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传统的采矿方法选择大多由采矿专家基于二维图件进行,可视化程度不高且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本文研究了基于GIS技术,运用3DMine,3DMax,Super Map软件,以及二维地形地质数据构建矿山地质体三维模型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地表及矿体的三维模型,实现二三维一体化的地下矿体环境;并在上述搭建的三维可视化环境下,采用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数学理论进行采矿方法选择,使采矿方法选择的过程更直观,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62.
针对高校培养毕业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GIS专业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本文从社会对GIS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特点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归宿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主要从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保障平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3.
许英霞 《地质与勘探》2015,51(2):225-237
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在近几年铁矿勘查中新发现超大型矿床,其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滦县群,铁矿形成后遭受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及后期热液蚀变。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中不同类型磁铁石英岩中的石英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马城铁矿遭受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峰期阶段主要形成IIb类气体包裹体和IV类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14℃~580℃,盐度主要位于2wt%~10 wt%Na Cl区间,表现为低盐度特征;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后形成IIa类液体包裹体和III类含子矿物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主体均一温度为120~447℃,盐度0.88wt%~35.32wt%Na Cl,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代表了区域变质峰后阶段变质流体具有多期性的特点;后期热液蚀变阶段形成I类次生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1~239℃,盐度为1.4wt%~21.6wt%Na Cl,表现为中低盐度特征。  相似文献   
64.
在野外系统考察及采样基础上,以等离子光谱(ICP)对东天山三岔口铜(钼)矿床赋矿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的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揭示了该矿区容矿岩石实属C型埃达克岩类,形成于二叠纪早期,产于碰撞增厚背景。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重点分析并研究了以黑云母为主的暗色硅酸盐矿物、硫化物、铁-钛氧化物以及其它有关副矿物的标型特性,旨在对判别矿床成因类型、预测成矿远景提供依据。据多数黑云母中的Mg/Fe比值>0.52之事实,可推断出本地区虽具一定成矿潜力,但因赋矿埃达克岩中Mg#<40,且不属于俯冲洋壳成因,找到大型规模矿床的可能性不大。磁铁矿的标型显示本矿床具有部分夕卡岩型特色,而富锰钛铁矿与其寄主埃达克岩有同样的形成物理、化学条件,显示二者成因密切相关。通过对辉钼矿多型的X射线分析,以及硫化物中Au/Ag比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矿床属于斑岩型-叠加热液脉型矿床。对硫化物微量元素的测定,揭示了本矿床富钴的事实,一种少见的硫铜钴矿的发现更加证实这一认识,进而指出对钴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5.
红星山铅锌矿床位于东疆中天山地块的东段.矿体赋存于青白口系天湖群红星山组第三亚组地层内,并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主要呈脉状、透镜状顺层产出,含矿岩石为大理岩和碳质糜棱岩.金属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银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碳酸盐化.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8.76‰~12.65‰;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地层岩石铅的相似,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显示出同源关系.流体包裹体的th集中于220~250℃,成矿流体的w(NaCleq)为3.39%~11.81%.区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青白口系天湖群内的大理岩、片麻岩及各类花岗岩中Pb、Ag的丰度值较高,可能是该区铅锌矿的矿源层,矿石的铅和硫同位素特征也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层.此外,该矿区内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通过与同一成矿带内的彩霞山铅锌矿床、玉西银(铅锌)矿床对比,总结了东疆中天山地块内铅锌(银)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笔者认为,区域内铅锌(银)成矿与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矿体产于特定的地层层位和岩性建造(大理岩、含碳碎屑岩)内,并受一定构造部位的控制,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对成矿具有改造变富作用,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6.
黄晓红  孙国庆  张凯月 《岩土力学》2018,39(4):1362-1368
直接互相关在岩石声发射源定位中,会出现多次峰值与波形密集的问题,在求解过程中会出现无解的情况且定位精度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及多次互相关的岩石声发射源定位的算法。通过对50 mm×100 mm×50 mm的花岗岩进行断铅试验,利用小波变换对互相关分析的频谱进行预处理,同时发挥全相位FFT的相位不变性的优点,找出波形峰值,得到时间差,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定位初始点,再通过Geiger迭代,得到最终定位坐标。在选取8个测点的基础上,经声发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独直接互相关更容易找到波峰,且波形清晰,初始点的选择有效解决了Geiger迭代法对初始值要求严格的问题,通过全相位分析及多次互相关计算,然后Geiger程序迭代,得到的定位结果比直接互相关精度更高,平均绝对误差比美国生产PCI–2型声发射仪器Geiger定位的结果低 2.40 mm,比基于多次互相关和Geiger算法的声发射源定位结果低3.31 mm,比全相位相位差法声发射测试时间延迟定位结果低1.74 mm 。  相似文献   
67.
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伟宏  王淑新 《冰川冻土》2017,39(2):435-442
京津冀地区城市聚集,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下,随着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面临大量人口流动迁移,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将影响人口重布。以京津冀地区13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51-2013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综合评价各城市气候舒适度,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63 a来,本区13个城市人居气候环境舒适性较高;区内各城市气候舒适性分布特点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舒适性呈现降低趋势,河北省内秦皇岛、唐山、廊坊、邯郸等多个城市气候舒适性均高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全年气候舒适程度由高到低排序:秦皇岛>唐山>廊坊、邯郸、北京 > 承德 > 张家口 > 石家庄、邢台、保定、衡水 > 沧州、天津。这将成为引导人口分流的有利因素,驱动人口高度密集区进行有序合理疏散,缓解北京天津的大城市病问题。  相似文献   
68.
基于不同地形的GPS对流层延迟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北京、武汉两地的GPS数据,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法研究不同地形下GPS对流层延迟插值效果.经比较,反距离加权法与克里金法的插值效果基本一致,在对武汉地区进行GPS对流层延迟插值时插值效果均在毫米级,在北京地区的插值效果则有不同:平坦地区插值效果达到毫米级;山区插值效果为厘米级,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9.
针对岩石力学试验声发射时差定位算法中时延估计精度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问题,提出全相位相位差法时延估计,通过小波分解与全相位频谱分析相结合求解相位差得到声发射信号的时延估计。利用小波分解找到不同传感器接收到的声发射信号中的同一主频的子带信号;对这些同一主频的子带信号分别做全相位频谱分析,得到每个子带信号中间样点的相位,再根据相位差与时间差的关系求出声发射信号到达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差;进而利用时差定位法反演声发射源,实现了声发射源更精确的定位。在花岗岩(50 mm×100 mm×50 mm)上进行断铅试验,选取10个测点,经声发射监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时延估计方法能有效地减小声发射源定位的误差,提高声发射源的定位精度,平均绝对误差比美国PCI-2型声发射仪器定位结果提高约3 mm,该方法为反演声发射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0.
开滦赵各庄矿2137西下工作面为大埋深、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区。为预防顶板老窑突水灾害,合理留设防水煤柱,采用了FLAC3D模拟方法分析连续介质大变形条件下围岩体积应变分带特征,并与工作面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了该矿冒落带、裂隙带最大高度,合理解释了切眼处采空区上方煤层超高抽冒现象。通过计算决定该矿留设防水煤柱60m,该结果比规程少留煤柱15.75m。经两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防水煤柱留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