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3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东早元古代地层内赋存着一系列多金属硫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裂谷盆地演化及含矿建造控制。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分别形成了含钴黄铁矿 含铜黄铁矿 含硬石膏黄铁矿矿床系列和含硼(镁电气石)磁黄铁矿 含铅锌黄铁矿 重晶石闪锌黄铁矿矿床系列。依据成矿特征可分为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与海底喷气沉积两种成因类型。成矿作用受裂谷、次级盆地、一定含矿层位和特殊容矿岩石相互联系与配套的控矿因素制约。在对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将该区多金属硫铁矿划分为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的催化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一种过程,特别是水在光合作用下,若不能与二氧化碳保持一定比例的平衡,则光合作用不能继续进行,势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因此,若施用抗旱肥料,不仅光合作用得到新的平衡,更由于光照强度大,时间也长,使合成有机物的丰度大为改观。所以,作物若施用新肥,不仅抗旱,还能保产与增收。  相似文献   
3.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从内蒙古盐湖近20ka气候演变的研究可知,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气候波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用已经了解的这种变化规律来予测未来气候变化是有价值的。研究表明,未来1ka左右全球为暖期,之后将进入下一个冰期。  相似文献   
4.
石门超大型雄黄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包裹体液相成分中富Na+、Cl-和K+、SO2-4,气相成分中H2O占绝对优势,少量CO2,成矿流体化学类型属Cl SO4 Na K型水。雄黄、雌黄形成于低温(180~90℃)、低压(20~5MPa)、浅成(175~700m)、弱酸性(pH:4.67、4.43)和弱还原(Eh:-0.265V)条件。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古大气降水,并混有盆地建造水,大气降水下渗、循环、加热、淋滤形成了中-低盐度[w(NaCl):16.03%~4.27%],中等密度(0.863~1.065g/cm3),含矿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获取的可见光、红外及微波信息,可以对化工企业及化学矿山环境污染(水、粉尘、大气、废渣污染等)及环境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可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达到地面环保及常规环境地质工作难以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对重点大中型化工企业及化学矿山建立环境遥感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可以为国家决策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环境治理和改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简介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下属的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组成了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的4个小组,并提出了各自的研究大纲:①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的相互作用;②海洋生态系统和大气的相互作用;③古代和现代的各种地质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板块构造与盐类矿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大陆的华北、塔里木、准噶尔-兴安、华南及甘青藏等五大板块发展过程中于地块边缘活动带、陆间裂谷、陆内裂谷等场所生成的含盐盆地,沉积了各时期(O、C、T、J-E和Q)盐类矿床。通过分析对比认为,甘青藏板块兰坪-思茅拗陷带(J2-E1、Q),塔里木板块(C、K-E、Q),华北板块(O2),华南板块(T1-2)为成钾有利地带,中国东部众多的K-E红层盆地中成钾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8.
钛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钛金属因其特殊性能和广泛用途被称为“第三金属”,90%以上的钛矿物被用于TiO2颜料的生产,其次为宇航工业等。金红石和钛铁矿是提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我国钛铁矿储量居世界之首,其精矿可满足国内钛工业需要,金红石资源较贫乏,原料供不应求。目前世界钛工业总形势是供大于求  相似文献   
9.
海洋中磷的循环与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磷在海洋中的循环与沉积主要是靠生物作用进行的。海洋表层水中的溶解磷几乎全部被海洋植物摄取,海洋植物及动物死亡后最终以生物碎屑的形式沉入海底,在其沉降和到达深层水的过程中大部分被分解、破坏,变成可溶组分又重新返回海水,使深层水中磷浓度提高。含磷浓度高的深层水被上升洋流带到表层后又被生物吸收,重复循环。当上升洋流抵达大陆边缘,特别是遇有陆缘坻存在时,磷等营养物质滞留,导致磷质生物大量繁衍,死亡后沉积,并经成岩作用,便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中的风化磷矿的自然类型可分为两类七种型式,其中以“原位面型风化磷矿”和“位移溶洞砂砾磷矿”为主。风化磷矿是由其原矿的自身特性与外部适宜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主导)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碳酸盐、磷酸盐矿物分解、淋失程度可划分为弱风化、风化、强风化三个阶段。可用直接法、间接法和数学法3类共13种方法加以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