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37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81.
通过一维及ECOMSED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分别计算了黄茅海河口潮波传播中的非线性效应和径流对潮波的影响,以及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计算结果表明:1)在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时,非线性效应对潮水位的影响较为明显,且越向上游影响越显著;2)当径流量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沿程潮差逐渐向上游减小,而当径流较小时,潮差则沿程增大;3)崖门...  相似文献   
82.
基于多参数指标的长江口滨岸多环芳烃来源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口滨岸及临近排污口、滨岸河流、城市中心城区采集悬浮颗粒物、表层沉积物、街道灰尘等样品, 分别利用GC-MS 和GC-C-IRMS 定量分析了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多环芳烃 (PAHs) 与有机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 开展了基于PAH 环数、分子量特征比值和有机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参数指标的长江口滨岸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中PAHs 源解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长江口滨岸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中的PAH 化合物主要以3~4 环为主, 与吴淞排污口、石洞口污水处理厂、黄浦江、滨岸小河流以及上海中心城区等潜在来源区域不同环境介质中的PAHs 组成特征相似, 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煤炭和木材的不完全燃烧以及石油残余物的混合。其中, 木材和煤炭不完全燃烧形成的PAHs 以及石油残余物, 枯季经过滨岸河流及排污口直接输入, 洪季则为城市街道灰尘被暴雨冲刷, 随地表 径流最终汇入河口; 汽车排放(汽油、柴油不完全燃烧) 产生的PAHs 主要富集在城市交通区和商业区的街道灰尘中, 枯季借助区域盛行风迁移至河口区, 洪季则主要通过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口。  相似文献   
83.
空间直观模拟(SEM)在土地利用/覆盖(LULC)与城市化、都市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模拟与预测中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模型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却显得不足和滞后.不确定性也是导致政府决策部门和公众不能有效获取可靠预测信息的重要原因.对此,本研究通过建立SEM和预测不确定性分析方案、基于空间位置和数量的系列Kappa系数检验和尺度敏感性测度,以北京都市区为例分析了与空间直观模型紧密相关的不确定性的来源,考虑了空间尺度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证明,空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性和渐变性导致了SEM的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并决定了空间直观模型的模拟与预测精度对不同时空尺度的敏感性响应.  相似文献   
84.
赤铁矿与磁铁矿混合比例对磁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将磁铁矿与赤铁矿进行人工混合,其中磁铁矿含量固定为0.3%,而赤铁矿含量则变化于0%~9%,并根据磁铁矿颗粒大小分为两个系列(纳米级磁铁矿+赤铁矿,系列1;假单畴磁铁矿+赤铁矿,系列2),探讨了磁性参数对上述磁性矿物混合比例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退磁参数S比值和Hcr/Hc不仅与磁铁矿和赤铁矿混合比例相关,同时也受到磁铁矿颗粒大小的影响,对于系列1而言,S比值对赤铁矿含量小于2%的混合样品较敏感,随着赤铁矿含量增加显著下降;Hcr/Hc则在赤铁矿含量大于3%时变化较大,通常用于指示亚铁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的参数XARM/X与XARM/SIRM,也受到磁铁矿与赤铁矿混合比例的影响,对于磁铁矿颗粒较细的系列1而言,当赤铁矿含量小于3%时,XARM/SIRM随着赤铁矿含量增加存在较为显著的下降现象,上述结果表明,当使用磁性参数进行环境解释时,需要同时考虑磁性矿物颗粒大小以及不同矫顽力矿物混合比例的影响,特别是磁铁矿以超顺磁颗粒为主的样品.  相似文献   
85.
基于混合像元分类的城市地表覆盖时空演变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能性理论和中心点聚类方法的原理,提出可能性C中心点(PCRMDD)聚类方法.运用该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Landsat ETM+遥感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类,并自动获取地物端元盖度分布图及影像端元光谱,解混精度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噪声环境下获得精度较高的分类结果和端元光谱信息.根据各时期研究区域的地表覆盖分类结果,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在城市化过程中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揭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86.
针对现有数据模型的不足,结合GIS数据模型的最新进展,在CAD、虚拟现实和仿真等领域得到应用的相关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使用基于特征的建模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一个全新的基于特征的面向对象虚拟GIS数据模型。采用Oracle ORDB管理模式实现其面向对象的虚拟GIS数据库,并依据该模型设计了Client/Server层次结构的分布式虚拟GIS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87.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落潮末期淤积-中间时段稳定的特征,涨潮初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冲刷4.05 mm,落潮末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淤积3.72 mm,中间时段动态稳定;大小潮周期内,呈现中潮到小潮平均淤积3.4 mm,小潮到大潮平均冲刷8.2 mm的特征。通过流速、紊动能、水深、悬沙浓度等因子与冲淤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潮周期内,流速和紊动能的增减决定涨潮初期冲刷和落潮末期淤积的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涨潮冲刷大于落潮淤积的特性决定了大潮到小潮阶段的冲刷,涨潮冲刷小于落潮淤积决定了小潮到大潮阶段的淤积。涨落潮周期和大小潮潮周期的冲淤机制为潮滩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8.
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海洋负排放相关的八个基本路径,包括陆海统筹减排增汇、海洋缺氧酸化环境减排增汇、滨海湿地减排增汇、养殖环境减排增汇、珊瑚礁生态系统减排增汇、海洋地质碳封存、海洋碳汇核查技术体系,以及海洋碳汇交易体系和量化生态补偿机制等;旨在抛砖引玉,引发研讨、推动...  相似文献   
89.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垂向和平面)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高度不断变化.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级配的重要因子.再悬浮使粗颗粒悬沙的含量增加,悬沙与底质级配不断接近,沉降对悬沙级配的影响与再悬浮相反.再悬浮发生时悬沙级配对流速有明显响应.在没有再悬浮和沉降影响的情况下,潮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悬沙级配趋于稳定和相同,对这种状态下的悬沙级配可称为背景悬沙级配,大丰潮滩背景悬沙级配的平均粒径为7μm.  相似文献   
90.
姚江河谷平原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文明演进历史悠久。此地区在全新世期间经历了复杂的环境演变,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迁的理想区域。本研究收集了63处姚江河谷平原新石器时代与商周的人类遗址的地理位置、文化分期、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遗迹和遗物等信息,使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继承性、与山地距离、核密度和规模等属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河姆渡文化一、二期遗址较少且继承性较高,叠置系数为0.83。河姆渡文化三、四期,遗址数量显著增加,但继承性相对降低,叠置系数降至0.73。良渚文化与商周遗址数量与继承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叠置系数降至0.43。上述结果反映了从河姆渡文化三期到四期、河姆渡文化四期到良渚文化以及良渚文化到商周这三个时间节点,发生了重要的环境和人群组成变化。(2)在空间分布上,遗址最早出现于平原中部并于河姆渡文化二期与四期先后向东部与西部扩散,直至占据整片姚江河谷平原;遗址普遍距山地不超过1500 m,且只在河姆渡文化四期与商周明显向平原低地扩散,反映这两个时间段姚江河谷平原陆地资源比较丰富,指示了比较广泛的海退。(3)从河姆渡文化一期到商周,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