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456篇
地球物理   491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277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992.
杨智娴  张培震 《地震学报》1998,20(5):454-460
利用中国大陆、台湾和中国周边3个地理区域内实测的IASPEI面波震级MS、古登堡体波震级mb和地方震震级ML,建立了MS与mb、MS与ML之间的经验关系,那就是MS=0.9884mb-0.0420和MS=0.9919ML-0.1773.MS与mb的关系由292次(964~1996年)大陆地震、291次(1964~1995年)台湾地震和170次中国周边地震,共计753次事件的震级数据求得,其标准偏差为0.445.MS与ML的关系由36次大陆地震、293次台湾地震和212次周边地震,总计541次事件的震级数据求得,其标准偏差为0.4673. 利用余累积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方法,对不同震级区间拟合的面波震级值评价其不确定性.MS-mb关系中,取震级的不确定范围为0.25级,在mb位于4.0~4.9级时,MS取值小于(MS-0.25)和大于(MS+0.25)的概率分别为17%和27%;位于5.0~5.9级时,相应概率为34%和20%;而位于6.0~6.9级时,相应的概率为11%~47%.MS-ML关系中,如仍取不确定性范围为0.25,则MS取值小于(MS-0.25)和大于(MS+0.25)的概率,在ML位于4.0~4.9级时为22%和38%;ML位于5.0~5.9级时,相应的概率为20%和15%;ML位于6.0~6.9级时,相应概率为15%和29%. 本研究建立的经验关系可以方便地用于不同标度震级间的归算,而文中的不确定性评价则更客观地反映了原始数据中本来存在的离散性差别,并可以一定概率水平评价这些归算的不确定性,这比通常的剩余标准差给出的不确定性范围更精细,给出的相应概率水准也更便于与地震危险性总体评定的不确定性校正接轨.   相似文献   
993.
含裂隙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和含裂隙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导出了具有四阶对称轴的含裂隙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本构关系与波传播的运动方程.指出在含裂隙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可能传播6种类型的准纵横波,即快纵波QP1,慢纵波QP2,两个分裂的快横波QSV1,QSH1和两个分裂的慢横波QSV2,QSH2.并以平面波传播为例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4.
饱水土层中骨架变形等因素对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假设土骨架可变形的前提下,结合土的弹性、弹塑性和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固相、液相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针对饱和土体的一组可同时求出固相和液相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的方程级。利用差分法对饱水土层在水平、竖向速度波、应力波以及地震波输入时进行了数值求解,简要分析和讨论了土骨架变形的作用、渗透系数、孔隙率、本构关系模型以及边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太阳宇宙线的行星际扰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阳宇宙线在日冕区的横向传播特性,提出了具有扩散和逃逸过程的日冕分布粒子源,求出了含有该粒子源的行星际传输有源方程的解,并利用IMP-8,Helios-1和Helios-2观测到的同一事件不同空间位置的耀斑粒子资料对模型作了检验.并研究了同一质子事件在1AU处不同时间的粒子强度随经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6.
源岩评价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目前,基于源岩排烃过程模拟结果可对源岩品质、属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本文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源岩评价的十三种地质因素的作用大小及其相对贡献量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各种地质因素作用下源岩品质评价指数,属性评价指数和有效性评价指数的变化情况及分布概率。  相似文献   
997.
地球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动理论、检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下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地震波速度随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不同类型体波间相互耦合,横波发生分裂,波速度频散依赖于传播方向等。薄互层与裂隙定向分布等产生视各向异性,它在石油地震勘探、地震预测和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研究中有极大潜力和应用前景,并受到广泛重视。为此,文中讨论了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在解决地球科学问题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在地震各向异性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波动传播、波场激发、数值模拟、偏移与反演成像,以及应用于油气资源探测、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和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结合笔者参加的第八届地震各向异性国际学术讨论会,及SEG,IASPEI,IUGG等有关学术会议情况,综述了国际上在该领域内的主要成果与发展动向,分析了国际上各国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主攻问题与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98.
裸眼井中软地层多极子源激发的弹性波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波场和分波场算法对裸眼井软地层中由单极子源和多极子源(偶极子源和四极子源)激发的弹性波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声波全波列理论波形、纯纵波和纯横渡理论波形及纵横波的频率传输特性曲线.结果表明,纯纵波和纯横波是无频散几何衰减波;除了在vs>(1-ρ121/2v1的井眼中由单极子源激发的横波无传播特征频率外,纵横波都具有各自的传播特征频率,纵波的传播特征频率有一系列离散值,横波的传播特征频率只有一个且等于非对称模式波的截止频率;多极子源激发的纵波传播特征频率的最小值大于横波的传播特征频率,随着极子数增多,二者的特征频率值皆增高,差别也越大,因此,当声源发射主频较低,接近横波传播特征频率而远离纵波传播特征频率时,低频多极子源将压制纵波并激发出较强的横波,分析结果还表明,通常所说的低频多极子源激发出的横波波群实际上是纯横波与截止频率附近的非对称模式波叠加的结果,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二老对横波波群相对贡献的大小取决于声源激发主频的高低及其带宽的大小.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及 ERA5 再分析资料,对 2019 年海上卫星发射气象保障过程中 6 月 1 日上游对流风暴的移动和演变造成山东半岛对流降水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辐合线与干线重合触发新生对流单体形成潍坊风暴,潍坊风暴东移过程中强度增强和聊城风暴进入烟台后转向造成山东半岛一带出现对流降水。2)潍坊风暴在偏西气流引导下向偏东方向移动,沿着辐合线向着高温高湿的方向传播,强度增强。聊城风暴进入烟台后,在西西北气流的引导下转向东南方向移动,向着水汽辐合区传播,风暴水平尺度增长。3)聊城风暴进入烟台后传播方向与 850 hPa风的方向相反,潍坊风暴发展阶段的传播方向与850 hPa风的反方向不同,二者之间有交角,850 hPa风速太小不足以影响风暴的传播运动。4)在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过程中,短时临近监测非常重要。高分辨率卫星云图积云新生时间早于雷达观测到的新生单体的时间,可以提前发现对流初生和传播的先兆。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相互结合,可以综合判断对流风暴的平流和传播运动。对于本地动力强迫较弱或者处于天气系统边缘时,要考虑上游对流风暴的移动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