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31.
红车断裂带中断裂十分发育,体系复杂,且主断裂延伸长,空间上不同部位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差异明显.利用测井、岩心、高精度地震数据体资料,根据断裂性质、组合样式及活动强度差异性等在平面上将红车断裂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主要发育逆断裂,南段主要发育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分为上下两层断裂体系,上层为张性断裂体系,下层为压性断裂体系.红车断裂带深部断裂结构发育,成岩胶结作用强.对流体包裹体及裂缝胶结程度研究表明,红车断裂深部早期封闭性较差,但随成岩胶结作用进行,北段封闭性逐渐变好.断裂带浅部为砂泥岩互层,断裂结构不发育.利用断层泥比率、断裂带泥质含量、断面正应力及紧闭指数评价其封闭性,显示浅部封闭性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白垩纪早期南段好于北段,古近纪中晚期—新近纪早期北段好于南段.红车断裂带北段油气比南段更为丰富,在北段为阶梯状成藏模式,南段为“花状”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2.
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油田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气藏成藏时间和油气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油气组分并结合原油的地化参数研究了三台-北三台油气田油藏的油气源、成藏时间、成藏期次、油气运移以及油气的注入方向。  相似文献   
133.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伯雄  张健  刘增仁 《新疆地质》2002,20(Z1):58-66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层位齐全,化石丰富.据实测剖面及系统采集的类及腕足、牙形石、孢粉等化石较准确地厘定了石炭-二叠系各地层单元界线和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出卡拉巴西塔克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塔哈奇组和克孜里奇曼组、棋盘组、普司格组、达里约尔组、杜瓦组,其中下石炭统仅分布于莫莫克以西.早二叠世中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新藏公路以东普司格组属河流-湖泊-冲积扇相沉积,莫莫克-齐姆根地区棋盘组,达里约尔组以浅海相与河流三角洲相交互沉积及湖泊-河流相沉积为特征,晚二叠世晚期仅于新藏公路以东沉积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的杜瓦组.  相似文献   
134.
牟中海  赵克斌  唐勇  杨军 《新疆地质》2002,20(Z1):83-87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从海相到陆相的发展历程,沉积了多类岩石,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丰富的地震相类型.分析研究古生界地震相划分及其特征,将有助于解决非井及覆盖区古生代沉积相特征及展布,为塔西南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5.
生物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准噶尔盆地生物气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气是天然气的一个大类,具有气体非常干、C同位素轻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主要成因类型有3种:①高纬度低温,永久冻土带下形成生物气;②高海拔、高盐度环境下形成生物气;③现代沉积物形成浅层生物气.商业规模的生物气存在于具有高沉积速率、低地温梯度的沉积盆地中和非常规环境下形成的页岩、煤层或致密砂岩中.准噶尔盆地目前虽然尚未发现确凿的生物气藏,但已有种种迹象表明有生物气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6.
水力压裂缝延伸方向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力压裂是油井增产通常采用的一种措施.对地层压裂时产生的裂缝形态、走向进行了阐述;根据井孔周围应力集中现象,利用地层破裂机理分析了发育有直劈裂缝的地层压裂时人工裂缝产生条件,定量分析了压裂缝延伸与地层应力状态、天然裂缝走向、施工压力、岩石抗张强度的关系.并在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开发生产中,应用该方法来判断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以及预测它们的延伸状况得到了非常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7.
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垩系含油气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健  姚卫江  胡斌  王军  黄芸 《新疆地质》2004,22(2):219-220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的油气宏观上主要按其油气输导体系分布。受断裂、底砾岩及不整合面等疏导条件的控制.用油气成藏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白垩系油气藏的系统研究,揭示其成藏规律,能进一步指导东部区带评价及勘探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8.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接受充注,油气在断裂带中的运聚主要包括两个期次,每一期次又包括了多个幕,并可能具有幕式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39.
仲伟军  关键  刘珂  陈红 《新疆地质》2006,24(3):331-334
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综合利用了地震信号的各种地震信息,具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软件包实现地震道、多属性数据体等时窗/深度的层段内的地震相自动分析技术,对沙门子地区的河道展布进行了研究,侏罗系八道湾组属于扇三角洲砂体.从而更好的控制了该区主力油层的分布和连片范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0.
烃源岩生烃增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不仅体现在规避钻井风险、设计采油方案等工程应用层面,同时也是油气成藏尤其是运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生烃增压识别、生烃增压理论计算、生烃增压物理模拟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烃增压对于油气初次运移及致密油成藏研究的意义。综合分析表明:生烃增压所造成的烃源岩间歇性破裂,并由此引发的烃源岩幕式排烃,是油气初次运移较为普遍,也是较为基础的存在模式;由生烃产生的流体超压是油气能够进入某些致密储层富集成藏的动力基础。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关于生烃增压研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