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根据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两个航次的调查,在15条断面91个调查站点共获取浮游植物样品182个,基于形态分类的方法对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发现东海蓝藻赤潮藻类束毛藻由薛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汉氏束毛藻(T.erythraeum)和红海束毛藻(T.hildebrandii)组成,其中薛氏束毛藻占优势,其次是汉氏束毛藻和红海束毛藻。夏冬季节,束毛藻分布趋势一致,呈现近海和黑潮流经海域高、其它海域低的特点,温度和营养物质是束毛藻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33.
生境适宜性预测对物种保护、外来生物及有害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应用Maxent模型对宁德晴川湾海域海地瓜适宜性生境进行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达到优秀水平,并结合ArcGIS软件对海地瓜适宜生境划分为5级。研究结果表明,极高和较高海地瓜适宜生境占总研究区域的1.3%,面积为25.6 km2。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和生态群落均对海地瓜分布产生影响,水体环境中水深、盐度、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影响海地瓜生境适宜性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对海地瓜适宜生境预测累计贡献率达39%,尤其水深是制约海地瓜分布最为主要的因子,预测贡献率为27%;沉积物粒度、硫化物和总有机碳是沉积环境主要影响因子,预测累计贡献率达40.4%,其中沉积物黏土颗粒体积占比是第二重要影响因子,预测贡献率约为18%。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均对海地瓜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三者预测累计贡献率为16.8%,其中浮游动物密度的贡献相比其他生物要素最为重要,贡献率约为8%。总体上,海地瓜最为理想的分布区是近岸水深小于5 m、盐度相对较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较高、底质为黏土?粉砂土为主的浅水淤泥质生境。  相似文献   
34.
全球化工产业的发展导致海上危化品泄漏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如何开展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已成为迫切需求。对泄漏危化品未来漂移扩散情况进行预测与可视化呈现是应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针对污染扩散可视化的相关研究在场景构建、渲染效率、可扩展性、交互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ity3D引擎及其粒子系统的海上危化品漂移扩散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在海洋周边三维场景构建和模型数据优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粒子的动态更新实现了危化品扩散过程的可视化,并提供了针对场景漫游和扩散过程控制的交互接口。以杭州湾海域为例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性能和效果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能够为海上危化品泄漏突发事故应急提供信息参考与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5.
2019年以来,长江口海域年疏浚总量约为7 000×104 m3,现有的7座吹泥站停用后,长江口倾倒区容量仅剩约3 000×104 m3,疏浚物处置缺口约为4 000×104 m3,需及时开展海洋倾倒区选划工作。通过FVCOM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数值模型对预选倾倒区进行抛泥扩散模拟,并分析其影响。根据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所统计的疏浚船只,结合实际情况,选定12 000 m3舱容作为代表船只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抛泥悬浮物主要在倾倒区周围呈螺旋状扩散,从扩散范围来看,4个预选倾倒区抛泥时,其10 mg/L增量包络线均不会显著影响到附近主航道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其中预选倾倒区D扩散影响范围最大,C次之,A和B扩散影响范围最小。从动力角度来看,长江口深水航道北侧两个预选倾倒区(A和B)倾倒扩散时,对南侧深水航道造成回淤的概率更大,深水航道南侧水动力条件优于北侧。综合抛泥扩散影响范围和动力条件来看,预选倾倒区C位置最佳。  相似文献   
36.
37.
根据2014年8月(夏季)、2014年11月(秋季)、2015年1月(冬季)和2015年5月(春季)对连云港邻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8属155种(含变种、变型),主要由硅藻(115种)和甲藻(30种)组成.冬季细胞丰度(230.13×10~4cells/m~3)显著高于春(24.67×10~4cells/m~3)、夏(119.78×104cells/m~3)、秋(90.25×10~4cells/m~3)三季,优势种主要有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和微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等.浮游植物群落参数(种类数、细胞丰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Pielou均匀度等指数)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 H值、DO、COD和营养盐)均存在季节显著差异.聚类、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结果也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季节差异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营养盐、悬浮物、盐度和COD.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由硅藻占主要优势演替为硅藻和甲藻联合占优势.营养盐结构已有较大变化:硝酸盐浓度急剧升高,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μmol/dm~3升至2014~2015年的24.58μmol/dm~3;磷酸盐浓度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0.19μmol/dm~3升至2014~2015年的0.48μmol/dm~3;N/P由8.3升高至91.9.  相似文献   
38.
着重介绍ODE的概念,同时探讨地图编辑系统界面设计和系统功能以及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在ARC/INFO环境中实现地图编辑的二次开发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9.
河口营养物基准是河口营养状态参数对生态环境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阈值。本文首先基于2015—2018年长江口环境现场调查数据开展河口内部分区,再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长江口营养物基准关键指标,之后采用频数分布法和压力-响应模型法得出基准推荐值,最后将赤潮优势藻培养实验得到的生态响应值作为参考。结果表明:根据盐度分布与地形特征,长江口可分为口门区和口外区两个生态区。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和可溶性活性磷酸盐(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是制定长江口营养物基准的关键指标。口门区DIN和SRP的基准推荐值分别为0.614和0.029mg/L,口外区基准推荐值分别为0.295和0.008 mg/L。该结果有望为长江口富营养化评估和营养物标准制定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福建宁德晴川湾海域水母群落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8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宁德晴川湾海域浮游动物调查的4个航次数据,分析该海域水母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水母对宁德晴川湾核电站安全生产潜在的风险。结果表明:宁德晴川湾海域水母类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优势种演替均存在季节变化,春、夏、秋、冬该海域水母种数分别为7种、16种、9种和3种,丰度均值分别为(45.48±8.24)个/m3、(50.26±12.13)个/m3、(3.68±1.91)个/m3和(0.18±0.07)个/m3,首要优势种分别为印度感棒水母(Laodicea indic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耳状囊水母(Euphysa aurata),优势种类组成季节演替明显。春季和夏季水母的丰度与浮游动物的总丰度呈极显著相关,在夏季其数量与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数量呈显著相关(p<0.05,R=0.363),秋季和冬季水母群落的丰度主要受盐度的影响。秋、冬季该海域盐度、温度均较低,水母的丰度也较低。根据宁德晴川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水母分布特征,以水母丰度50 个/m3为风险阈值考虑,夏季为潜在高风险季节,需重点关注距核电站冷源取水口5~20 km海域;其次是春季,重点关注距取水口2.5~5 km海域;秋季和冬季基本不会因水母而引起核电站冷源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