末期及喜山期构造运动,地层发生整体抬升,干酪根的热演化也因此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46.
鄂尔多斯近51a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鄂尔多斯地区8个旗县中心站点1961—2011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序列资料,采用趋势变化、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特征,并且检验了51a来鄂尔多斯年平均气温的突变情况。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区气温空间分布呈现西中部偏低,其余地区偏高的格局,气温51a增暖特征显著,并且在51a的时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经历了两次突变。  相似文献   
47.
文章叙述了华云CAWS600系列区域气象站及其中心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以实例的方式枚举符种故障发生,总结出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48.
辽宁省本溪连山关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朱家沟典型剖面浪子山组中识别出2层斜长角闪岩,镜下观察其原岩为玄武岩;在连山关及河栏镇里尔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对浪子山组2件斜长角闪岩样品、里尔峪组2件流纹岩样品测定LA-ICP-MS锆石U-Pb年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样品D020锆石内部结构整体发黑、条痕状吸收程度不等,Th/U值较低,为变质锆石,其1934±45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变质年龄。其余3个样品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为岩浆锆石。1952±38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形成时代,2177±34Ma和2208±12Ma代表了里尔峪组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资料,将辽河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20~1.95Ga,其形成时代持续了250Ma左右。野外接触关系及火山岩年代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揭露了辽河群总体为一套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各岩组间不存在上下关系,浪子山组已经不适合置于里尔峪组之下。  相似文献   
49.
毛乌素沙地沙柳细根分布规律及与土壤水分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健  贺晓  包海龙  周成军 《中国沙漠》2010,30(6):1362-1366
以2 mm为粗、细根的划分界限,采用根钻法对毛乌素沙地的单株沙柳及沙柳林地的细根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测量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沙柳细根垂直分布深度为1.5 m左右,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细根生物量逐渐减少,细根根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在0~20 cm范围内集中分布,约占总根量的一半左右。沙柳水平根系发达,细根主要分布在冠幅半径3倍左右的范围内,表明沙柳通过水平扩展来获取分布于土壤浅层的大气降水;丘顶沙柳林地根量小于丘底林地根量,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决定沙柳细根根量的大小和分布。  相似文献   
50.
利用鄂尔多斯市1961—2010年11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通过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鄂尔多斯市近50a来干旱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干旱的发生在时间序列上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前期和90年代末期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为持续性干旱阶段。用经验正交函数对鄂尔多斯市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干旱的空间分布既有显著的一致性,又有一定的区域性。将鄂尔多斯市具体细分为西北部、东北部、西南部、东南部4个区域,80年代之前,东北部干旱较为严重,80年代以后西部干旱化趋势加剧,西北部尤为明显,东部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