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2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采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数量之比(N/C比值)的变动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Cr,Cu,Zn和As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岸站位受测各污染物均呈现中度污染,离岸站位为轻度污染,其中Zn累积最严重.单个污染物潜在生态危害参数表明,受测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其中As和Cu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小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及分布验证了此结果,对As和Cu累积具有明显的生态响应.N/C比值法对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评估结果与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对Cu和As元素的污染评估.结合生物群落分析,利用小型底栖动物两大类群数量之比(N/C)是一个简易可行的沉积环境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72.
青岛、威海水域夏冬季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岛、威海水域夏冬两季表层沉积物中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的16S rDNA 片段,并构建其相应文库.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并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细菌分别属于11个主要细菌门类,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omycene)、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l)、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屈挠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梭菌门(Clostridiales).其中变形菌门是主要类群,且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占优势.与QD2站位相比,QD1站位沉积物细菌多样性随季节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73.
北黄海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06年7月和2007年1,4和10月在北黄海陆架浅海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 099±634),(664±495),(1 601±837)和(524±378) 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446.34±764.66),(428.63±294.84),(1 580.53±1 041.23)和(793.50±475.83) μg·dwt·10 cm-2.共鉴定出18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4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72%,90%,85%和74%,其他优势类群依次是桡足类、多毛类、动吻类和介形类;按生物量依次是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和双壳类.97%的小型底栖生物分布在0~5 cm的表层沉积物内,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0~2 cm沉积物的比例分别为86%和87%.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在由4个航次所代表的春、夏、秋、冬各季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夏高于秋、冬),在4个航次的5个相同取样站位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和底盐呈负相关性.北黄海冷水团对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4.
溶藻弧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PCR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弧菌toxR基因的高变区序列设计1对扩增片段为161 bp的引物,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地检测溶藻弧菌,每个PCR反应检测的敏感度为0.01 pg的DNA和3.7CFU的细菌.用溶藻弧菌人工感染大菱鲆,以建立的PCR方法检测感染鱼的肝、脾、肾阳性检出率为100%.该方法可用于对感染溶藻弧菌的水生动物疾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75.
福建罗源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年9月和2006年5月在福建罗源湾13个站位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结合环境参数对罗源湾秋季、春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多元分析,探讨了罗源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2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70种,浮游幼虫20类.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丰度与1980年代相比大幅度下降,反映出种类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用聚类分析法将浮游动物划分为2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秋季和春季罗源湾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  相似文献   
576.
以3种不同盐度处理的大叶藻为材料,采用RNA转录本5’末端转换机制(SMART)构建了大叶藻叶片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8.675×106pfu/mL,重组率为97.19%,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800bp,扩增后的文库滴度达到1.03×109pfu/mL。将部分原始λ噬菌体cDNA文库转化成质粒cDNA文库,PCR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插入片段集中在750~2000bp之间。随机选取2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其中13条序列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结果表明所构建文库容量大,全长比例高,为深入开展大叶藻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7.
本文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鉴定得到了PI3K家族的成员之一——PIK3R3-like,并分析其可能为PIK3R3的亚型。由于其部分外显子在转录或修饰时被删除,导致该基因会产生一种较短的mRNA(PoPIK3R3-like-Ⅱ),与完整的转录组相比缺失21 nt。对PoPIK3R3-like的可变剪接长链(PoPIK3R3-like-Ⅰ)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包含一个1 425 bp的开放性阅读框,共编码47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共包含三个结构域,分别是一个nSH2结构域、一个iSH2结构域和一个cSH2结构域。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PoPIK3R3-like-Ⅰ、PoPIK3R3-like-Ⅱ均与其它硬骨鱼的PIK3R3-like相似度较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oPIK3R3-like与硬骨鱼聚为一支,与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相距较远。作者通过qRT-PCR检测了PoPIK3R3-like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发现其在牙鲆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鳃和脑中表达量较高,使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牙鲆鳃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后,PoPIK3R3-like表达量分别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和显著上升的趋势,提示该基因在牙鲆抵抗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相关的免疫应答中可能发挥作用。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了PoPIK3R3-like-Ⅰ的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得到的重组蛋白与预测大小一致,蛋白纯化结果显示得到的蛋白纯度较高,可用于下一步PIK3R3-like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78.
Gcm(Glial cells missing)是含Gcm-motif的转录因子。在果蝇中,Gcm决定神经元细胞与胶质细胞的分化命运;而在哺乳动物中,Gcm基因有Gcm1和Gcm2两种形式,主要表达于非神经组织,分别参与尿囊绒膜和甲状旁腺的形成。故Gcm在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中的功能是有差异的,但对其是怎样进化的并不清楚。文昌鱼是在进化中接近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是进化研究的良好模式生物。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文昌鱼基因组中存在Gcm2-like基因,并对其进化与表达进行了研究。Gcm2(或Gcm2-like)基因存在于从刺胞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物种中,而Gcm1基因仅从两栖动物中才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Gcm2-like基因可能代表了脊椎动物Gcm1和Gcm2基因分化前的原始形式,且无脊椎动物的Gcm2-like基因可能与脊椎动物的Gcm2基因直系同源。另外,通过利用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文昌鱼Gcm2-like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Gcm2-like基因主要在文昌鱼的鳃、肠和肝盲囊中表达,特别是在鳃中明显高表达,支持哺乳动物甲状旁腺起源于鳃的观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Gcm功能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9.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高效抗癌特性的二萜类物质,其生物合成途径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金锡杉'是南方红豆杉变种,相较于原种含有更加丰富的紫杉醇,因此是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本研究以'金锡杉'为材料,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紫杉醇合成途径中两种关键酶基因GGPPS(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  相似文献   
580.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sequencing,ChIP-seq)是研究DNA-蛋白质互作的有力工具,被广泛用于RNA聚合酶、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等在基因组上的精确定位.近年来,在ChIP-seq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研究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