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708篇
海洋学   2496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水源热泵技术作为供热供冷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水井工程的参数需根据具体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气象条件和地质地层等进行设计。在对第四系大口径水源热泵水井工程设计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流程、成井质量控制、抽水与注水、渗水试验综合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源热泵供热供冷中央空调技术设计的第四系土层大口径水源热泵水井,作为供冷供热水源达到了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2.
甲烷水合物在人工毛细管沉积物柱中的形成和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与沉积物性质密切相关,沉积物的粒度、孔隙度、矿物组成等都可以影响到水合物的成核生长。通过拉曼测试和显微镜下观察人工毛细管模拟沉积物中CH4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实验发现无论是在气液界面还是在溶有过饱和CH4的流体内,水合物都能够成核形成,但水合物更容易在气液和固液界面成核,并迅速生长;水合物在较大粒径石英砂(39~53μm)形成的孔隙内的成核机会比在粘土粒级的砂粒孔隙中的机会更大;水合物晶体主要呈发丝状附着于沉积物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73.
多步分解法初步研究石英砂中甲烷水合物p-T稳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加工了一套研究海底沉积物水合物稳定条件实验装置,采用多步加热分解的方法对不同孔隙度的石英砂沉积物甲烷水合物相态平衡点(p-T稳定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校验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首先对甲烷水合物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的生成和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与文献数据吻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以4种不同粒径(96~180μm、180~380μm、212~380μm和380~830μm)的石英砂为介质,分别研究了甲烷水合物的p-T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数据与纯水溶液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实验所用的不同粒径石英砂构成的孔隙尺度内,毛细管作用对水合物相态点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74.
海底冷泉在旁扫声纳图像上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冷泉是指来自海底沉积地层(或更深)的气体以喷涌或渗漏的方式注入海洋中的一种海洋地质现象,它普遍发育于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海底冷泉研究在天然气水合物、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生物群落等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的海上资料,通过分析水体声学剖面上的冷泉气柱、旁扫声纳图像上的亮斑异常以及柱状沉积物样品中天然气水合物等的对应关系,指出旁扫声纳图像上出现的亮斑异常是海底冷泉喷逸的指示。海底冷泉逸出的大量气泡遮蔽海底,从而形成一个强波阻抗界面,这个强波阻抗界面在旁扫声纳图像上形成亮斑异常。通过亮斑异常,可以判定海底冷泉的存在。旁扫声纳可以成为海底冷泉探测的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175.
在对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和各种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并在各三级层序内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认为深凹及控凹断裂边缘3个体系域发育完整,而板桥及歧北次凹斜坡带仅发育退积型湖扩体系域和进积型高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歧深地区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陆相单斜断坡带型(西断东缓超)地层格架,为研究区有利储集体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6.
歧深地区双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钻井实测储层压力(DST)、计算泥岩压力及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歧深地区超压体系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成藏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歧深地区具有"三层压力结构,两个超压系统"特征。压力结构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常压系统、上部弱超压系统和下部超压系统。超压从东营组开始出现,歧口凹陷中心超压最强,北大港东翼、歧口凹陷及板桥凹陷超压次之。双超压结构对歧深地区油气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了"上油下气"分布格局,由此建立了"双压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7.
我国城市海岸带地下水类型和分布主要受控于陆地地质作用,尤以大地构造作用和河流地质作用为主导。松散沉积物类海岸带地下水为孔隙水,含水介质单一,空间变化大,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规律亦相应复杂。以距今78万年晚更新世为界线,可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含水层组划分为上(浅)下(深)两层(部)。下部的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含水岩组以微咸水、咸水多见;上部的中更新统(Q2)和下更新统(Q1)分布有淡水,部分地下淡水资源有一定的供水意义。基岩类海岸带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和岩溶水,多为淡水,其水资源量与当地的降水量和基岩入渗系数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除砂砾石台地的基岩类海岸带、少数溺谷型泥质海岸带的河谷内和碳酸盐岩分布区外,一般无集中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178.
中国及邻区重力特征与块体构造单元初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分析结果和区域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总结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组和前人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宏观特征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块体构造理论应用于解释中国海陆宏观大地构造格架,并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域和20多个块体。对3个构造域及块体构造单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印支运动使中国岩石圈应力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为现今宏观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9.
在滨海地区,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和场地回填材料的复杂,基坑支护工程也有其特殊性,往往具有在一般地区难以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滨海地区典型的基坑支护工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并介绍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0.
日本海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海末次冰期交替出现的深色层与浅色层可能记录了格陵兰冰芯指示的Dansgarrd-Oeschger旋回冷暖变化。本文对取自日本海南部KCES1岩芯纹层沉积物进行了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地球化学测试,运用因子分析来判别沉积物不同组分和来源。结果显示深色纹层中指示陆源碎屑来源元素Al,K和Ti含量较高,而代表生源组分的元素Ca和Sr含量较低;浅色层相反。深浅色纹层元素含量变化指示的陆源碎屑输入波动记录了Dansgarrd-Oeschger旋回信号,与冷期相比,在温暖期钻孔沉积物中较多的陆源碎屑可能是由加强的东海沿岸流带入日本海。末次冰期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和/或洋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对东亚季风降水的调控可能是造成KCES1岩芯中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