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海洋学   1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采用显微及亚显微观察方法, 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肾管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可口革囊星虫肾管由排泄囊及排泄管组成, 外表面具瓶形突起。肾管壁从内到外由上皮层、肌层、细胞外基质及外膜构成。上皮层的单层柱状细胞在肾管腔面成束排列、单层立方细胞围绕瓶形突起内腔排列, 两种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均着生微绒毛及纤毛, 细胞质中细胞器发达, 并含有不同大小、形态及电子致密度的颗粒; 柱状细胞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基底迷路。肌层由环肌及纵肌组成。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原纤维构成, 内含颗粒细胞。外膜由足细胞及多纤毛细胞构成。肾管通过肾孔通体外、肾口通体腔。肾管的结构特征与其对体腔液的过滤排泄功能相适应, 繁殖季节肾管兼具生殖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采用两步降温法超低温冷冻保存大黄鱼精子,并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结果表明,大黄鱼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鲜精中28.5%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冻精中37%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形态结构正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与核膜结构完整、无膨胀现象,袖套、轴丝及中心粒结构正常,线粒体形态完整、嵴较发达;形态结构异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破裂、脱落,质膜膨胀,核膜破裂、脱落,核局部受损伤,线粒体膨胀、嵴退化或消失,线粒体移位或脱落.结果显示,以Cortland溶液为稀释液,10% DMSO为抗冻剂,对大黄鱼精子具有较好的抗冻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除草剂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摄食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的24hLC50为9.17mg/L,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浓度下褶皱臂尾轮虫对小球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百草枯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影响显著,使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繁殖前期和繁殖后期延长,繁殖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世代时间均低于对照,不同百草枯浓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4.
王洪强  何山  杨锐  朱鹏  严小军 《海洋与湖沼》2013,44(6):1592-1596
从浙江台州近海上层海水中分离到一株可产Macrolactin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的海洋细菌,经形态特征分析及16S rRNA测序比对,鉴定并将其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ESB-2。运用Minitab软件,通过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该菌生产Macrolactin B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该菌生产Macrolactin B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7.0mg/L,蛋白胨5mg/L,酵母粉1mg/L,FePO4 0.01mg/L,初始pH 6.0,培养温度27.2℃,接种量5%,装液量57.6%,培养时间4d,在优化发酵条件下,Macrolactin B的最高产量达到13.6μg/ ml,比优化前提高了8倍,为该活性物质药源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5.
高温胁迫下坛紫菜的数字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坛紫菜是潮间带重要的经济藻种,对高温、渗透压等逆境具有独特的调控机制。本文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研究了坛紫菜在高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应的响应方式;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DGE部分数据进行验证;检测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应答基因hsp70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坛紫菜中有256个unigene上调表达,以HSP、核糖体蛋白L12、延伸因子EF-Tu及部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为代表,3 820个unigene下调表达,主要为核酸、蛋白以及糖类等合成代谢相关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定位于质体等有膜细胞器,参与繁殖和发育过程,行使催化和连接酶活性的功能。Pathway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分布于107条pathway中。其中,下调表达基因最显著富集于mRNA监督和RNA转运途径,而上调表达基因部分富集于内质网的蛋白加工、RNA降解及光合作用途径。验证表明此次DGE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hsp70基因对高温响应积极。综上所述,DGE结果反应出,在高温胁迫时,坛紫菜出现基础代谢减慢、合成速度下降、能量合成受阻、碳同化降低等现象,但光合作用前期未受影响,同时补救途径启动。  相似文献   
106.
真鲷、黑鲷及其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构成与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型分析和AFLP技术对真鲷、黑鲷及其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真鲷、黑鲷和杂交子代均含有48条染色体,核型分别为2n=2st+46t,NF=48、2n=4m+4sm+2st+38t,NF=56和2n=30m+8sm+2st+8t=48,NF=86,杂交子代核型与其父、母本种均不一致。两对AFLP选扩引物组合在真鲷、黑鲷和杂交子代中共扩增到278个条带,其中黑鲷特异性条带93条、真鲷特异性条带108条;杂交子代中分别出现了21条父本种(黑鲷)特异条带和67条母本种(真鲷)特异条带,另出现了15条非双亲条带。杂交子代与真鲷、黑鲷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113、0.350和2.180、1.050,表明杂交子代总体上更偏向于母本种。染色体核型和AFLP条带分析结果表明真鲷(♀)×黑鲷(♂)所获得的杂交子代为含有48条染色体的异源二倍体,且父、母本遗传物质在杂交中发生了部分重组,杂交子代表现出一定的偏母系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07.
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7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溃疡病主要由3种致病弧菌引起: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弧菌V.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为了解大黄鱼抗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机理,对其疾病防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实验将健康的大黄鱼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注射0.2 mL的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灭菌生理盐水。在人工感染后的第0,1,2,4,7,10,13,16,20天分别采样,通过测定每组大黄鱼血清中7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比较这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1~10 d,实验组大黄鱼血清中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升高最后趋于-致的现象,且不同病原菌之间存在-定的时效差异。 碱性磷酸酶(AKP)对入侵体内的哈氏弧菌反应较敏感,ACP、POD和MPO对溶藻弧菌反应较敏感,LSZ和PO对副溶血弧菌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8.
温度对条石鲷幼鱼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分别测定了13,18,23,28和33℃5个水温梯度下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当温度由13℃升高至28℃时,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之升高;当水温为28℃时,其代谢率和排泄率达最大值,分别为(16.33±0.45)J/(g·h)和(1.03±0.04)J/(g·h),是13℃实验组的6.69倍和5.15倍;与28℃实验组相比,33℃实验组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分别降低了19.04%和15.53%,33℃已超出了条石鲷幼鱼生长的最高适温。(2)实验温度下,条石鲷幼鱼的蛋白质供能比值为37.94%~72.24%,蛋白质是其主要能源物质。(3)条石鲷幼鱼的窒息点为(3.17~3.64)mg/L,并随水温升高而升高。(4)Q10值和蛋白质供能比值的变化特征表明,18~28℃是条石鲷幼鱼的适宜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09.
分析测定了未经处理的普通三疣梭子蟹和经过溶藻弧菌感染筛选的三疣梭子蟹从第Ⅰ期溞状幼体(Z1)到第Ⅳ期仔蟹(C4)各发育阶段的耗氧量和耗氧率,比较了两类梭子蟹的耗氧情况,并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体质量与溶解氧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类三疣梭子蟹早期发育阶段的体质量与耗氧量、耗氧率均呈幂函数关系,耗氧量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则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各发育阶段普通蟹和筛选蟹体质量差异不显著;在Z1期和Z3期,筛选蟹的耗氧率显著低于普通蟹(P<0.01),Z2期筛选蟹的耗氧率显著高于普通蟹(P<0.01),Z4期至仔蟹期,两类梭子蟹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0.
徐永健  孙彬 《海洋与湖沼》2012,43(6):1279-1285
在盐度为25的条件下,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度胁迫组(盐度从25胁迫至5、15和35)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盐度组大海马幼体的体重、生化组分、能值与对照组(盐度25)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成活率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5、35盐度组的生长指标、成活率、生化组分等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盐度组的SOD、CAT酶活性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D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5、35盐度组SOD、CAT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AKP酶活性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ACP酶活性则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