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0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青海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杂卤石成因及其成钾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雪  焦鹏程  曹养同  赵艳军  刘斌山 《地质学报》2015,89(11):2087-2095
别勒滩区段位于青海察尔汗盐湖西部,前人认为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盐矿物以光卤石为主,在别勒滩区段西部发现有杂卤石,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杂卤石成因未做详细研究。本文通过对别勒区段七个钻孔样品的矿物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别勒滩区段杂卤石以原生和准同生交代方式赋存,且以后者为主,多交代石膏等硫酸盐矿物产出,少量出现交代石盐现象。杂卤石主要分布于别勒滩中西部地区,整个别勒滩区段自西向东出现了以杂卤石为主渐变为以钾石盐—光卤石为主的分布规律。结合别勒滩区段晶间卤水的补给条件,研究认为别勒滩区段杂卤石形成是涩聂湖硫酸镁亚型湖水与先期形成的盐类矿物发生交代反应的结果。别勒滩地区杂卤石作为典型的陆相成因,对研究海相蒸发岩矿床中普遍存在的杂卤石成因具有一定的对比借鉴意义,海相蒸发岩矿床中的杂卤石可能是盆地形成的内陆盐湖湖水与早期沉积的盐类矿物发生交代反应形成,对寻找海相钾盐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2.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侧)具有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叠加黄铁绢英岩化带→角岩化带(或外侧的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特征.共识别出M、A、B、D4种脉体类型,以A、B脉最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及A、B脉.与国内外典型斑岩矿床蚀变特征相比,波龙矿床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似,特征矿物组合与阿根廷Bajo de la Alumbrera矿床,国内驱龙铜矿、多不杂铜矿等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波龙矿床从钾化带至黄铁绢英岩化带都大量发育的稀疏-稠密浸染状及脉状磁铁矿是该矿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3.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布东拉金矿床位于中拉萨地块西段,矿体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产出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化蚀变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石英-自然金-黄铁矿阶段(S1)、石英-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和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测、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显微激光拉曼分析、群包裹体成分分析和群包裹体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S1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30~350℃,盐度w(NaCleq)为9.0%~11.0%,密度0.82~0.86 g/cm3,压力为(100~140)×105 Pa,深度为1.0~1.4 km;S2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09℃,盐度w(NaCleq)为7.0%~9.0%,密度为0.80~0.85 g/cm3,压力为(70~120)×105 Pa,深度为0.7~1.2 km;S3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210~230℃,盐度w(NaCleq)集中为2.0%~3.0%,密度为0.84~0.90 g/cm3,压力为(50~80)×105 Pa,深度为0.5~0.8 km.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布东拉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2、SO2、N2和CH4;液相中阴阳离子主要为Ca2+、Na+、C1-和SO2-4.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2O值为-101.3‰~-90.7‰,δ18OH2O值为-0.75‰~5.0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及少量岩浆水.研究表明,含金成矿流体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时,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导致金属物质的沉淀,形成各种类型的矿脉及矿化.布东拉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含少量CO2、SO2、N2、CH4的NaCl-CaSO4-H2O体系的浅成地下热水,表明其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4.
矿产勘查是为了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开发效益尽可能大的矿产储量。扎实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是提高找矿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收录了933个案例。这些案例中记载着老一、二、三代物探化探工作者的辛苦和业绩,也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初步总结了以寻找金属矿为主的与工作部署、异常定性解释和异常查证有关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5.
基于成因-环境原则和多指标综合原则,依据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冰川地貌特征、冰碛物特征和孢粉信息,重建了该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其中,冰碛物中的石英砂扫描电镜结果揭示了冰川、流水、风等地质营力对冰碛物的影响,孢粉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当时的植被类型。根据垭口冰碛ESR年龄280 ka B.P.和冰碛剖面特征,将其时代暂定为300~260 ka B.P.;根据纳赤台地区的冰川地貌和沉积物特征,确定纳赤台后沟沉积为冰水扇沉积,纳赤台冰期为600~400 ka B.P.;根据玉虚峰U形谷两道侧碛垄的ESR和OSL年龄将其时代暂定为末次冰期早-中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冰期序列厘定为望昆冰期(700~500 ka B.P.)、纳赤台冰期(600~400 ka B.P.)、垭口冰期(300~260 ka B.P.)、玉虚峰冰期(115~44 ka B.P.)、本头山冰期(20~13 ka B.P.)。  相似文献   
156.
KF-862氯化钾防结块剂实际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玉龙  赵亮 《盐湖研究》2010,18(1):46-48
氯化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无机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氯化钾产品85%直接用作肥料,其余部分作为生产苛性钾、硫酸钾、硝酸钾和磷酸钾的原料。针对察尔汗盐湖生产的氯化钾产品,进行了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防结块问题试验研究,并给出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7.
植被盖度的变化动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环境的变化,是表征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的一个直接的主导性指标, 对其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生态环境变化预报的精度。本研究利用普通照相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段高寒植被的盖度进行调查研究, 并与传统的目估法、目视解译法进行了对比, 在此基础上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植被盖度进行简单评估。结果表明, 无论是青藏铁路沿线还是青藏公路沿线, 用模型处理法和目视解译法得到的植被盖度结果之间相关系数都最高,分别为R2=0.96和R2=0.97;比较结果表明, 用模型处理法比用简单目测法获得的植被盖度更接近实际覆盖度, 说明模型处理法适合应用于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植被覆盖度动态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158.
在现有的OTC内碳通量观测仪器设备基础上, 设计开发出一套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通过L293D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箱盖定时开关, 实现了多年冻土区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 观测主体箱用透明采光性良好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电机传动采用齿轮传动, 箱口和箱盖接触地方用橡胶密封圈包裹, 防止箱盖密闭时漏气.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最大可能性的减小了当前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观测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极大的降低观测费用, 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 基本上实现了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较为精确地自动、连续观测. 试验表明: 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好的2013年5月15日,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都较强, 野点较少, 二者相关性显著(R2=0.96); 而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差的2013年9月1日,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受外界干扰小, 观测结果规律性强, 野点较少; 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 观测结果规律性较差, 野点较多, 数据可信度不高, 二者观测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2=0.67).  相似文献   
159.
察尔汗盐湖低品位固体钾盐资源丰富,是我国钾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充分了解储卤层中钾盐矿物的溶解机理有助于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本研究以察尔汗盐湖浅部储卤层中含有不同钾盐矿物的3种典型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渗流溶解实验,开展储卤层中固体矿物的溶解效率、孔隙度以及渗透性变化特征模拟研究。室内渗流-溶解实验结果表明,3种储卤层中的钾盐矿物溶出率皆近100%,其中主要含光卤石的岩芯样品溶解速度最快,含钾石盐岩芯次之,含杂卤石岩芯最慢。实验过程中,溶解反应后的储卤层固相骨架皆未塌陷,表明饱和NaCl卤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石盐析出和不溶矿物的运移堵塞,3种岩芯的孔隙度皆降低,其中含光卤石岩芯孔隙度降低了26%,含钾石盐岩芯孔隙度降低了20%,含杂卤石岩芯孔隙度降低了32%。受控于盐类矿物溶解、石盐的析出和不溶矿物的运移堵塞,各储卤层岩芯渗透性降低幅度为40%~70%,降幅显著。  相似文献   
160.
黄河源区湖泊萎缩的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源区主要湖泊的水环境变化特征的论述,运用水文地质学及水环境理论学等方法,对黄河源区湖泊萎缩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成果资料,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