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以渤南北带沙三 — 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例,结合岩心 、测井资料,利用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 、CT扫描等方法,研究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贴砾缝和微孔,储层物性整体偏差,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密切相关,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减少,中成岩阶段受不稳定组分的溶蚀,溶蚀孔成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砂砾岩储层主要受控于原始组分和溶蚀作用,其中富含不稳定组分的火山岩岩屑是物质基础,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受大颗粒支撑作用影响,在扇中的细砾岩相中局部存在弱压实带,原始孔隙发育,为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提供通道,溶蚀孔隙更发育,距离边界断层1~2 km的扇中是优质储层发育区.该结果对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2.
233.
陈科贵  李利  王刚  王林  陈愿愿  林新  常浩 《矿床地质》2014,33(5):1069-108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资料复查,探明了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顶、底界面特征。根据岩性组合、电性特征、旋回特征及地层厚度特征,对南充盐盆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南充盐盆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地层进行了重新梳理,得到南充盐盆盐岩层位的空间展布,及3个主要成盐段:嘉四段、嘉五2—雷一1亚段和雷三2亚段。通过大量单井分析,统计各成盐段石盐岩的单层厚度,结合各段岩性组合特征及放射性测井分析各成盐段的成钾条件;绘制各段石盐岩等厚图,得出各段盐岩分布范围及成盐中心,从而确定有利的成钾区。在广安构造的雷三2亚段,首次发现了杂卤石,否定了以往认为的雷三2亚段原始沉积石盐岩的海水中钾含量异常偏低的推测。  相似文献   
234.
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剖析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特殊性,寻找优质储层,对该区火山岩岩芯样品、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进行分析,探索火山岩风化壳孔缝基本特征和成因。研究结果认为:该火山岩储层孔缝类型和特征多样化,以次生溶孔、裂缝为主,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熔岩脆性大,构造裂缝较发育,熔岩层旋回顶部原生气孔发育;近断裂和风化壳顶面更易形成次生孔缝带。储集空间组合方式复杂,主要划分为裂缝-气孔、裂缝-颗粒间孔、裂缝-斑晶溶孔、裂缝-基质溶孔4种类型。后期的风化淋滤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使风化壳的储集性能得到改善,而热液蚀变充填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则对储层产生了破坏。油气聚集受断裂和不整合面的控制,可形成断裂控制的断阶式断块油气藏和不整合面控制的大型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235.
通过采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地化参数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成熟度、生烃史等页岩气成藏条件。川西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发育潮坪、沼泽及泻湖相,富有机质黑色泥页岩为主、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2.0%,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的混合型,生烃潜力较大,热演化程度高,具备页岩气藏发育的良好地质条件。根据页岩气富集的多种因素分析,认为元坝—仪龙南部、达州—宣汉地区页岩气聚集条件较优越,是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36.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四棵树剖面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基于露头精细解剖,将扇三角洲成因砂体分为叠加型、过渡型及孤立型砂体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向分流水道过渡及分流水道成因,其宽度、厚度及宽厚比由叠加型向孤立型逐渐减小。3类砂体的特征、形成与变化与基准面旋回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有关。A/S比值由低到高依次发育叠加型、过渡型、孤立型砂体。水道砂体的规模与A/S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即随A/S比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基准面的上升,八道湾组水道砂体出现的频率减小,叠加厚度减薄,砂体之间的连通性变差,水道砂体的粒度变细,发育于陆地的古土壤减少,且宽厚比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37.
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乌伦古坳陷是该盆地当前油气勘探和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为给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信息,并给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三叠系烃源岩研究类比参考,针对坳陷内广泛发育的三叠系潜在烃源岩,首次系统报道了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着重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并结合地质背景讨论了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三叠系暗色泥岩沉积中心位于凹陷东南部伦参1井一带,有机质丰度较高,总体可达中等质量,有机质类型以II2和III型为主,低成熟-成熟演化,因而具有一定生烃,特别是生气潜力。东南部凹陷区伦参1井一带属于相对优质的烃源岩发育区,值得在下一步勘探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38.
云质岩储集层是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一套成因特殊的、富含油气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在分析乌—夏地区二叠系构造、沉积及火山活动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风城组云质岩岩心宏观产状,将云质岩分为4种类型:波纹层状云质岩、团块状云质岩、丝絮状云质岩和星散状云质岩。镜下波纹层状云质岩晶粒细小,晶形差;团块状云质岩、丝絮状云质岩、星散状云质岩中白云石晶体以粉—细晶为主,普遍发育雾心亮边、环带交代残余结构。C、O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等地化分析表明:白云岩化的成岩流体来自二叠系风城组半封闭湖湾的咸化沉积地层水以及下伏二叠系佳木河组、石炭系上涌的海相卤水。包裹体测温表明,蚀变方解石的形成温度为60~70℃,白云石的形成温度为85~105℃,白云石形成晚于蚀变方解石。波纹层状云质岩是准同生成因;团块状云质岩、丝絮状云质岩、星散状云质岩是后期成岩交代成因,交代的原岩是火山物质(凝灰岩)。成岩交代云质岩的成因机理是:火山凝灰物质中的火山玻璃容易发生水解蚀变,产物为蒙脱石、长石和石英;蒙脱石转化为伊利石、长石水解蚀变均可析出大量的Ca2+,结合CO2或CO32-形成蚀变产物方解石;方解石在富Mg2+流体交代下发生强烈白云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239.
粗粒沉积及其储层表征的发展历程与热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常规砂岩与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举步维艰,砂砾岩这种粗粒沉积的特殊油气藏再次走进勘探家的视野。近年来,中国砂砾岩储集层展现出巨大的油气潜力,尤其是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大型砾岩油藏的发现,亟待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作者梳理了全球粗粒沉积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 概念形成的萌芽(1885-1947)、成因分析的快速发展(1948-1987)以及理论形成的工业应用(1988至今)3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均表现为科学家对粗粒沉积的热点与瓶颈问题进行了聚焦分析与探讨,由实际现象或油气田的发现引发出问题,开展成因探讨,形成理论后再指导实践的科学发展过程。综合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以及代表性文章和事件,并结合作者长期研究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了当前粗粒沉积所面临的关键性热点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主要包括: 古地形特征与坡度、沉积成因机制、相带与微相划分、水槽模拟实验、砾岩成岩作用、测井解释瓶颈、地震处理与解释以及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240.
作为北天山造山带内的中生代小型山间盆地,后峡盆地的构造属性及成因演化反映了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是认识天山地区陆块拼合、盆山耦合的重要窗口。文中综合利用野外踏勘、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等研究手段,对北天山后峡盆地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天山是后峡盆地侏罗纪的重要物源区,该时期石炭系基底仅为1个水下低突起,并未隆升成山而分隔盆地南、北的侏罗系,现今的后峡残留山间盆地是后期构造运动所致;(2)后峡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伸展—挤压的复合应力背景,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弱伸展作用形成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的强烈挤压作用改造了先前的伸展构造并使盆地定型,喜马拉雅构造期的强烈挤压改造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剥蚀和构造幅度的变化。该研究成果对明确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指导相邻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