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袁曦明  何应律 《地球科学》1994,19(1):60-64,T001
对硅灰石矿物发光材料进行了人工合成研究,在合成试样中,分别掺入少量Eu^3+,Gd^3+,Pb^2+,Mn^2+等激活剂,于1000℃或1180℃条件下分别通入H2S(g),H2O(g)以及用NH3,H2O吸收CO2(g)等方法进行合成低温TC型三斜硅灰石和高温型假硅灰石,合成产物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实验,对合成过程中温度高低,时间长短、冷却快慢、降低温度合成高温型假硅灰石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2.
首次给出了河南登封—鲁山一带地壳出露剖面岩石高压条件下纵波速度V_p值的实验测定结果。样品分别采自古元古代的安沟群及新太古代的登封群和太华群。静态压力自常压至3000MPa变化。结果表明,岩石的纵波速与岩性关系密切。上、中地壳岩石的V_p 随压力的增加变化范围明显大于下地壳岩石,变质等级的增加伴随着V_p的明显增大,经温度影响校正后的V_p值与位于邻近地区的QB-1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03.
本利用铂(Ⅳ)在稀硫酸介质中对溴酸钾氧化酸性品红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铂的新型动力学光度法。方法的检出限为8.3×10^-10g/ml,线性范围为0-0.5μg/25ml,应用于合成样品及含铂催化剂进行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4.
105.
巯基棉分离富集5—Br—PAN—S光度法测定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  魏琴 《矿物岩石》1997,17(2):98-101
本文研究了镉与5-Br-PAN-S的显色条件。在pH9.5的缓冲液中,形成1∶2型的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8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3×104L·mol-1·cm-1。镉量ρ(Cd2+)/(mg·L-1)在0~1.6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巯基棉分离水中离子富集镉,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本法用于水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张勇  侯瑛 《矿物岩石》1996,16(3):32-35
本文应用热力学理论对不同价态锰的各种矿物的平衡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用湖南棠甘山和遵义锰矿石分析数据对其结论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9.
DEPAQ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微量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5-(4-二乙氨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DEPAQ)与锰(Ⅱ)的显色反应,在斐了子型面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pH8.5的缓冲介质中,锰(Ⅱ)与DEPAQ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7.3×10^4L.mol^-1.cm^-1,锰量在0~20μg/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试验了常见阴阳离子的干扰情况,本法用于茶叶微量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0.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了硫酸介质中用邻菲罗啉作为活化剂,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酸性溶液蓝K的褪色反应,建立测定发痕量铜(Ⅱ)的新型动力学光度法,检出限为1.5×10^-8gCu(Ⅱ)/Ml,测定范围为0~3.0μgCu(Ⅱ)/25ml(Ⅱ)。用于测定岩石样品中的铜(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