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67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海水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磷酸盐和水分子间的氧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温度和生物活动控制, 因此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既可以测量古温度又可以示踪磷循环。近年来磷酸盐氧同位素研究受到较多关注, 除了传统的生物体磷灰石古温度测量外, 这些研究大多是关于磷循环的。磷酸盐的氧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海洋中磷的源区和生物对磷的利用效率。由于海水的组成十分复杂, 测量前必须对样品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处理。目前, 加州大学(Santa Cruz)Paytan教授和耶鲁大学Blake教授的实验室已建立了海水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的测量方法, 二者各有优缺点。我们结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并对一些步骤进行了改进, 建立了海水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测量方法。通过向海水样品中加入NaOH, 形成Mg(OH)2来富集海水中的PO43-, 也可同时除去部分杂质离子和溶解有机质; 通过将PO43-转化为CePO4沉淀来进一步除去杂质离子, 然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除Ce3+, 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来除溶解有机质。最后将磷酸盐转换为Ag3PO4沉淀, 在1350℃裂解Ag3PO4, 产生的O2和石墨反应形成CO用IRMS测定。结果显示富集、分离和纯化过程可以获得纯的Ag3PO4颗粒, 不会产生PO43-的氧同位素分馏。测量Ag3PO4用量仅为0.3 mg, 标准偏差在±0.2‰~±0.3‰之间。  相似文献   
892.
现场试验表明,三角架观测系统稳定性良好,获取了边界层内多层位、连续的温、盐、流速、浊度同步观测数据,适用于浅海近底部沉积动力过程高分辨率观测及物质输运研究。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边界层内存在向陆的余流,并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主要由涨、落潮流的不对称造成,大风天气和密度环流亦是影响余流强弱的重要因素;观测期间多数时刻底部切应力大于起动切应力,底质沉积物可产生明显的搬运甚至再悬浮;悬沙浓度对沉积动力的响应在涨、落潮,大、小潮阶段均有各自的特点,水动力的变化、潮流加/减速时间的长短、床面泥沙的供应量、上部水体泥沙的沉降是导致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底部边界层内,涨、落潮期间不对称输沙导致潮周期内悬沙净向河口湾内输运。  相似文献   
893.
文石饱和度(Ω文石)是评估海洋酸化及对海洋钙质生物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海洋吸收CO2引起海洋酸化,导致Ω文石显著下降。模式研究预测表明北冰洋表层海水将成为最先出现Ω文石1的世界大洋。通过对北冰洋Ω文石有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重点阐述了北冰洋Ω文石的分布特征,讨论海—气CO2交换过程、融冰过程以及生物过程等因素对北冰洋Ω文石分布的影响,展望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94.
试论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边界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CoastalZone,又称海岸地区,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区。最近十几年来,该地区倍受世人瞩目,尤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以后,开发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CoastalZoneManagement,简称ICZM已成为众多沿海国家的共同选择,各沿海国家纷纷制定了海岸带综合管理计划。海岸带综合管理是一种通过控制开发来保护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特定政府规划SorensenMc-Creary19901,其主要价值乃在于对海陆一体化的认识,即海岸带的海陆相互联…  相似文献   
895.
厦门湾现代沉积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厦门湾1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其中35个样品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湾可以划分为三种与沉积动力特征相对应的主要沉积环境区;表层沉积物中共发现碎屑矿物50种,其中重矿物38种,优势重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绿帘石、角闪石、锆石等;表层沉积物主要由九龙江等入海泥沙和厦门湾周缘基岩风化侵蚀产物组成,部分为来自台湾海峡的物质。物质来源是影响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6.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IRS大气辐射值,其结果和第26航次走航数据进行比对,平均相对偏差为2.12%。对比同纬度下第24航次的精度,其精度有明显的下降,结果表明,利用统计回归的计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97.
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在九龙江河口水域进行的生态安全示范区综合外业调查资料,研究了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0.77~15.89mg/m。,平均含量为3.11mg/m。;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19.05~332.91mr,/(m。·d),平均值为103.51mg/(m。·d).叶绿素a含量均值以夏季的为最高(4.01mg/m。),其季节变化呈夏季〉春季〉秋季;初级生产力均值以春季的为最高[112.16mg/(m。·d)],季节变化呈春季〉夏季〉秋季的趋势.与本研究区上世纪90年代的调查结果比较,本次调查的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均值(3.11mg/m’)为1990年均值(2.24mg/m。)的1.3—1.6倍,而初级生产力均值[103.5mg/(m。·d)]则比1990年的[151.6mg/(m。·d)]降低了约32%.叶绿素a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可溶性硅酸盐含量、水温在这3个季节均显著正相关,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分布并不一致,二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在高无机氮和高可溶性硅酸盐含量状态下,水温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对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98.
周娟  熊生良  杨丰 《台湾海峡》2011,30(4):512-516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虾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从WSSV基因组中克隆到vp41a基因,大小约为900bp,发现该基因编码蛋白VP41A.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His一卅J0表达了重组蛋白VP41A,大小约为43kDa.并通过Ni一琼脂糖珠交联下拉实验,在虾血细胞中找到一个能与VP41A相互作用蛋白,质谱分析发现该蛋白为细胞粘连蛋白,说明在WSS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蛋白VP41A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推动了WSSV与宿主对虾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病毒复制或转录的关键蛋白,为最终的病毒防治及快诛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9.
厦门港湾潮间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纲  陈金民 《台湾海峡》2011,30(3):310-315
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港湾潮问带地区,选择了10μg/dm’的汞标准使用液对采集回来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预污染处理,利用预污染后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汞释放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汞的释放量较低,达到释放平衡时的释放量小于5μg/kg,释放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前8h为快速释放阶段,之后为慢速释放阶段,大约在24h达释放平衡.采用了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未污染过的沉积物原样及进行过预污染处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污染实验吸附到沉积物上的汞的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HgS为主的惰性汞〉单质汞〉盐酸溶无机汞及甲基汞〉有机结合、螯合态汞〉水溶态、交换态等活性汞.  相似文献   
900.
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榕硕  白娅舒 《台湾海峡》2011,30(3):316-323
根据福建兴化湾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表层海水以及2007年3月表层沉积物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冬季,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2.42、〈0.03~1.08、〈3.1~16.5、〈0.010—0.043、〈0.007~0.170、0.82~4.00肌g/dm’;春季其含量范围分别为0.91~3.80、0.18~3.40、8.7~36.0、〈0.Ol~0.22、〈0.007~0.063、0.63~1.58~g/dm’.这两季表层海水重金属的测值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值,其中春季cu、Pb、zn、cd含量的均值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cu、Ph、zn、Cd、Hg和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60~22.oo、22.4~39.1、54.2~114.0、0.045~0.082、0.020~0.066、5.00~10.20mg/kg,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_2002)》的第一类标准值.该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呈近岸海域较高.此外,对其历年来监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cu和Ph含量的多次监测值较接近,但重金属zn含量的监测值存在着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