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1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在GPS控制网数据处理中,对长度投影变形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选取抵偿投影面很好的限制了矿区内的综合投影变形,为艾娜克铜矿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边长尺度强制约束法的运用进一步消弱了长度变形,使得新建控制网和原控制网能够很好的吻合,为利用前人的地质勘探及测量资料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2.
黑泉混凝土面板坝高 1 2 3.5 0m ,位居中国已建成的混凝土面板坝第四。坝址地形破碎 ,构造发育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河床第四纪砂卵砾石层存在不利于坝体稳定和变形的夹层 ,大坝设计采取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结构措施 ,较好地适应了特殊的地质条件。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3.
拉地贡玛地区花岗岩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内,区域上隶属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物质组成部分,在研究区属通天河构造岩浆岩带。据出露岩石类型,将其划分为3个单元: 拉地贡玛花岗闪长岩(T3γδ)、日阿日曲石英闪长岩(T3δο)、缅切英云闪长岩(T3δi)。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 侵入岩体是以高硅富铝、多碱质和挥发组分为特征的兼具I型和S型花岗岩,属过铝质花岗岩; 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明显,轻稀土富集,Eu、Ce呈弱负异常,Rb、Th、Ba等元素富集,Y、Yb、Cr等元素亏损,具I型和S型花岗岩的特点,与火山弧钙碱性花岗岩特征相似。研究区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与晚三叠世多彩—当江构造混杂带的俯冲作用有关,是与俯冲汇聚构造环境有关的大陆碰撞弧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4.
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矿体严格受N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透镜状沿NWW向构造破碎带产出,具有波状弯曲、分支复合特征。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行右阶、垂向上右行左阶,并向SE方向侧伏的展布规律。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金-硫化物-石英、金-辉锑矿-石英、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 3种元素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带状异常与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剖面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建立了大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经工程验证,证实其对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5.
Single-grain dating of quartz near saturation is shown to have the potential of under-estimating equivalent dose. Experimental work shows that dose recoveries can be under-estimated when the administered dose approaches saturation, an observation also seen by Duller (2012). Duller (2012) found that by calculating the ratio between the fast and medium bleaching components, the “fast ratio”, for each grain, the under-estimation can be corrected by removing those grains with low fast ratios. Similar results are shown for samples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South Africa and South Carolina. To understand why grains with low fast ratios might lead to equivalent dose under-estimation, simulations using a comprehensive quartz model was employed. It was found that large grain-to-grain variation in the decay constants for the fast and medium components can cause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136.
Loess and fluvial sand ar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dating river terraces and alluvial fan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dating loess and fluvial deposits from the northern flank of the Tian Shan range, China, using sand-sized quartz and potassium (K) feldspar.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quartz and K-feldspar were studied for searching suitable dating procedur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most quartz aliquots were contaminated by feldspar, and were dated using a post-infrare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post-IR OSL) procedure. A Fast ratio acceptance threshold of 15 can be applied to select these aliquots with post-IR OSL signals dominated by quartz OSL; 2) the multi-elevated-temperature post-IR IR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MET-pIRIR) procedures are applicable for K-feldspar. A test dose of ∼30% of the natural dose is appropriate for dating of older (>10 ka) samples. An Age (T, t) plateau tes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dating results; 3) for the loess samples, both quartz and K-feldspar were well bleached and are suitable for dating. Dating using K-feldspar is preferred for its higher efficiency; 4) for the fluvial sand samples, only the quartz grains were fully bleached. Single-aliquot dating of quartz gives reliable ages.  相似文献   
137.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32,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39±11)Ma(MSWD=0.48),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集中一致,表明铜钼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索拉吉尔铜钼矿床辉钼矿样品中铼含量为73.8~98.5μg/g,指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138.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在新生代期间的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新生代早期该盆地顺时针的转动在西宁盆地中的基底中产生或复活了一些北北西向的左行走滑断裂。晚期(中新世以来),由于盆地边缘断裂持续强烈活动并伴随着一定的顺时针旋转,在盆地中形成一系列切割盆地基底的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次级断裂,盆地中不同方向次级断裂不同时间的发育与边界左行斜向剪切造成的变形类似。同时盆地中薄皮与厚皮构造共同发育为特征,不仅盆地盖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褶皱变形,而且沿着切割盆地内部的断裂,往往基底被抬升至地表,形成比较明显的基底卷入型褶皱。西宁盆地因此被分割,形成了一系列更小的次级盆地。而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变形同样具有以上特征,斜向挤压是该地区变形的重要方式,正是由于长期的斜向挤压,造成了盆地内部与边界之间的应变分配,盆地内部基底隆起,并逐渐分割原先的大盆地。而热水—日月山断裂以及温泉断裂发育在海原断裂与昆仑山断裂之间的阶区,它们的活动和发育与边缘大型走滑断裂有重要的联系,同时也是压剪作用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9.
南翼山-尖顶山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与阿尔金斜坡带毗邻,一系列北西向紧闭背斜和夹于其间的宽缓向斜构成了本区的构造格架.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形作用:(1)在早-中侏罗世,主要受到伸展作用控制,形成箕状断陷;(2)狮子沟期-现在,一直受到SW-NE向挤压作用.尖顶山背斜自狮子沟期开始形成,其下伏早期控陷正断层由于挤压发生反转作用,形成了大型断层传播褶皱;南翼山背斜自七个泉期开始形成,由深部、浅部两个背斜构造叠合而成,深部为一大型断层转折褶皱,浅部为构成Ⅰ型构造三角带的两个台阶状逆冲断层的相向逆冲作用在断层上部形成一个类似于滑脱褶皱的箱状背斜.南翼山背斜、尖顶山背斜的形态比较完整,构造形成时间与油气成熟、运移的时间匹配良好,具有十分有利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0.
胶南七宝山铅矿位于胶南造山带北缘,是在该造山带上首次发现的铅工业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构造裂隙中,为含银铅萤石石英脉,伴生萤石、银,部分地段伴生铜。大功率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该区试验有一定效果,对寻找地下盲矿体、推断矿体倾向延深有一定帮助,有效地指导了钻探工程的部署,在相应的异常部位找到了深部矿体,电法勘探显示了一定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