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7篇
  免费   1103篇
  国内免费   1009篇
测绘学   1783篇
大气科学   539篇
地球物理   1273篇
地质学   2570篇
海洋学   644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468篇
自然地理   47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6篇
  1954年   5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3 毫秒
991.
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探地雷达回波信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詹毅  李修忠  梁昌洪  岳元俊 《物探与化探》1999,23(6):443-447,453
脉冲探地雷达回波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非线性信号.本文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对地下圆柱目标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目标冲击响应的典型波形特征.分析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目标检测,时延估计等脉冲探地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川西高原草原地区的金矿成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琦 《物探与化探》1999,23(5):381-387,396
通过对川西高原草原地区的东北寨、马脑壳和哲波山金矿区的研究,总结该区的特殊的弱酸性偏还原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并研究不同组元素的贫化和富集,不同粒级、不同深度的元素变化规律,提出金砷锑汞钨等元素是该区金矿的主成矿元素,总结出该区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新疆莫托萨拉铁锰矿的物质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托萨拉铁锰矿中铁矿石的化学成分以Fe2O3为主,ω(Fe2O3)可达78.76%,其次为ω(SiO2)(10 ̄50%),ω(FeO)含量多〈5%。矿物成分以赤铁矿为主,次为玉髓、磁铁矿、镜铁矿、云母等。微量元素以Pb、Zn较高,局部Cu含量较高。稀土元素含量较低。锰矿石中以MnO2为主,ω(MnO2)可达60%左右,其次ω(SiO2)(10 ̄20%)和Fe2O3;矿物组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菱锰  相似文献   
994.
烟煤的宏观煤岩分类是煤岩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建立了烟煤按煤岩成分-宏观煤岩类型进行两级划分的宏观煤岩分类系统,提出了划分宏观煤岩类型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制定了宏观煤岩类型的分类方案,规定了描述方法、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把细胞自动机和灰色局势决策结合起来对土地利用变换机制进行模拟。实验证明,基于灰色局势决策规则的细胞自动机是对土地利用变换机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模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晋东南山西组主煤层热演化生烃史及热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勇  王纯信 《地质科学》1999,34(1):90-98
以晋城矿区山西组主煤层为代表,利用时间-温度指示法、有机质变质程度法、挥发分产率法对该煤层煤化作用历史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其埋藏历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P1-T3的快速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度达94m/Ma;(2)J1的逐渐抬升阶段,抬升幅度大于750m;(3)J2的缓慢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率为10m/Ma;(4)J3-现代的再次回返阶段。主煤层热演化主要发生在埋藏历史的第1阶段和第4阶段的J3-K时期,前者为深成变质作用,主要生成湿气且难于保存;后者为异常高热古地温场所致,促使主煤层出现二次生烃作用,为裂解气阶段,主要生成干气,易于保存。最后指出晚中生代异常高温古地温场是由于上地幔顶界面隆起、地壳变薄、岩浆作用加剧、热流值增高所致。而上地幔顶界面的隆起则与幔柱构造中的热幔柱上涌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金伯利岩中铬铁矿原生表面特征成因类型及其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利  赵磊  李友枝 《地质与勘探》1999,35(3):17-20,29
对金伯利岩中铬铁矿原生表面特征的成因做出了合理解释,并提出了4种成因类型;通过探讨铬铁矿原生表面特征,化学成分,含矿性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铬铁矿原生表面特征与金刚石含矿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在地图代数实现的距离变换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山脊图的线状符号目标化方法,为解决线状符号自动跟踪数字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