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629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832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3.
胶东南部沿海中生代断裂花岗质岩浆带包含了五个岩石系列。根据各岩石系列的Rb-Sr全岩和矿物等吋线年龄(122—220Ma)可将它们划分为三个岩浆亚旋回(三叠纪、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利用锶同位素提供的信息与华北地区太古代变质岩系进行对比,并结合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讨论各岩石系列的源区,强调岩浆是分别来自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深部麻粒岩相及角闪岩相岩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4.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2):59-61
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无疑是近段时间大家讨论的热点。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后,中国和印度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于发射无人宇宙飞船。中国和印度分别启动了名为“嫦娥工程”和“无人月球探测计划”的月球探测计划,其目标均为2007—2008年进入月球轨道。其实中国并不满足于仅仅进入月球轨道,其计划是在2012年前,向月球表面发射无人宇宙飞船,获取含有14种有用元素的月球岩石标本,  相似文献   
5.
华南寒武系年代地层系统的修订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早先提出的华南寒武系4统9阶的年代地层系统,修订成4统10阶,除王村阶的底界略高于全球鼓山阶(Drumian Stage)的底界外,其余界线都与目前的全球4统10阶的年代地层界线一致。新系统采纳了在我国华南建立的全球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在原桃源阶的上部另建"牛车河阶"。原王村阶和桃源阶的时限因这一修订有所缩减。全球鼓山阶的底界与台江阶上部的Ptychagnostus atavus带底界可以精确对比。滇东统包含晋宁阶和梅树村阶(狭义)两个年代地层单位,晋宁阶的底界采用全球寒武系的底界,梅树村阶的底界采用罗惠麟等1994年正式修订后的定义,即位于梅树村剖面的"B"点。梅树村阶的原始定义仅指梅树村剖面的磷块岩层(即现今的中谊村段),它的底界高于现在的以Tricophycus pedum首现定义的全球寒武系底界。  相似文献   
6.
南印度洋SST与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JONES全球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资料,分析了南印度洋SSTA和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无论是南印度洋副热带海水辐合区的SST还是赤道以北非洲西海岸附近上升运动海区的SST的长期变化趋势,除了准3-5年的变化以外,还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的变化。对于全球最显著南亚季风环流的分析表明,南亚季风环流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与南太平洋SST的年代际变化相比,南印度洋SST的变化周期要相对短一些。通过分析南半球冷空气年代际活动的特征发现,冷空气与南印度洋SST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热带大西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模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美国夏威夷大学发展的中等复杂程度海洋模式(IOM)在给定表面强迫条件下模拟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利用NCEP的41a(1958~1998年)逐月平均表面资料作为强迫场,积分海洋模式41a作为控制试验,并利用模式分别做动量(风应力)通量和热量通量无异常变化的平行试验,与控制试验作比较.对3组试验模拟上层海洋变率状况的比较,并按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分别分析,揭示表面风应力和热通量异常对海表面温度和温跃层深度变化的影响,并比较了其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的变率.模式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弱ENSO型,年代际变化表现为南、北大西洋变化相反的偶极子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热力强迫和动力强迫对海表温度变化都有贡献,其中赤道外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主要由热通量异常引起,而近赤道SSTA的变化主要由动量异常强迫引起.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热通量强迫的作用远比动量强迫重要.模式不仅能够模拟SST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还能够模拟温跃层深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温跃层深度的变率主要由动量异常决定,热通量异常强迫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8.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TAV的变化与ENSO事件、东亚冬季风和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淀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萨拉乌苏组的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按照岩性将其划分为17层,结合本文及前人的测年结果将萨拉乌苏组定为中更新世一全新世的沉积,因此,提出“萨拉乌苏组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为同期异相或异期异相”的看法是值是商榷的,此外,本方萨拉乌苏组中末次间期以来的沉积作了重点研究,建立了这一时间段的气候曲线,并通过与典型的风成沉积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讨论了最的事一个气候旋回中这一地区的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年际时间尺度上最强的气候信号,与 El Nino (La Nina)相应的正(负)海温距平(SSTA)主要分布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Rasmusson et al.,1982)。相对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ENSO现象,人们注意到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SLP)存在更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Trenberth et al.,1994),有人认为这与北太平洋的表层温度(SST)变化有关(Latif et al.,1994),也有人认为与热带SST的异常关系更为密切(Jacobs et al.,1994)。20世纪80年代后的ENSO事件和20世纪60,70年代有明显的差别(Wang,1995),20世纪90年后El Nino发生频数增加,并且在1997和1998年出现了20世纪最强的一次Nino事件(McPhaden,1999)。 因此,不论是作为大气年代际变化可能的一个驱动因子,还是作为年际ENSO的背景场,从整体上了解太平洋SST的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