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6篇
  免费   829篇
  国内免费   969篇
测绘学   2993篇
大气科学   1985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1188篇
海洋学   513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457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大型新建项目防雷检测服务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新建项目越来越多,如何规范化的做好大型新建项目的防雷检测服务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我们在大型新建项目检测服务过程中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942.
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连续气流单过饱和度云凝结核计数器(DMT—CCN仪),于2009年4月-7月在华北上空进行云凝结核观测,对不同天气现象下云凝结核的数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凝结核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水平穿云时云凝结核和云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  相似文献   
943.
化工企业防雷及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企业大多储存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防雷减灾工作十分重要。根据有关化工企业防雷检测规范,结合多年来在化工企业实施防雷防静电装置定期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作者从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防直击雷装置检测、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装置检测、防静电装置接地检测、接地电阻的测试、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和工作完毕后应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探析了化工企业防雷防静电装置定期检测工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最后提出:化工企业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是一项范围广、要求高、涉及内容多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工作,需要检测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和运用防雷防静电检测技术规范,熟悉各种化工产品的化学特性,掌握现场检测要点,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测,为化工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把好关。  相似文献   
944.
一次梅雨锋暴雨云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鞠永茂  王汉杰  钟中  宋帅 《气象学报》2008,66(3):381-39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选用模式中不同的显式云物理方案,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的微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具有详细云物理过程的中尺度模式MM5对短时强降水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提高MM5模式的分辨率,可以更好地模拟短时梅雨锋暴雨过程,模式中的Goddard云物理方案的模拟结果要优于Reisner方案和Schultz方案.(2) 梅雨锋对流云团是一种复杂的固、液、气三相混合体结构,在云体区域内的平均质量密度分布中,水汽的质量密度最大,其次是霰,而冰晶、雪、云水和雨水的质量密度较小且数值大小彼此接近,各种相态粒子质量密度峰值出现的高度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雨水、云冰和霰的质量密度随时间演变规律与地面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相一致,近地面层水汽密度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比地面降水强度提前1-2个小时,水汽通量的辐合对暴雨时段内水汽的补充和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除了最基本的云水向雨水转化的云微物理过程之外,此次降水过程还显示,在中层500-700 hPa范围内雪、冰晶等冰相粒子首先转化为霰粒子,而霰和云水的结合进一步加速(剧)云水向雨水的转换,成为短时特大暴雨形成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云物理过程中的相变潜热与对流运动的正反馈机制是促进暴雨维持和发展的最重要热力因子.  相似文献   
945.
王斌  向玉春  张鸿雁 《气象》2008,34(1):35-40
为加深对对流云增雨催化机制的理解,避免催化指标的随意性,通过三维积云数值模拟和雷达加密探测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生在湖北省西北部多山地区的一次对流降水过程进行了增雨催化时机的分析和识别.首先运用三维积云模式,通过催化模拟敏感试验,得出对流云增雨催化存在时间窗,最佳的催化时机应该为对流云发展的早期,催化后关键是增加雨和冰晶冻结后碰并霰增长这一冰相微物理过程的产量.根据模式分析结果,结合雷达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对流回波在生成及发展上表现出一些规律性,可以作为通过雷达观测识别增雨催化的时机和潜力区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6.
田海军  景丽  刘力威  李宏宇  金华 《气象》2008,34(S1):131-135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北京2008年9月17日残奥会闭幕日北京上游地区较弱对流云团作业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用飞机播撒吸湿性高浓度粒子群催化剂可消弱雷达回波强度和范围,有效抑制对流云团的发展。飞机消云拦截作业对保陣残奥会闭幕式的顺利进行起到了 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7.
气溶胶对北京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利用可分辨云模式(WRF),模拟研究了不同气溶胶浓度对北京地区2001年8月23日一次产生强降水和冰雹的对流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浓度的增加不利于对流云的发展,导致地面降水减小,但是对降水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气溶胶浓度增加导致云中水成物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发生变化,其中云水、冰晶和雪含量增加,而雨水、霰和雹含量减小。从云微物理学分析发现,气溶胶浓度减小有利于高层云的形成,云滴有效半径随着气溶胶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48.
咸阳机场的716A-43型C波段常规测雨雷达,是在原有716A雷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的许多新技术研发的。该雷达自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多次发生发射机触发故障,其中2005年6月的一次由故障检测电路自身问题引起的发射机触发故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该故障的分析,希望为排除此类故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9.
新一代天气雷达(CB)发射机的检测与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的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复杂系统,故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日益增多,这与发射机长期处于高功率、大电流的工作状态有关。为了更好地维护天气雷达,提高维修时效,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介绍常用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并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50.
雷暴云首次放电前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分别引入两种基于不同实验室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S91和SP98, 对比分析了一次雷暴单体首次放电前, 利用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非感应电荷转移区域、极性、量级和电荷结构的演变特征, 及其与有效液态水、温度、粒子分布和对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S91中, 起电区域逐渐由高温、高有效液水区向低温、低有效液水区转移。电荷转移量快速增加, 且由以正极性为主过渡为以负极性为主。电荷结构由偶极性转变到三极性。SP98中, 淞附增长率的大值区范围较大, 霰以携带正电荷占绝对优势, 易形成反极性的电荷结构, 但有进一步转变为三极性的趋势。两种方案的共同点表现为: 电荷层较高, 位于对流区上部及雷暴移动方向前侧出流区; 正电荷转移多发生在高有效液态水(或淞附增长率)和高温区, 负电荷转移都发生在低有效液态水(或淞附增长率)和低温区; 转移电荷的正中心均位于霰的累积区中心, 负中心易出现在冰晶和霰共存区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