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全球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温盐观测剖面计划资料,利用精细尺度参数化方案估算了太平洋上层600米区域内的跨等密度面混合系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跨等密度面混合系数的整体分布类似,但是细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跨等密度面混合系数的加强与底部摩擦、海表面近惯性能量输入、赤道效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粗糙的地形,混合在东北太平洋门多西诺断裂带附近存在明显加强。同时,在南大洋西风带区域,由于大风引起的近惯性能量输入也导致了混合的强化。 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本文的估算具有更好的空间覆盖率以及更高的分辨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果体现了季节性变化。由于我们给出的是网格化产品,非常适合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海水深度是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因子,以往在航海中一般通过查询海图水深和潮汐表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实时的通航水深。针对水深精度低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联合FVCOM潮汐数值模式以及余水位信息的动态水深模型,并通过对e-航海技术架构、MSP开发规则的研究,利用ASM和XML标准格式进行信息交互,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高精度动态水深服务方法。结果证明,该方法满足《潮汐表》潮汐预报精度要求和IHO S-44水深精度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水深应用模式,提高了系统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53.
船舶尾气排放是港口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掌握天津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基于船舶功率的计算方法对天津港船舶的污染排放清单进行研究,并运用GIS技术分析天津港船舶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上半年天津港NO_x、SO_2、PM_(2.5)、PM_(10)、CO和VOC的排放量分别为24 780.48、24 103.29、2 094.69、2 618.96、2 005.90和830.68 t;船舶大气污染物以NO_x和SO_2为主,2016年2月和2016年6月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少;船舶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天津港陆域港区附近及大沽沙航道和新港主航道。建议采取降低停港期间燃油含硫量、规定船舶停港期间需接岸电、扩大天津港排放控制区范围等方式降低港口附近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54.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上层平均温度的上升将可能导致更频繁的极端高温事件。渤海生态系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了解海洋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过程,可为应对将来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长期现场观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发现渤海8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2013年发生温度跃迁,并利用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物理模型分析了2013年之后渤海夏季升温的影响因素。2013~2019年阶段8月的SST,比1994~2012年阶段整体高1.37℃。在空间分布上,表层水体升温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3个海湾及渤海中部浅滩。在水体温度结构上,2013年之后夏季上混合层温度整体升高,上混合层厚度变薄,温跃层整体变浅;表底温差增大,水体层结增强约17.5%。2013年之后渤海表层水体的升温现象总体上存在于春季和夏季,升温幅度在春季呈线性增强趋势,而在夏季处于稳定的状态。春季的热量累积为夏季升温提供了一个较高的温度初始值,是导致近年来渤海连续多年夏季高温现象的主要因素。春季升温受春季云量减少和短波辐射增强的影响。渤海春夏...  相似文献   
55.
随着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培养并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人才支撑,而人才培养需要海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且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刻不容缓。国内高校是海洋意识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是执行主体。文章在分析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和海洋强国建设进程的基础上,建议加大政府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发挥高校教师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引导作用,大力建设高校海洋知识文化软、硬件设施,形成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强大推动力,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为国家加快实现涉海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6.
《极地研究》2021,33(3)
北极科学部长级会议(ASM)是由北极国家发起的覆盖全球主要北极事务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府间高级别合作交流平台,主要目标是增强国际北极科学合作和协作。本文结合国际北极研究的最新情况,从北极科学部长级会议发起的背景和发展的特点来对其内在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方向进行解析,认为ASM体现了美国提振北极科学研究、发挥全球领导力的诉求,尽管ASM给北极域外国家提供了以平等身份参与北极科学合作和表达立场的机会,但是目前其主要框架仍受到北极理事会深刻影响和主导,对各国的北极研究和合作是一种软性的信息交流和督促机制,北极域外国家需在科技战略对接、科技项目合作以及深入介入北极观测网和数据共享方面展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来提升北极治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7.
白玉  邓增安 《海洋通报》2023,(2):138-150
日本鲭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其资源和补充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鱼类的早期生活阶段,即卵和幼体阶段。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个体的模型(Individual-Based Model,IBM)用以研究典型大弯曲期间黑潮主流、周围环流以及中尺度涡对日本鲭早期生命活动的影响。数值模拟及研究结果表明:(1)在深度分布方面,大部分个体(鱼卵或仔稚鱼)位于75 m以浅水层中,只有少部分被垂直湍流带入更深的水域。(2)在产卵场和育幼场之间的连通性方面,3-5月来自主要产卵场的个体随黑潮主流进入黑潮延伸区的渔场;6月份,主要产卵场中的个体受到黑潮大弯曲东侧的小型冷涡的影响,该冷涡阻止了其进入黑潮延伸区的渔场,并留在纪伊半岛和伊豆群岛的沿海水域。在昼夜垂直迁移(Diel Vertical Migration,DVM)这一输运方式的影响下,停留在四国岛和纪伊半岛附近的个体数量增加,处于DVM输运方式下的个体受冷涡的影响更大,增加了在海洋表面漂流的时间,无法跟随黑潮主流输送到更远的育幼场。(3)在输送距离方面,90%以内的个体进行短距离到中距离输运,在DVM输运方式下,长距...  相似文献   
58.
砂土是主要的海底沉积物类型之一,明确砂质沉积物声学与物理性质的关系对海底底质和地层探测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超声探测仪和自制的试样制备测试装置,模拟制备不同沉积状态的砂土试样,同步开展超声测试和物理性质测试,探讨砂质沉积物声速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揭示砂质沉积物压缩波速与物理参数的内在联系。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换能器接触管壁的间接测量方法中,声波多路径传播可显著影响沉积物声速测量的准确性,而换能器接触试样的直接测量方法可避免这一影响;30 kHz至100 kHz的不同频率对压缩波速测量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砂质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与密度、孔隙度、含水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0.84,并且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度、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砂质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与中值粒径的相关系数小于0.6,对物质组成不敏感。另外,与声速相比,砂质沉积物的声阻抗与密度、孔隙度、含水量的相关性更高。砂质沉积物压缩波速对饱和度非常敏感,例如,饱和度从0.971增至0.994时,压缩波速从393.3 m·s-1急剧增大到748.5 m·s-1,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9.
水下移动平台行动时需要1~3个月左右海洋数值预测预报结果,但是当前数值预报技术受对应的气象驱动场预报时效的限制,难以提供10 d以上的数值预报产品。鉴于海水在动力热力上具有较大的惯性,海洋内区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演化算符的统计预测方法,利用历史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海洋状态变量中长期演化矩阵,并结合惯性预报模型,构建了最终的南海海洋中长期统计预报模型,能够提供1~60 d逐日的南海海面高度异常预测结果,开展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起报后15 d内,预报结果与卫星资料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在起报60 d内,相关系数仍高于0.6。  相似文献   
60.
为直观表征近岸航道水深利用状况,提出应用一定时间尺度内最低瞬时水深、平均瞬时水深与海图水深、海图水深和深度基准面L值之和间的差异分布,定性分析水深利用状况的方法;提出以AIS报文中船舶吃水字段与对应海图水深的比值作为量化指标,定量分析水深利用状况的方法。天津港复式航道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南北两侧小船航道水深利用程度高于主航道,且小船航道处于高的水深利用状态;主航道水深利用程度相对较高,且其具有较大的水深可利用空间。综合考虑,在疏浚任务中应侧重南侧小船航道的疏浚,以提升天津港复式航道区域的综合水深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