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0篇
  免费   2958篇
  国内免费   2920篇
测绘学   3294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1571篇
地质学   12304篇
海洋学   1177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946篇
自然地理   428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00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538篇
  2017年   612篇
  2016年   670篇
  2015年   699篇
  2014年   904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584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429篇
  1997年   476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7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972.
973.
974.
内蒙古河套盆地白垩纪古气候、沉积环境及油气勘探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友贤 《地质论评》1990,36(2):105-115
河套盆地陆相白垩系分为乌尔塔组、大水沟组、乌兰呼少组、毕克齐组和杭锦组。早、中白垩世河套盆地与陕甘宁盆地连通,晚白垩世分隔形成独立的封闭型山前断陷盆地。该套地层石膏质泥岩发育,耐旱性孢粉占优势,显示了当时为干旱和半干旱亚热带气候。沉积相由山麓相、河流相过渡为滨—浅湖相和半深水湖相,在大水沟组和杭锦组还见到生油岩组合。  相似文献   
975.
地震地层学解释法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 《地质论评》1990,36(6):540-549
本文应用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解释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的实际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实践,对地震相的划分和命名;层序划分对比时要考虑区域不整合面的影响;生长断层对前积反射结构发育的控制作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还开展了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寻找生物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76.
977.
978.
中国中新生代地洼构造与油气矿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使大陆抬升解体,形成滨太平洋外侧的近海大陆裂谷盆地;内侧的稳定沉降坳陷盆地;西北发育内陆山前坳陷盆地和山间盆地;青藏地区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海相沉积盆地和新生代发育陆相山间盆地。由于地质发展史不同,作者又进一步划分了东北、华北—中下扬子、华南、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青藏等九个含油气盆地区。  相似文献   
979.
980.
作为构造活动和古地理演变最为敏感产物的三角洲系列(泛指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广布于不同类型的构造盆地中,盆缘坡度常是构造活动的表现。地貌,扇三角洲的堆叠及其几何学和与之共生的层序组合就成为指示构造活动的一种物理参数。裂谷演化过程中,形成扇三角洲—浊流沉积—辫状河三角洲组合的特殊充填序列。前陆盆地则发育着由深变浅的次深海(或深海)—浅海浊积扇/扇三角洲—海陆过渡—陆上磨拉石组合。走滑拉分盆地中构成特有的歪斜扇体,普遍为向上变粗和变粗又变细的层序。故可以此作为判别古构造性质的物理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