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总结了主要国际机构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储量的评估,并探讨了北极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恶劣环境挑战及其应对技术。得出: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的消费者将来用上来自遥远北极的油气产品指日可待。未来可能对北极油气勘探开发起重要影响的技术有可控源电磁技术、拖缆地震采集技术、新型磁力断层摄影检测技术、套管钻井技术、适合极地的钻井平台、破冰油船、破冰LNG船等;但是目前这些技术主要由大型跨国油气公司和油田技术公司掌控,并主要集中在环北极国家。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涉足勘探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并在相关科技能力和设施条件等方面与环北极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为我国相关机构参与到北极油气勘探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文献计量看中亚成矿域研究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凭借巨量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通道的特殊功能,中亚成矿域构成了我国资源安全体系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举足轻重的一翼.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利用Thomson DataAnlyzer(TDA)和UCINET对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1990—2010年间的中亚成矿域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2013年5月18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联合国发布了首个深海采矿计划.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ISA)表示,最快在2016年企业就可以申请深海采矿许可证.截至目前,ISA已经颁发了17个海床矿区勘探许可证,分别由来自中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企业获得.一名发言人向BBC透露,有很多私有和国有企业都对深海采矿非常感兴趣,并且称,深海海床采矿新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如何颁发采矿许可证及如何分配采矿收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印度地球科学部近日公布了2013—2014财年战略目标实施框架文件。印度新一轮地球科学研究规划部署有何新变化?近期印度在地球科学领域可能取得哪些重要进展?本文就此基于其新旧财年地球科学战略规划的比较分析予以解读。1总体目标及任务1.1总体目标定位更加明确总体目标:为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知识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引言2012年10月,英国地质调查局(BGS)、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等多家单位在巴黎举行"欧洲固体地球科学路线图展望"(A Forward Look to a Roadmap for Solid Earth Science in Europe)会议,旨在对未来欧洲固体地球科学发展提出设想。此次会议后,经广泛讨论,于2013年1月形成咨询建议报告"2013—2033年欧洲固体地球科学路线图展  相似文献   
16.
2013年2月,美国《地震杂志》(Earthquake Spectra)在线发表题为《全球地震死亡人数和人口数量》(Global Earthquake Fatali-ties and Population)的文章,预测出21世纪内单次死亡人口多的地震数量将会增加,而且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科研人员将现代全球地震死亡人数分为2部分:不依赖于世界人口增长的、每年大致相同的死亡人数基线;单次死亡人口多的大地震所造成的死亡,其死亡率依赖于世界人口。研究中将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北潜在大地震的规模曾被低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已经把地球分为可以产生9.0级地震的板块边界和不会产生9.0级地震的板块边界.然而,2011年发生在日本东北的大地震与2004年发生在苏门答腊—安达曼的超级大地震却让科学家们震惊,因为这两个地区被认为都不可能发生震级超过8.4的大型逆冲地震.现在,地震科学家经重新研究后都承认现有的最大地震规模的预测模型不再有效.人们对这些模型已经提出疑问:苏门达腊什么时候驱动一个板块边界穿过它们的中心?日本东北又在何时驱动了另一个板块边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震学杂志》(Journal of Seismology)的报道,德国赫尔姆霍兹研究中心(GFZ)科学家首次成功创建了统一的欧洲及地中海地区最近1 000年地震目录(European-Mediterranean Earthquake Catalogue,EMEC),该目录包括该段时期上述地区发生的约45 000次地震记录. 由于地震发生的频率不同,在一些地区发生强震的时间间隔长达数百年,从而掩盖了真正的风险,而评估实际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分析历史地震记录,因此,保存长期连续的地震记录资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据2012年2月17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报道,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数值模型,有助于解释地震与引发地震的强应力之间的联系.这一研究成果将对地震长期预报产生深远的影响.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地球科学系教授Holt博士和Ghosh博士,使用他们的模型来解释作用于地球构造板块的应力.根据他们所撰写的"全球动力学模型用于板块运动及其驱动力模拟"的研究论文,这些引发地震的应力不仅存在于地震频发的板块边界,而且也发生在板块内部,尽管目前对于板块内部的应力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20.
《地壳构造物理学》(Tectonophysics)2012年第562-563卷刊登了题为《Why earthquake hazard maps often fail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为什么地震危险性图经常失败以及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的文章,该文指出,近代历史上3个最大、最致命的地震都发生在地震危险性图没有预测出大地震的地方,作者研究了危险性图无法预测这些地震的原因,探讨了改进危险性图的方法.并且指出应该开发更好的地震危险性图并提醒人们现在的地震危险性图的局限性,才有可能挽救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断层带区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