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31.
为了深入认识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GRAPES 4DVAR)分析场质量,利用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GRAPES 4DVAR 7层等压面的高度、温度、纬向和经向风等4个要素的分析场及同期ERA5再分析场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偏差统计和EOF分解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GRAPES 4DVAR分析场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GRAPES 4DVAR各要素分析场与ERA5再分析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均通过α=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高度场和温度场的相关系数大于0.99,风场的相关系数大于0.85,GRAPES 4DVAR分析场和ERA5再分析场与探空观测的均方根偏差值的大小及分布相似,表明GRAPES 4DVAR同化分析场具有较高的质量,且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析质量优于热带地区;(2)GRAPES 4DVAR温度和风的分析场与ERA5再分析场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偏差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表现为夏半年偏差小于冬半年,中层偏差小于低层和高层,且在对流层低层(高层),南半球(热带地区)的偏差大于北半球和热带地区(南半球);(3)不同要素分析偏差的特征显示,温度分析偏差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低层,极大值区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而风场分析偏差主要位于对流层中高层,极大值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非洲大陆西部及北部、东太平洋及大西洋赤道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232.
朱男男  左涛  苏杭 《气象科技》2022,50(2):214-223
利用FY 4水汽云图、NCEP/FNL资料、自动站资料和ERA Interim海温资料,分析入海增强台风“摩羯”(1814)和入海减弱台风“利奇马”(1909)经过渤海强度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台风“摩羯”中心入海增强过程伴随着中高层冷空气侵入,冷空气深入“摩羯”云系中心,台风强度减弱并逐渐消亡。台风“利奇马”入海前冷空气已经侵入台风中心,台风入海后强度减弱,暖心结构变得不对称,低层有清晰的斜压特征。“摩羯”入海前渤海上空为强辐散区,“利奇马”入海前渤海上空为弱辐合场,北上前进方向出现高空辐散有利于台风加强。台风登陆前垂直风切变与台风强度反位相分布,北上后台风垂直风切变与台风强度同位相分布。“摩羯”入海后水汽通道出现断裂,其入海增强更多依赖于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利奇马”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源于自身环流的贡献。台风“摩羯”入海后潜热加热率激增,“利奇马”低层维持弱潜热加热直至台风消亡。  相似文献   
233.
运用WRF模式,对京津冀地形触发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相互作用的两个个例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两个个例模拟的广义湿位涡异常和雷达回波分布的对比分析,对广义湿位涡异常预判该类天气过程中对流系统发展的潜力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广义湿位涡异常较雷达回波提前0.5至1 h示踪到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处的对流系统的发展。斜压与水汽梯度相互作用和非绝热加热对广义湿位涡异常提前示踪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处对流系统发展有重要的贡献。过山气流的显著扰动和午后相对于陆地大气较为冷湿的海风辐合上升是分别造成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出现明显的斜压与水汽梯度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4.
本文利用天津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2016-2017年常规观测数据和欧洲中心数值模式数据,建立降水和相对湿度协同统计订正算法并检验评估,结果表明:观测资料显示降水量级越小,其相对湿度的离散度越大,且日变化特征。雨量越大、降水持续时间越长,相对湿度稳定在90%以上。模式预报降水时的相对湿度分布离散度较大,需订正。基于降水与相对湿度的统计关系,建立的降水和相对湿度协同算法,算法对于小雨的相对湿度订正偏高,而对于中雨以上订正偏低;协同订正效果不理想的可能原因是模式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不高,协同统计算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