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1971-2010年的台风路径资料,对影响东莞的台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台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年均个数为2个,从年际变化中看,2008年最多,从月际变化得出,影响台风主要集中在7到9月,影响频数4-8月呈逐月递增,8-12月呈逐月递减;按照生成地分类,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有西北(西北偏西)路径和转向路径,在南海生成的台风的路径主要有偏北(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剩余的复杂路径则较少.对近40年东莞出现100 mm以上或接近100 mm过程雨量的台风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3类环流特征:①台风环流内部引起的大暴雨;②台风倒槽引起的大暴雨;③季风槽北上引起的大暴雨.  相似文献   
12.
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垂直交换系数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m的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好,东莞的空气质量最差。广州和东莞10—12月的能见度等级百分比分布形态类似,轻微灰霾天气所占频率较大,其中10月占的比例最高。并提出垂直交换系数试图对污染物的垂直输送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尝试对灰霾天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当垂直交换系数小于15 000时,城市容易出现灰霾天气,反之则说明该地的空气质量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东莞市的特殊市情及管线动态更新工作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进而从法律制度、部门章程、联动机制、数据标准及数据共享等5个方面提出了地下管线动态更新机制建设的若干对策,并结合东莞实际给出了配套的实施措施,确保更新机制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东莞风能资源的评估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象观测站、梯度测风塔、自动气象站的测风资料和国家相关标准,采用风玫瑰图、幂指数法等,对东莞市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2.0 m/s,年平均主导风向为东风.风随高度的垂直切变指数为0.151,70 m高度(风机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为2.03~4.67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5.
分两时段调查东江东莞段水系小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982―1983年检出有61属109种,年际平均密度303.7个/L,生物量0.070 8 mg/L;2008―2010年检出有46属91种,年际平均密度1 350.4个/L,生物量0.845 6 mg/L。两时期的群落相似性指数为63%,纤毛虫最低仅26.3%,优势种相似性指数为50%;2008-2010年有23个物种没检出,新检出有23种。群落构成从1982―1983年的自养、食藻的原生动物与喜贫营养的轮虫群落为主,演替为2008–2010年以耐污食菌及碎屑的原生动物与喜富营养的轮虫群落为主,显现群落结构趋简单化,物种数减少,生物量增大,优势种的优势度非常明显,耐污(富营养)指示种大量出现。这与调查水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Landsat影像解译获取东莞市1987—2021年15期长序列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度、转移矩阵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完成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分析。结果表明:(1)1987—2021年东莞市建设用地增加最多(972.17 km2),耕地和草地区域占比分别减少18.19和15.20个百分点,林地小幅波动,水体基本稳定。(2)建设用地呈现镇街点状分布极大增长到市域片状分布,59.57%来自耕地,其次是草地18.28%;耕地破碎化严重,全市点状、块状分布;林地外围逐步收缩;东部山地区域综合动态度最低。(3)自然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产生影响,推动区域综合发展的同时结合三线划定,综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措施,提升城市发展的空间利用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东莞市城市规划电子报批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规划电子报批两种实施思路的利弊,讨论了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的基本实施模式。结合东莞市的实施情况,重点阐述了东莞市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系统的设计思路、不同阶段最终需生成的表格及成果入库的数据库结构,最后指出了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的实施对东莞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4月16日至18日,崇左市政府副市长汪夏明率领由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财政局及各县(市)分管领导、国土资源局等领导组成的调研组,赴玉林、东莞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岭南一带”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调研,大家视野开阔,汪副市长还作了指示:各级领导要亲自抓;解决问题要抓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实际用途关系,控制好用地指标,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东莞为切入口,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以东莞市东城区为例分析了人口快速城市化中外来人口边缘化、本地人口“二世祖”现象、城市空间形态混乱和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并从导致人口快速城市化的原因入手分析,得出:经济方面——世界制造业在中国的低端平民化、引力方面——粗放的工业房地产、社会方面——文化的对立与人性异化3个主要原因.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企图为解决全国人口快速城市化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来东莞气温年际变化的长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莞1957~2001年的全年和各个季节的气温序列,计算了它们的统计特征量、功率谱、长期趋势和突变现象。结果表明:(1)东莞气温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且不呈现正态分布,属于有偏的高峰态或低峰态分布。(2)近50年来,东莞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多年来,平均气温迅速上升约1.5℃;而且除了春季以外,其它季节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发生了增温突变;这明显反映出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对东莞气温的影响。(3)除了春季外,其它季节的气温都存在一定的显著振荡周期,有的还含有很强的超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