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于模糊数学的测量实习成绩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模糊数学方法在评定测量实习成绩中的应用,从而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72.
腐蚀疲劳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剪切筒模型及文中选用的实验加载方式,考虑界面摩擦系数的衰减,同时考虑力学因素-应力比R和加载频率f的影响,研究了钢筋与混凝土界面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情况.通过对Paris公式的修正,借助能量耗散率给出腐蚀疲劳数学模型,得到了界面腐蚀疲劳脱粘速率,脱粘长度与循环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同时考虑混凝土损伤(如刚度衰减)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界面腐蚀疲劳(CF)裂纹扩展速率的因素,如应力比,加载频率.  相似文献   
73.
网格化是等值线图生成算法中的主要步骤,使用Shepard曲面拟合法、加权趋势面拟合法及普通克里金算法对重力异常数据网格化,从计算速度、网格化后数据连续性、网格化结果精度、网格化运算时间等方面对三种方法比较分析,普通克里金法拥有较好计算精度和图形连续性,但是计算时间最长,Shepard法计算精度不错、时间短,只是生成图形连续性差,趋势面法计算时间长、结果精度低,不是一种很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房产测量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产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及面积计算是影响房产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就实际工作中在这两个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5.
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唐山大地震后对7772个自然村的实际震害调查数据,研究了唐山地震灾区的主要震害及其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人员死亡率与建筑物倒塌率的地域分布,揭示出唐山大地震震害的实际状况与分布规律。探讨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6.
河北平原地壳稳定性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平原主要断裂为纲,将河北平原分为5个1级待评区,以次1级构造为纲,将河北平原分为28个断裂带区、24居于不同断裂带之间的地块区,共计52个待评区。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北平原共有11个相对不稳定区,20个相对较不稳定区,14个相对较稳定区,7个相对稳定区。  相似文献   
77.
本文推导了FPS(Friction Pendu lum System)隔震结构在平移-扭转耦联情况下的动力反应方程,计算了单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了上部结构偏心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对比了结构在不同偏心时的反应并分析了FPS隔震装置的摩擦系数、滑道半径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在考虑流固耦合和地震荷载作用的情况下,应用ADINA(Automatic Dynamic Incremental Nonlinear Analysis)中流固耦合分析求解器ADINA-FSI,建立了地下管道破坏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介绍了建模和计算过程,地震荷载加载和断层活动约束的实现,以及模型参数选择等。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管内介质及流速等参数对管道破坏的影响。管道内输送介质密度和流速越大,管道越易破坏,故在埋地管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管内介质的密度与流速。针对计算结果,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79.
侏罗系、白垩系间是显生宙唯一还没有定义系级GSSP的界线。生物演替在Thithonian期与Berriasian期之间不存在明显变化,很难找到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标志。作为中生代生物年代地层学主要划分依据的菊石类生物,亦受生物区系影响而难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标志。微体化石具有优势。近期,国际上趋于将瓮虫类Calpionella alpina带之底、钙质超微化石Nannoconus steinmannii minor和N.kamptneri minor二者的始现面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对应于极性带M19n.2n内部,年龄为145 Ma。国际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海相为标准。中国侏罗系、白垩系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征,与海相对比颇具难度。以陆相生物为标志的界线划分产生了地区性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也形成了地方生物地层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的错位,导致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成为地学界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研究结果的同时,问题解决的实质是客观认识陆相生物对比的缺陷,结合考虑非生物的标准,如磁性地层、旋回地层和同位素测年的精度,获得超越相区的对比结果。基于陆相生物特点,着眼于宏观演化阶段来识别界线位置是问题解决的初期阶段。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是代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大生物演化类群,其间年龄可为土城子组顶部的139 Ma。这是为全方位研究而铺设的临时工作界线。今后将土城子组作为侏罗纪、白垩纪过渡地层而加大研究力度,有可能在该组顶部或其内部发现界线生物标志和同层位绝对年龄值,或许会使其向目前国际推荐年龄(145 Ma)更靠近一步;也不排除GSSP未定的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会向年轻方向变化,趋于139 Ma的Valanginian阶底界位置。  相似文献   
80.
直接利用克里金插值得到的对流层延迟在地形变化起伏大的地区效果不好,提出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改正克里金直接插值所带来的插值误差.以美国南加州GPS网为例,对海拔差异不同的测区分别进行实验.在具有不同改正因子的方程中,同时具有经、纬度、海拔因子的方程具有较其他方程更好的改正效果,在测站海拔分布差异较小的测区(小于500 m),该方法对插值误差有较好的改正效果,精度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