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72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9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郑涛  孙斌栋  王艺晓 《地理科学》2022,42(5):863-873
随着各种“城市病”问题层出不断,以及重大公共事件突发的不确定性,弹性城市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利用熵值?综合指数法测算该地区41个城市2003—2018年弹性建设水平,并利用空间分析法考察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 研究区内各城市综合弹性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城市间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形成沿长江、环杭州湾和浙南地区高水平弹性城市格局,但皖北、苏北等长江三角洲外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较低弹性水平;② 各城市弹性指数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高?高”集聚于上海及其周边城市,“低?低”集聚于皖北、苏北地区,而湖州、宣城等市表现出“低?高”集聚特征;③ 工程、社会和经济弹性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相对一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水平较高,而研究区内的城市生态弹性水平普遍较低。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工程、社会和经济弹性建设应着重缩小地区差距,自然本底较好地区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维护,经济发达地区则应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52.
刘承良  闫姗姗 《地理学报》2022,77(2):331-352
专利转移是国家和地区获取外部技术的重要通道,也是刻画技术流供求关系最直接的方式。基于全球—地方视角,本文建构了技术转移的跨国—国内城际双通道理论框架,融合社会网络、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尝试刻画中国城市跨国城际技术通道的空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跨国城际技术通道网络的空间异质性显著但随时间逐渐减弱。② 跨国城际技术通道加速东移,从北美和西欧(以美国纽约湾区和硅谷地区技术创新中心、加勒比海离岸金融中心、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等为核心)快速向东亚(以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和东南亚(以新加坡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扩展,中国对美国和西欧的专利技术依赖性明显减弱。③ 以北京、上海、深圳—中国香港、台北—新竹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台湾北部四大创新集群成为中国跨国城际技术流的集散地和全球性技术创新枢纽。中国香港凭借跨国公司及分支机构云集及离岸金融低税收优势,技术中介作用不断增强并成为技术转移的首位城市,而中国台湾的核心作用不断减弱。④ 国内通道的规模、强度以及城际紧密度有利于跨国城际技术引进通道的扩展;此外,地方经济实力对跨国联系通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技术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程度则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3.
本文利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OVID-19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捐赠和接种数据,借助GIS等技术方法,在明晰全球新冠疫苗开发与流通格局的基础上,探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 全球新冠疫苗开发格局呈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形成以西欧、北美和亚洲为核心的三足鼎立格局,美国、中国和英国等是新冠疫苗的主要开发国。② 全球新冠疫苗订购网络主要遵循定向扩展和不定向扩展两种扩展模式,订购联系总体上表现出早期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内部,随后逐步向外部亚非拉国家扩展的特点。③ 全球新冠疫苗捐赠网络以中国和美国为双核,美国主要向东南亚、南亚和拉美等美国传统势力范围或战略地位重要国家进行捐赠,中国主要向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进行捐赠。整体上新冠疫苗捐赠主要受捐赠双方联系密切程度、关系友好程度和捐赠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及国际义务履行需要等因素综合影响,但不同捐赠国侧重点有所不同。④ 受全球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和捐赠格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进程领先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但差异性正逐步缩小,中国的疫苗接种由相对较高水平区跃升至相对高水平区,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954.
孙康  司月芳 《地理学报》2022,77(8):2113-2130
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促进区域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被引科学家作为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球高被引华人科学家为研究对象,基于履历数据分析其流动,特别是工作阶段的流动特征;运用Heckman二阶段选择模型,对科学家工作阶段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复合的人口迁移理论在高端人才流动中的适用性。研究发现:①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的人才流动轨迹表明,科学家的移动迁入地主要是国内外的核心城市(度中心性较高的城市)。②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工作阶段流动主要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中国城市多为人才迁入地,美国城市多为人才迁出地。③ 复合的人口迁移模型对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工作阶段的区位选择解释作用明显。④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国内外城市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同,科学家的国内流动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而迁入城市的拉力是高被引华人科学家产生跨国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5.
城市政府驻地搬迁是政府重新配置空间资源以达到优化空间结构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手段。然而,当前中央政府对城市政府搬迁的谨慎态度与地方政府热衷搬迁的现实行为产生了矛盾,增强了对该政策评估研究的强烈需求。同时,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且缺乏大样本实证证据。本文选取1996—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检验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发展因素会调节搬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产生异质性结果。其中,搬迁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政府干预等城市发展因素会放大搬迁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建设用地增长率会缩减这一效应,而城市规模对搬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从时间效应上来看,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促进作用,并在搬迁约7年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本研究不仅直接检验了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整体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为优化行政区划调整提供学术依据,也对评估地方政府驻地搬迁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6.
王艺晓  孙斌栋  张婷麟 《地理研究》2022,41(9):2418-2432
以往研究对于距离在网络外部性影响城市功能过程中的作用所知甚少,而且多关注城市网络外部性的正面效应,对城市间竞争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的负效应缺少分析。为了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空间的视角,以城市群内的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例,建立一个核心-外围的空间结构来揭示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网络外部性与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 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强度随着远离城市群核心城市而上升,互联网渗透率和列车网络中心度会显著地强化这一效应;② 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随距离变化的机制在于竞争效应比协同效应对地理距离更加敏感,从而衰减更快,因而靠近核心城市的城市在生产性服务功能上遭受了“集聚阴影”,而远离核心城市的城市在功能上更多的受到了协同作用的支撑。本文结论为推进城市群内的分工协作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57.
李红  塔娜 《热带地理》2022,42(12):2031-2041
以上海市郊区为案例地区,综合问卷调查和多源绿地数据,构建有序Logit模型分析高档、低档、近郊、远郊4类社区的社区内外绿地规模与结构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社区的绿地数量与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高低档社区内的绿地差异大于近远郊社区;近郊社区的周边绿地数量优于远郊社区,但公园绿地可达性更差。2)提高社区内乔木和灌木比例、增加社区周边公园绿地可达性对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3)低档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受到社区内植被覆盖和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显著影响,而高档社区居民对绿地空间的作用不敏感。4)近郊社区居民受到周边绿地规模和社区内植被覆盖的影响,而远郊社区绿地率和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居民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最后,提出对于低档和近郊社区首先需要关注社区内的绿地规划,对于高档和远郊社区应注重社区内外的绿地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8.
南海地区岛礁的争端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和地区发展,基于改进的鹰鸽模型,综合地理因素和国家的对抗偏好对南沙群岛岛礁争端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南沙群岛北部海域岛礁的平均地理价值和竞争激烈程度较高,中国、越南和菲律宾在此区域均有控制岛礁且国家之间地缘位势的非对称性接近,未来可能成为权益争端的热点区域;②中国和声索国选择合作的概率受岛礁地理价值、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冲突成本以及对抗偏好共同影响,地理价值、对抗偏好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负相关;冲突成本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正相关;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接近时,选择合作的概率最小;随着地缘位势差距增大,非对称性增强,选择合作的概率上升;③在南沙岛礁争端中,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概率较大,与越南合作不稳定,与菲律宾合作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959.
环南海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战略枢轴,其和平稳定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南海地区与域外国家军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探讨域内外军品贸易网络结构与格局特征。结果显示:①环南海地区军品贸易规模演化特征受到地区局势的影响显著,军品种类的进口与地缘战略和地理结构密切相关;②俄罗斯和美国作为环南海地区最大的两个军品输入国其军品分布与流向体现了遏制与突围的战略态势,军品贸易网络在多国主导下的收缩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体现了地区局势趋向于缓和与稳定的态势;③中国对俄罗斯、法国和乌克兰等国的军品进口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并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军品出口国;④未来中国宜持续推进南海命运共同体建设,以战略智慧处理中美关系,充分利用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加强与环南海地区域内外国家的国际合作,积极谋求主动与和平发展,携手各国共同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相似文献   
960.
南海周边航运网络脆弱性及对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南海在中国对外运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评估南海周边航运网络失效对中国不同港口的影响程度十分必要。以2018年前18强船公司的集装箱航线数据为基础,构建南海周边港口的集装箱航运网络,通过网络节点指标、最短路径模拟等方法测度网络的脆弱性,并分析南海周边港口失效对中国的影响。全文主要结论如下:南海航运的抗毁性较弱,15%~25%的头部港口失效对整体航运网络组织会产生实质性的毁坏;釜山和新加坡是本区域最重要的港口,海防、上海、青岛、东京、泗水、横滨、神户等在区域中具有高脆弱性;评估港口失效后的替代港口方案,发现替代集装箱港口的可选择范围很小,很少有港口失效后能同时满足地理临近、介数增长和能力相当三大条件,在海上航运网络中港口失效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修补的;以最短路径模拟中国港口对南海周边其他港口的挂靠情况,发现新加坡、巴生和釜山是对中国具有全局影响力的三大港口,林查班、马尼拉、宿务、圣费尔南多、海防等对其他港口具有点对点的局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