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扩展的三维引力模型考察了1990–2009年间122个国家的双边水产品贸易情况,对影响各国水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和进口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水产品贸易总体上表现为"贸易饱和",但对印度等市场存在"贸易不足"。最后就如何提升一国的潜在贸易量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个人所得税是与每个人联系都很紧密的税种.它的完善与否,直接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程度及居民素质的高低。但现行税制由于内外原因,存在各种缺陷。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中找到对策,并在实践中寻求答案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相似文献   
63.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新区的一种特定类型,也是实现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探索中,青岛蓝色硅谷、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舟山群岛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典型代表,通过比较和总结它们的建设状况、主要做法和探索经验,提炼出未来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4.
海洋治理是指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实现海洋可持续开发,涉海国际组织或国家、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公民个人等海洋管理主体通过协作,依法行使涉海权力、履行涉海责任,共同管理海洋及其实践活动的过程。海洋治理在实践需求、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层次等方面深化了海洋管理、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行政管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65.
科学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和分析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理论和选择方法,利用钻石模型,结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般属性和发展规律,构建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定性选择模型,并科学选择出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养殖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清洁能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作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6.
针对我国海洋产业集聚研究不足,利用区位熵数法分别测度了我国沿海十一省区海洋产业整体集聚水平,以及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集聚水平;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教育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比较发现,目前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水平高低呈簇状分布,海洋产业整体集聚水平与产业高度密切相关,各省区海洋产业大产业链上的布局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7.
湛江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的形成原因有:过度的近海捕捞,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近海的捕捞渔民的经济效益下降和作业渔场面积减少。存在的问题有:需转产转业的渔民数量大,支持转产转业的资金数量有限,渔民综合素质较低,退出捕捞行业的成本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的措施有:政府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与休闲渔业相结合,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8.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是其经营管理制度中极具特色和创造力的管理机制。其有效运行造就了当时令世界惊叹的“汇通天下”。从对经营者的选拔入手,探讨了票号对经营者激励制度的形式和保障条件。通过对山西票号激励机制的分析。提出其对我国现代企业中激励问题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9.
运用产出增长率模型对湛江的主要行业的增长率和劳动份额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湛江经济增长不均衡及其经济增长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工业为主导、发展旅游、贸易、农林牧副渔资源加工等资金积累型产业和加速农村城镇化和机械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70.
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7年、2000年和2002年三个时间断面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测算。评估表明,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明显,人居环境建设开始进入软环境主导时代,但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明显较差,同时人居环境的改善还面临着区域产业整合带来的严峻挑战。最后,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