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0篇
  免费   765篇
  国内免费   1108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620篇
地球物理   1343篇
地质学   2444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938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90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本文所述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空间后方交会原理建立单张航片的投影变换模型,利用扫描仪输入航片调绘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利用投影变换模型对航片数据进行变换处理,从而实现对航片的转绘。该方法适用于高山、丘陵、平地的航片转绘。  相似文献   
152.
何翔 《地震》1994,(4):65-72
本文利用永胜台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资料长度为1月和1年的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研究了振幅因子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地震前EW2分量M2波与NS分量O1波的γ值具有不同程序的异常变化,异常量为1.5%-7.7%;在地震发生前或地震发生时,各个主潮波γ值误差变大。用震例分析证明了倾斜固体潮振幅异常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3.
点源两层大地三维地电模型视电阻率边界元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两层均匀大地人工点源作用下的空间电位分布作为基本解,导出了下伏基岩中陷含三维地质体情况下,关于电位的边界积分方程组,用边界单元法解积分方程求得地表电位,从而求得了一定装置下的视电阻率。本文方法的独特优点是积分只须在异常体边界面上进行了测线可以沿任意方向。用联剖法计算了均匀半空间下含球形异常体的ρs曲线,所得结果与其他学者用解析方法所求得的结果一致。用中间梯度法计算下层基岩中含有一长方体,测线  相似文献   
154.
本文讨论了地震前兆信息的系统结构.指出了系统结构在系统整体上获得信息增益的作用,并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系统结构矩阵。通过在滇西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前兆信息的系统结构对地震综合预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姜葵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89,12(4):285-299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澜沧、耿马相继发生了7.6级、7.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曾经作过准确的中长期预报。在1985年完成1986年出版的南北地震带未来十年地震危险性研究报告和预测图中,澜沧、耿马地区就是两个圈定的7级危险区中的一个。1986年该报告正式上报云南省人民政府。1987年起该区域为我省的地震危险性监视区。1988年除加强监视外,我们还加强了一系列大震对策措施的准备工作。1988年8月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我局派出的现场考察组向当地政府作了汇报,并指出该区仍存在着严重的地震危险性。与此同时,省局科技人员对该区作出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短期预报,并向当地打了招呼,当地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遗憾未能作出临震预报。大震发生后,我局昆明遥测台网仅7分钟定了位置和震级,并报告了国家地震局和省政府,及时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震后2.5小时,现场监测队伍就出发了。在大震现场仅三天内就作出了地震趋势判断,也较好地作出了强余震的预报,有力地组织了地震考察及地震知识宣传。这一系列的大震对策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现场的抗震救灾工作,减轻了震灾的继续发生及其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整个澜沧—耿马地震的预报、速报及大震对策工作在国内外都是一次较高水平的科学实践,得到了中央慰问团及  相似文献   
156.
大气降水对昆明周围地震活动的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比分析了昆明周围地区20余年来的大气降水记录和地震资料,指出旱涝变异确实与地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联系。其中尤以震前一年洪涝的作用较为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预测本区中强地震发生的经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7.
本文提供了1982年12月、1983年5月在景洪东北先后发生的5.8、5.3、5.7级地震及1983年6月莱州7.0级地震的中期、短期、临震预报的实况和主要依据。中期预报是通过∑E(1/2)释放速率变化出现异常,确定本区处于释放加速段,用最优分割等周期分析法处理得该区活动段将延迟到1983年6月底。利用地震活动位置演变确定活动地点在景洪—江城以南地区。短期预报主要根据孕震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三个北东向地震条带,b值从1.3下降到0.55,并参考了省内大范围Rn值突变异常,推算出未来主震将大于6.5级。按文献[1]广义调制模式思路,确定震源体处于受调状态,进而外推对莱州7.0级地震作出临震预报。  相似文献   
158.
开远井正好位于小江断裂和曲江断裂等构造的交汇处,该地区近十年来已发生过 Ms4.6的中强地震6次.根据有关资料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每次中强震前该井水位皆有明显的上升.这一现象可用孕震过程中应力作用的加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9.
层结切变流体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从层结切变流体的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方程组出发,设解为行波的形式并将非线性项在平衡点附近作Taylor展开,导得了两个变量的一阶自治动力系统的常微分方程组。应用常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讨论了惯性重力内波的稳定性。分析指出:在考虑了速度垂直切变和非线性作用后,惯性重力内波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当LL_0时是稳定的结论只是在时才是正确的,当时,L_0~2<0和L>L_0成为不稳定的条件。 本文还讨论了某些条件下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60.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华北地区(34-42N,108-124E)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表明,不同的时期,主要的地震活动在不同的区域发生,随时空的整体性转移是明显的.太行山前断裂带是该区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不仅控制了其两端的地震活动,也控制了以它为界的东、西两区的地震活动.并指出,大约从19世纪以来,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在东区,而不在西区,地震活动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地震预报的重点监视区,应着重考虑目前正在活动的地区,这对地震的长期预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