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川鄂湘边区褶皱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川鄂湘边区从西向东由隔槽式褶皱向隔档式褶皱的变化反映在深部构造样式上 ,其卷入的构造层次逐渐变深 ,至湘西带已由侏罗山式薄皮构造转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 ,构造样式也更趋复杂 ;但由地表向下构造样式却普遍表现为由复杂向简单的变化。平衡剖面分析揭示了上述规律性。区域构造分析表明 ,上述构造是燕山期由南东向北西不断推进的挤压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内蒙古东胜地区高岭土矿床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毕先梅  程守田 《现代地质》2000,14(1):45-50,T001
内蒙古东胜地区高岭土矿床产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三叠世—中侏罗世煤系地层中 ,该矿包括 T3延长组顶部的 B矿层和 J2 延安组顶部的 A矿层。经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光衍射综合分析认为 ,B矿层的原岩为富含钾长石的长石石英砂岩 ,较近源沉积 ,经风化淋滤形成微风化带、不完全风化带、完全风化带及顶部植被带。完全风化带内赋存着化学成分纯、Fe和 Ti含量少的高岭石 ,其矿石结晶度较好 ,以蠕虫状、折扇状高岭石为主 ;A矿层原岩的矿物特征与 B矿层类似 ,但其母岩有 B矿层的物质加入 ,夹有泥岩型高岭土和少量酸性火山物质 ,另外高岭石的结晶度稍次于 B矿层  相似文献   
103.
测定沉积盆地古地温的一种新方法:黄铁矿热电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忠芳  徐辉 《现代地质》2000,14(1):69-73
以酒西盆地窿 3井泥岩及泥灰岩中的黄铁矿为测试对象 ,探讨了利用矿物热电性恢复盆地古地温的可能性。研究表明 ,黄铁矿的热电系数反映了黄铁矿形成过程中的受热温度 ,其形成温度与深度成正相关 ,相关系数 r=0 .92。与此同时 ,对窿 3井砂岩中石英及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测定 ,对相同构造单元的西参 1井进行泥岩镜质体 Ro 测定 ,结果表明 ,3种方法所得出的古地温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4.
王建平  翟裕生 《地球科学》2000,25(4):384-389
通过对胶西北金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 ,与山东省莱州市北部隐伏区成矿地质条件对比 ,建立了该隐伏区金矿的可能产出模式 ,提出了在该区找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并对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用的各种物探、化探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建议成矿理论分析要与找矿实践相结合 ,并以实际找矿工作为例 ,对两者如何结合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  相似文献   
105.
东昆仑红水川中更新世晚期沉积序列及其时代依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庆文  张克信  侯光久  朱云海  王国灿 《地球科学》2000,25(2):122-126,221,222
中更新世晚期 ,东昆仑布青山已开始大幅度崛起 .布青山北坡查干额日格地区第四系厚达百余m ,整体上为具多元结构的洪冲积扇复合建造体 ,其中较细粒沉积层中产丰富的孢粉化石 .根据冲洪积层中植物孢粉组合分析 ,确定其时代为中更新世 ,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当时植被类型为混交林 -荒漠草原 .冲洪积层中部的热释光年龄为 (30 2± 2 2 )ka ,古地磁测量确定出琵琶反向极性 1和琵琶反向极性 2两个亚时 ,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  相似文献   
106.
肖坂金矿床是产于中元古界麻源群变质岩中 ,受发育于麻源群中的低角度正断层(剥离断层 )的控制 ,形成于燕山早期 ,属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部分石英脉型。麻源群卓地组 (An Zz)和葛坑组 (An Zg)含金性可达 5.8× 1 0 -9~ 1 1 .9× 1 0 -9;不同类型矿石与变质岩 ,加里东期—印支期变形中酸性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轻重稀土比值 ,La/Sm、Sm/Nd比值均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矿石的硫同位素δ3 4 S介于 - 2 .7‰~ - 5.1‰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投影点位于造山带偏向地幔一侧 ,反映出本区铅来源具造山带特色 ;初始锶比值(87Sr/86Sr) io为 0 .71 4 6~ 0 .71 51 ;本区存在为金矿成矿提供主要矿源的细碧角斑岩的可能性很小 ,区域上金矿床 (点 )的分布主要局限于麻源群变质岩隆起区及其周边地区或麻源群之上侏罗纪火山岩比较薄的地区。上述特征反映出肖坂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 (成矿元素 ) ,主要来源于麻源群变质岩 ,但受到燕山早期重熔型岩浆岩的影响。因此 ,在区域上金矿找矿的战略方向应该是在麻源群变质岩分布地区及其周围 ,特别是有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的附近 ;在侏罗纪火山岩分布地区 ,则应该在火山岩比较薄的部位寻找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7.
矿物微粉制备的硅酸铝质高强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文 《地学前缘》2000,7(2):535-539
介绍了一种以蓝晶石微粉和αAl2 O3 微粉为主要原料 ,一步煅烧法制备硅酸铝质高强陶瓷的工艺方法 ,并对制品的烧结性能、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 (1)由该方法制得的硅酸铝质陶瓷 ,体积密度为 2 0 9~ 2 12 g/cm3 ,气孔率为 2 5 58%~ 2 8 54% ,常温耐压强度高达 180 87~ 315 30MPa ,在烧结过程中体积收缩率为 0 4 9%~ 2 73%。与传统烧结方法生产的同类产品相比 ,工艺流程简化 ,烧结温度降低 2 0 0~ 2 50℃以上 ,材料的耐压强度仍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是一种值得向生产领域推广应用的方法。 (2 )制品强度的提高 ,主要得益于纤维状莫来石的交错排列。 (3)陶瓷的烧结温度以 1350℃为宜。  相似文献   
108.
邓明 《地学前缘》2000,7(2):547-553
震电效应研究已成为当今地球物理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与该课题相配套的测试仪器对研究工作的进展起关键作用。仪器的研制本着智能化、高精度、低噪声的设计思想 ,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作控制单元 ,以菜单设置各种采集命令 ,操作简便。具有电位和梯度两种采集方式 ,电极距为 10 0m ,测线长度为 10 0 0m。仪器启动后 ,各通道间的切换、放大、A/D、存储都是自动完成的 ,可连续采样 15h。野外测量完成后 ,可对计算机进行数据回放。在结构设计上 ,针对野外作业的特点 ,使仪器轻便化、抗震、防潮、可靠耐用 ,适应各种恶劣的野外环境。该仪器经过油田上的现场试验 ,初步证明能满足震电效应研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9.
切比雪夫曲线拟合实现玉龙斑岩铜矿体深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功文 《地学前缘》2000,7(2):526-526
矿体深度预测是成矿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接关系到勘探工程 (坑探或钻探 )的决策和矿产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同时也是矿体三维定位预测及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因子。因此 ,矿体深度预测对于理论与实际地质工作都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切比雪夫 (Chebyshev)曲线拟合是实现矿体深度预测的理想方法。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给定的n个数据点拟合出最佳多项式 ,即拟合出函数曲线。由于钻探工程的花费较大或因深部开采开支大 ,致使较深矿体深度难以确定 ,如玉龙和扎那尕铜矿床 ,影响了资源评价。根据已开展工程 (坑探或钻探 ) ,可以通过矿体成…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中以辽河油田欢 2 6断块为例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 ,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密闭取心井岩芯分析资料表明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流动单元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流动单元流动带指标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沉积微相内部对应着多个流动单元类型的组合 ,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组合形式也不同 ,表现出的渗流能力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而为表征流体渗流的平面差异性和评价剩余油分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欢 2 6块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在本研究成果指导下 ,4口井 6个月累计增产原油 4 556t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