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钢管混凝土框架骨架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为基础,从截面层次的恢复力模型出发,钢管混凝土柱构件选用三线型弯矩~曲率滞回模型;钢梁采用双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钢筋混凝土梁选用三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使用非线性分析程序IDARC分析钢梁-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两类框架结构的骨架曲线,程序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进一步研究了轴压比、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和钢材强度等对结构骨架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而且对钢管混凝土抗震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为探明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消化系统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助力斑石鲷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发,作者采用形态解剖学和组织学切片技术对斑石鲷消化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斑石鲷的消化道共由6部分组成,从头至尾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小肠、直肠。斑石鲷的口咽腔内部空间大,颌齿内部彼此连接、外部愈合,呈现典型的鹦鹉喙状,咽齿呈扁平的圆盾状,于上下颌齿内侧上下对称分布,这样复合结构(喙状颌齿与圆盾状咽齿)使得斑石鲷能够轻易地碾碎甲壳动物的外壳,进而完成摄食。斑石鲷的食道短粗,黏膜层密布具纵褶,内部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能够协助斑石鲷吞咽食物。胃部呈典型的不对称V型,黏膜层下分布着密集的胃腺,幽门部拥有整个消化道最厚实的肌肉层,摄取的食物将在这里完成消化和分解。斑石鲷的小肠分为前肠、中肠、后肠3部分,管径大小逐次递减,黏膜层上肠绒毛的密度和长度也遵同样的规律,从结构可以推断出斑石鲷肠道吸收功能主要集中于前中肠。直肠管径与小肠前肠段接近,长度很短仅为小肠的1/7,相比小肠部分,肠绒毛更加稀疏,绒毛长度也更短,主要承担消化残留物的压缩排泄和水分与微量元素的重吸收,相对简单结构对应着相对简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3.
海洋无脊椎动物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实验,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组织结构以及体成分的特殊性,导致现有的RNA提取方法不能完全胜任此工作。作者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对异硫氰酸胍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栉孔扇贝和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富含RNase,刺参体壁结构致密、富含胶原蛋白,而成熟期精巢富含多糖,因此在这些动物组织中提取RNA时,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增加了瞬时匀浆、增加氯仿及酸性酚的抽提次数,或添加高盐溶液等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改进方法后获得的RNA具有完整的28S、18S和5S r RNA条带,A260nm/A280nm和A260nm/A230nm比值分别为1.89~2.0和1.98~2.11,β-actin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所获得的组织RNA的纯度和质量符合c DNA合成和基因功能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水温对刺参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温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本实验将体质量为8.0 g左右的刺参分别于10、14、18、22℃下养殖4周后,对其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以及体腔液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刺参消化道中蛋白酶含量最高,其酶活在10℃下最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力逐渐下降,在水温升至18℃以后酶活显著下降;淀粉酶活力在水温升至的18℃时无明显变化,但至22℃时活力显著下降;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较小,不同温度下其活力无显著差异。水温对刺参体腔液溶菌酶活性影响显著,在水温为18℃时达到最高值,升至22℃时其活力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水温为18℃达到最低,但水温升至22℃其酶活与18℃相比又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胃内容物、回肠内容物、回盲部内容物和大肠末端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样品中的砷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空白对照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和大肠末端的内容物中砷含量较低,主要砷形态为二甲基砷(DMA)和五价砷(AsⅤ),且不含有砷糖化合物;添加海带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大肠末端内容物中含有砷糖化合物及少量的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DMA和AsⅤ,海带中的砷在大鼠的大肠末端主要以砷糖和小分子有机砷形态排出体外。空白对照组和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的砷形态均为DMA和少量AsⅤ,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未检出砷糖化合物。本研究旨在为阐明海带中砷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研究由动力学模型描述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点镇定问题。首先建立极坐标系下系统方程,进而给出运动学控制器设计方法,再结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利用Lyapunov方法和反步法将运动学控制器拓展到动力学,最终设计出光滑的控制律并保证系统变量渐近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光质对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孢子水采苗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配子体为材料,研究了蓝光、绿光、红光对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大,绿光其次,红光对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发育的促进作用不大;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配子体的生长速度都随着光强的提高而加快,当蓝光超过8001x、绿光超过16001x、...  相似文献   
68.
海洋酸化是目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而钙化藻-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是大洋中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产生的主要藻种。本文初步研究了3种海水pH(8.1、7.9、7.7)对颗石藻生长、细胞直径以及DMS/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pH(8.1、7.9、7.7)条件下颗石藻的细胞密度、比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颗石藻培养第10天的扫描电镜细胞形态以及藻细胞直径测定结果显示,pH=7.9和pH=7.7的颗石藻直径比pH=8.1的颗石藻直径显著降低;颗石藻DMS总量、单细胞DMS/单细胞DMSP产量在3种pH(8.1、7.9、7.7)中两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pH=7.7的DMSP总量显著低于pH=8.1的DMSP总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分裂导致3种pH的单细胞DMSP含量与细胞密度、比生长率均呈负相关,3种pH的总DMS/总DMSP含量与细胞密度均呈正相关。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不仅导致pH降低,而且海水中的碳酸盐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实验结果外推到现实环境时还要考虑碳酸盐体系变化对DMS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这条主线,以“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高效率、精细化、零缺陷”的工作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自觉加强廉政行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政令畅通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2003—2004年,城阳区国土资源局连续2年被青岛市委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被城阳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2005年,连续3年被城阳区委、区政府评为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并被授予创建高绩效机关优秀单位;2005年被青岛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70.
激光扫描仪在测量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车载扫描系统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车载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详述了其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