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西宁盆地土壤和岩石Se的调查分析发现,古近系西宁组和白垩系民和组岩石及发育的土壤中Se值最高,是西宁盆地土壤主要的富硒母质。进一步结合西宁盆地退缩过程中的古地理资料,西宁盆地由干旱炎热的咸水湖相到湿润冷凉的咸水—淡水湖相对应沉积了古近系西宁组和新近系贵德群,Se在咸水湖边界和干旱炎热的咸水湖相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并经地貌、水系等改造,形成了西宁盆地咸水湖相沉积型富硒土壤的现有格局。该类型富硒土壤有重金属低、Se含量适中、有效Se高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海祁连下柳沟铜铅锌矿床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一带,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黑茨沟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产状随地层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再对区内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金属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矿环境,从而对本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可知,下柳沟地区矿体形态复杂,矿体沿走向、倾向品位及厚度变化均较大,主要呈似层状、条带状、网脉状、透镜状等产出,矿石组合以铜铅锌矿石和铅锌矿石为主。通过对闪锌矿中Zn、S、Cd、Fe、S、Co、Ni等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本区矿床为火山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黝铜矿电子探针分析可知,本区目前揭露的仅为矿体的中上部,深部可能还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3.
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有色第四地质勘查院(原青海崯田地球物理化学勘查股份合作公司)近年在东昆仑成矿带东段新发现的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发现经历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5万沟系岩屑测量加密—异常圈定—异常查证—发现地表矿体—普查—局部详查的过程,本文以矿床的发现过程为角度,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归纳总结了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经验与启示,对在本区域开展找矿及工作部署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祁连造山带—阿拉善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 其地壳结构记录了早古生代以来祁连山、河西走廊盆地、合黎山及相邻盆地之间的盆山演化历史及耦合关系, 对其地壳浅层速度结构的探测有助于揭示该区浅层地壳结构及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本文利用北祁连—阿拉善南缘225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初至波(Pg震相)数据, 通过层析成像反演方法, 获得了沿线2 km以浅的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 酒东盆地的沉积盖层厚度最大可达2 km, 盆地深度的南北差异可能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造山带间的挤压作用相关; 民乐盆地的平均深度为1.5 km, 该盆地内的速度等值线弯曲形态反映了盆地在新生代之后不同的抬升和剥蚀速率; 银额盆地的沉积厚度至少在1.5 km左右, 且盆地内沉积地层产状较为平缓; 榆木山构造带南北两侧的酒东盆地与民乐盆地虽然地表高程相差近1 km, 但具有近乎相同的速度结构和沉积厚度, 推断榆木山构造带的隆升与其南北两侧的两个断层背冲作用有关; 此外, 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结构揭示了沿线发育的多条断裂和块体边界位置, 为讨论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扩展与阿拉善地块挤压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尕大坂矿田,区内已发现的矿床均产于北侧的大柳沟-白柳沟火山穹窿的酸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的接触部位。对尕大坂矿床和郭米寺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及矿石化学成分的分析,认为矿床具"双岩石组合",是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的标志,主要为Zn-Pb-Cu型多金属矿床,属于黑矿型。通过对矿田黑茨沟组含矿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形成环境与弧后裂谷相似。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滩北雪峰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分析了元素富集特征,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确定了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在工区圈定地球化学综合异常24处。结合工区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区内Au、Ag、Cu、Ni、Pb找矿潜力较大,提出了3处成矿远景区:①莲花石沟北成矿远景区,以Au、Ni为主成矿元素,异常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是寻找与构造相关的金-铜镍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②小盆地成矿远景区,主要分布于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地层区,异常构造关系密切,是寻找热液型金、铜矿的有利地区;③山间沟成矿远景区,含矿的主要地层为奥陶系祁漫塔格群,是寻找热液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铜矿产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唐古拉地区尕羊晚二叠世碰撞型花岗岩的确定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北侧,沿青海省囊谦县尕羊及其以西,新发现皇北西向带状分布的晚二叠世正长花岗岩侵人体。其岩性为中细粒含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以酸性程度高、富硅、富碱、富铝及非常高的稀土含量为特点,岩石的铝过饱和指数ASI平均值达1.166,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平均为5.08,为典型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其岩石类型相当MPG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EREE高达466.55×10^-6~682.80×10^-6,具有强的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06,微量元素含量富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的S型花岗岩的特征,与冈底斯碰撞花岗岩特征近一致.构造分析相当于Maniar花岗岩分类中的CCG花岗岩(大陆碰撞花岗岩)。在尕羊正长花岗岩中获得了251.4±0.6Ma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其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与在乌兰乌拉湖一澜沧江结合带内获得的251.5±2.6Ma和249±49Ma热年代信息一致,反映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可能属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乌兰乌拉湖一澜沧江结合带陆一陆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可燃冰是清洁的新兴能源,其勘查和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依据陆相可燃冰形成的3个条件,指出了青海省寻找陆地可燃冰的方向,即以中祁连侏罗纪含煤盆地为主,其次为青海南部的乌丽盆地。可燃冰主要赋存在向斜构造中部的永冻层与非永冻层之间,目前寻找陆相可燃冰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查和钻井勘探等。由于可燃冰的赋存位置被永冻层完全掩盖,因此,在寻找可燃冰的前期阶段物探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物探方法中以直流激电测深的勘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VMS型矿床之一。由于本区地质背景复杂,矿体受后期构造改造严重,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一直未能取得找矿突破。笔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带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矿物成分及伴生关系、围岩蚀变特征等;对本区矿床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和国内外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本区成矿明显受地层、构造及变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柳弯区35线以西,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3 000~3 500m;而柳弯区35线以东,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2 700~3 000m。矿体向深部仍未圈闭,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又一中型矿床,矿体与成矿岩体均隐伏于第四系风积砂覆盖层下。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36.0±2.3 Ma,与成矿时代基本一致,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转化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加厚的地壳背景。花岗闪长斑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配分具有LREE和HFSE富集、HREE和LILE亏损以及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其成因类型属于Ⅰ型,具有壳幔混源的性质,与区域上大规模幔源岩浆底侵及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祁漫塔格群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属于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类型分为交代型铁氧化物矿体和细脉型多金属硫化物矿体两种,矿化大致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及硫化物-石英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