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细粒高钠光卤石为原料,研究光卤石中的细粒氯化钠对氯化钾品位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光卤石中含有的细粒 NaCl会严重降低 KCl品位,细粒 NaCl浮选夹带不是导致 KCl品位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光卤石中的细粒 NaCl溶解速度较快,溶液中 NaCl浓度很快达到较高值,随溶液 MgCl2浓度不断升高,新生 NaCl晶体析出量增加, NaCl和 KCl之间的共生晶体数量增加,新生 KCl和 NaCl晶体之间的共生现象是导致 KCl品位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地温变化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青海大通县日光温室内外地温、气温资料和大通县气象站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冷凉地区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地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日光温室内日地温呈正弦曲线变化,晴天变化幅度最明显,阴天最小,地温变幅为地表〉5 cm〉10 cm〉15cm〉20 cm;室内地表、10 cm和20 cm平均地温月变化呈波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在12月;随着深度增加,平均地温年较差逐渐减小;晴天、多云天、阴天不同深度地温平均日较差分别为9.6、8.3、6.1℃;地温日垂直变化仅在14时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除晴天室内最高温度外,其余温度要素与地温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日光温室内10 cm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和地表最低温度预报模型,可以在业务服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23.
藏北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赋存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浅变质复理石中,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呈透镜体状、脉状,或者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该矿床主要受地层及构造因素控制,矿区的构造、围岩蚀变、矿物、地球化学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野外地质调查和矿床对比研究显示,商旭金矿床在矿物共生组合、蚀变类型、构造类型等方面,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相似,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商旭金矿床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等贵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4.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亮温资料为数据基础,使用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研究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前的热辐射异常,并对祁连带中东段以往震例的热辐射异常作回溯性研究。门源6.9级地震的热辐射异常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演化阶段、增强持续阶段、减弱消失阶段。面积最大时强辐射区的面积约为8万km~2,地震发生在其西北部。相对功率谱峰值为平均值的17倍,地震发生在峰值后82天。大面积、高强度的热辐射状态持续时间长是此次异常的显著特点。祁连带中东段的几次地震前均出现过热辐射异常,其特征可为该区震情判定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形成可作为判定指标的区域震例库。  相似文献   
25.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km2的高值异常区;此外,2021年7—11月青海地区8项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出现准同步异常变化。结合青海及周边地区历史震例的分析结果,认为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23日,青海西北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区内可能发生5.6~6.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出现后的73天,震中位于预测区的边缘,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与预测意见一致,但震级超出预测意见上限值0.5级。此次地震前基于地球物理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的短临异常跟踪分析过程,对中国大陆西部地震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6.
青海昆仑河北地区靠近昆中断裂带,经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多期岩浆活动,近年来自西至东陆续发现黑海北、拉陵灶火、苏海图、加祖它士西、向阳沟、加祖它士东、大灶火、黑刺沟等多个金矿床(点),形成一条东西长度近150 km长的成矿带。文章在总结带内金矿成矿基本特征基础上,选取黑海北金矿和加祖它士东金矿的赋矿围岩开展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黑海北硅化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3±8 Ma,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柴达木地块俯冲碰撞后伸展环境;加祖它士东的花岗闪长岩脉含有较多的继承锆石,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0±1 Ma,继承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0±2 Ma,加祖它士东花岗闪长岩侵位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大陆弧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昆仑河北地区金矿成矿作用与早中生代三叠纪岩浆活动关系更为密切,其矿床类型存在造山型金矿与岩浆热液型金矿两种不同认识。昆仑河北地区土壤化探异常、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主要断裂(穿矿区)的次级断裂形成的蚀变破碎带等可以作为区内主要的找矿标志,推测该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7.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西段、羌塘地块南缘的岩浆弧中。过去十多年来,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多龙矿集区内已发现和评价了多不杂、波龙、地堡那木岗、拿若、荣那等5处大型、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资源量近1000万吨,金300余吨。区内以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兼有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_角砾岩型矿化组合。研究发现,矿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2.3‰之间,平均为0.2‰,峰值在-1‰~1‰之间,塔式效应明显,接近幔源硫,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温度介于250~420℃之间,成矿深度1~5 km,成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流体,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作者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总结出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是:地质+化探(水系沉积物)+物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钻探。  相似文献   
28.
西藏大冈底斯北部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年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大调查的资料与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获得的系统、详细的矿产资源资料,编写论述了西藏大冈底斯北部(包括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冈底斯成矿带、中冈底斯成矿带三个成矿带)的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规律与成矿系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包括燕山早期(洋盆形成时期,如东巧铬矿)及燕山中晚期(陆内俯冲挤压时期,如屋索拉金矿)岩浆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和那曲-洛隆盆地与喜马拉雅期流体作用有关(如纳多弄铅矿)矿床成矿系列;北冈底斯成矿带矿床主要分布在申扎—嘉黎一线的北部地区(亦称冈底斯北矿带),包括玉古拉镍矿(燕山早期,岩浆岩型)、舍索铜矿(燕山中晚期,矽卡岩型为主)、尤卡朗-昂张铅矿(燕山中晚期,热液型为主)、俄龙呷砷矿(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流体-改造型为主)四个地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系列;中冈底斯成矿带包括近东西向两个成矿亚带,北边为革吉-雄巴-文部成矿亚带燕山中晚期(如尕尔铜金矿)及狮泉河-申扎弧-盆系演化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南边为朗久-塔诺错-纳木错成矿亚带喜马拉雅中晚期(如甲岗钨钼铋矿)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29.
基于实际灾情的青海高原雪灾等级(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宁  李林  王军  李兵  李海凤 《气象科技》2012,40(4):676-679
利用1951—2008年青海高原雪灾实际灾情资料,通过统计计算各年份雪灾造成的牲畜死亡率,并进行排序,参照了计算SPI(标准化降水指数)不同等级干旱在全部干旱中所占比例的过程,确定了不同雪灾等级的阈值,制订了基于实际灾情的雪灾指标。并对几次典型雪灾过程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确定的雪灾等级与DB63雪灾标准基本一致。在青海高原牧区,用雪灾造成的实际牲畜死亡率来确定雪灾等级指标,评估雪灾受灾程度,是一种较为科学和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0.
用柴达木盆地南缘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0 ℃、≥5 ℃、≥10 ℃界限温度资料,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积温及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均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积温和初终间日数增加的趋势,地区和年代际不同各界限温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