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geochemical environments are important in marine microbial ecology and biogeochemistry. Although biogeochemical redox stratification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marine sediments, its impact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clone library constru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ity and stratific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redox-stratified sandy reef sediments in a microcosm. A total of 88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 were identified from 16S rRNA clone libraries constructed from sandy reef sediments in a laboratory microcosm. They were members of nine phyla and three candidate divisions, including Proteobacteria (Alpha-, Beta-, Gamma-, Delta-, and Epsilon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Acidobacteria, Bacteroidetes, Chloroflexi, Cyanobacteria, Firmicutes, Verrucomicrobia, Spirochaetes, and the candidate divisions WS3, SO31 and AO19.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phylotypes are related to clone sequences from other marine sediments, but OTUs of Epsilonproteobacteria and WS3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permeable marine sediments. Several other OTUs are potential new bacterial phylotypes because of their low similarity with reference sequences. Results from the 16S rRNA, gene clone sequence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bacterial communities exhibit clear stratification across large redox gradients in these sediments, with the highest diversity found in the anoxic layer (15–25 mm) and the least diversity in the suboxic layer (3–5 mm). Analysis of the nosZ, and amoA gene libraries also indicated the stratification of denitrifiers and nitrifiers, with their highest diversity being in the anoxic and oxic sediment layer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dox-stratification can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sandy reef sediments.  相似文献   
32.
随着南黄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震调查的展开,提高海相碳酸盐岩目标层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已成为地震处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充分分析了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资料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成像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针对性处理技术流程并进行了攻关试验工作,建立了以叠前综合多域噪声压制、多次波联合衰减、大偏移距各向异性动校正、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方法组成的处理流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地震剖面的成像精度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突出,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3.
河北宽城地区蓟县系洪水庄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潮坪相沉积,厚度101.66m,下部由灰黑色页岩与中层-薄层状泥质白云岩互层组成,向上泥质白云岩不发育,以灰黑色页岩为主,含黄铁矿结核;上部由含粉砂泥质页状白云岩与含砂白云岩及含锰泥晶白云岩组成。该套地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岩和页岩,白云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硅质白云岩、(含粉砂)泥质(砂质)白云岩、(含锰)泥晶白云岩,页岩则由硅质页岩和暗色页岩组成。根据岩石学特征及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将研究区洪水庄组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上、下)和潮下带(上、下)3种沉积环境。洪水庄组有机质富集,以大量藻类体和腐泥质碎屑为主,为很好的烃源岩,与上覆蓟县系铁岭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构成有利的生储盖配置,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4.
相带控制下协克里金方法孔隙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浊积岩砂岩储层纵横向物性变化剧烈的特点,在协克里金方法空间估计理论方法基础上,提出相带控制下协克里金孔隙度预测方法.从定量角度对沉积相加以刻画,在三维空间协同克里金估值计算时,使用相控因子对估值进行约束,使得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储层物性如孔隙度的空间展布特征.加入相带控制处理后,使变异函数较早达到基台值,减小理论模型拟合误差.利用该技术方法估算了沙四段第1小段的孔隙度,利用抽稀井进行对比分析,估算结果误差较小,预测值接近真实值,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DEMETER电磁卫星高能粒子在汶川地震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的IDP粒子探测器数据,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尽可能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高能粒子日变化情况,探索其作为汶川地震前兆信息的可能性.分别采用了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空间对比分析和重访轨道对比分析等方法.结果显示5月6日100~600KeV能谱段的粒子通量增幅强度高达6σ,异常区域集中在震中的西北部区域约47°N~53°N,91°E~93°E之间,考虑到磁壳指数L约1.8~2.0之间,这一增幅现象可能是由于高能质子受地磁场扰动影响向西加速漂移的结果.同时对比6日100~500KeV能谱段通量与其前三个月的重访轨道背景场,得出6日谱通量明显高于其重访轨道背景场一个数量级.最后,对于以上现象可能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36.
滨海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土地问题之一,如何改良和利用盐碱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经预处理的柠檬酸生产废水对黄河三角洲某滨海油田附近的轻度盐碱化土壤进行灌溉改良,通过改良前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初步分析柠檬酸生产废水灌溉改良盐碱土的效果和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经柠檬酸生产废水灌溉45d后,盐碱土的pH值、电导率都有所下降;饱和含水率与清水灌溉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等营养成分提高显著。这说明盐碱土的理化性状和营养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柠檬酸生产废水有望作为盐碱土理化性质的有效改良剂,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基于单程波方程的角度域保幅偏移(英文)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传统叠前深度偏移只能够提供地下的构造信息,但工业界在需要构造信息的同时还要与地下界面反射系数成比例的振幅信息。最近几年,基于单程波方程的保幅叠前深度偏移算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基于炮域、单程波的保幅型叠前深度偏移必须应用反褶积型的成像条件,这种成像条件在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的地区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基于角度域的保幅深度偏移克服了这一不稳定性缺点的同时,还域的保幅深度偏移,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算分析验证该思路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热水沉积岩具有独特的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本文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详细描述巴音戈壁组湖相热水沉积泥岩特征.研究区泥岩可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网脉状泥岩、斑点状泥岩、块状泥岩、纹层状泥岩和同生变形泥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铁白云石、方沸石、钠长石、伊利石和石英,并...  相似文献   
39.
盆地导热系数是研究盆地深部热结构的重要参数,通常通过获取深部岩心测试获得,但这种传统方法经常会受到经费、取样条件等限制,并且对于地热井来说,因受温度压力条件的影响,室内测试结果也不能代表岩石原位导热系数。本研究获取了松科2井三开3 289m至4 536m岩心实测导热系数和测井参数,分析了砂岩、泥岩、流纹岩导热系数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砂岩的测井参数孔隙度、波速与导热系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泥岩和流纹岩的相关性并不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松辽盆地温度、压力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认为温度效应造成松辽盆地松科2井三开导热系数与室内实测值偏小约30%;压力效应使盆地三开段导热系数相对室内测试值偏大约10%。本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盆地深部导热系数以及大地热流值的获取提供新的思路,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测井数据但无法获取深部岩心的废弃井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储层有效性识别和定量评价是制约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关键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为研究对象,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入手,开展砂岩微观—岩芯—测井尺度的细致观测,将含气储层砂岩划分为三种主要的岩石相,其中贫塑性颗粒岩屑石英砂岩构成了物性和含气性相对较好的有效储集岩石。运用薄片和岩芯数据标定不同岩石相的常规测井响应,建立了基于主成分统计分析的有效储集岩石测井识别模型,认识了有效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将储层有效性研究从微观尺度的岩石相描述拓展到宏观尺度的量化表征,实现了致密砂岩气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