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61.
周文俊  郑立  韩笑天 《海洋科学》2012,36(2):136-142
微藻因其富含脂类、蛋白质和多糖,且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可再生等突出特点,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及生物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2]。但是,如何通过人工大规模培养技术高效率地获得微藻生物量是微藻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现在的微藻培养技术多集中于光自养体系,包括户外开放式养殖和各种光生物反应器。然而,户外的开放式养殖生产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且易染菌;  相似文献   
262.
C4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高于C3植物,CAM植物具有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我国荒漠地区,CAM植物稀少,C4植物,特别是C4木本植物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荒漠地区有C4木本植物45种,包括半木本植物,占我国荒漠植物总种数的6%,集中在藜科和蓼科,分别为19种和26种。C4草本植物共计107种,其中单子叶植物48种,双子叶植物59种。C4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干旱荒漠区。C4草本植物的耐旱性和抗旱能力不如C4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区潜水埋深较浅,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在绿洲边缘广泛分布。C4木本植物丰度与干旱紧密相关,C4草本植物丰度随湿润条件而增加。  相似文献   
26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研究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与锌含量和碳酸酐酶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岩溶区施加有机肥的土壤有效锌和玉米叶片锌含量均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玉米叶片的锌含量分别为47. 85mg /kg 和43. 35 mg /kg ;岩溶区玉米叶片的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作用也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的碳酸酐酶活性平均为5. 622U,非岩溶区的碳酸酐酶活性平均为3. 485U;碳酸酐酶活性随玉米叶片的锌含量增加而提高,而玉米光合作用效率随碳酸酐酶活性增加而提高,反映了土壤锌含量对玉米叶片锌含量、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64.
作为一种以非纹层状组构而区别于叠层石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中凝块(mesoclots)是产生凝块石凝块组构关键的微结构。构成这种中凝块的离散性凝块状泥晶,似乎代表了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复杂的钙化作用,但是,由于常常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造成其所涉及的准确成因和特殊过程还不太清楚。在辽东半岛大连金州湾和本溪田师傅剖面芙蓉统下部的长山组顶部,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石生物丘,组成三级层序的强迫型海退体系域沉积,代表着较为壮观的沉积学现象;在这些凝块石生物丘中,毫米级别大小的暗色离散性凝块状泥晶是其最为基本的沉积组构,而且在这些凝块之中以较高密度保存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反映的微生物构成,意味着它们具有明显的光合作用生物膜成因。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凝块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凝块石复杂的生物膜钙化作用细节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到更好的了解,但是,辽东半岛芙蓉统长山组的凝块石,尤其是在凝块内较为丰富的钙化蓝细菌鞘化石所表征的直接的微生物活动证据,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凝块的典型实例;再者,与凝块共生的三叶虫化石、底栖鲕粒和皮壳粒,以及围绕着这些多样化颗粒特别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结壳,说明这些凝块石可能属于较厚的微生物席内多重状生物膜以及构成这些微生物席和微生物膜的细胞外聚合物质复杂的钙化作用建造物。  相似文献   
265.
绿豆和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对科尔沁沙地光照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比较科尔沁沙地大田种植的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和大豆(Glycine max)两种豆科作物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 的日变化;同时用便携式荧光仪(Handy-PEA)测定了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PSⅡ最初电子受体QA的库容(Sm)的日变化。两种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均在08:00;且08:00后绿豆叶片Pn均大于大豆。气孔导度在全天进程中一直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10:00—14:00 Pn的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与大豆相比,光照强烈(>1 455 μmol·m-2·s -1)的时段(08:00—14:00),绿豆能够更有效地调控Ci、Gs、Fv/Fm和 Sm。另外,与7月下旬开花期研究结果相比,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发育期的不同,绿豆调节其光合适应对策:气孔调节能力增强,叶片对流经PSⅡ的电子传递的调控能力增强。因此,较高的适应强烈光照的能力和对环境条件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有利于绿豆在科尔沁沙地灌溉不便的雨养农田中进行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266.
水稻光合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也是作物生产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查阅相关资料从水稻的光合特性、光照、CO2浓度、温度、水分、栽培方式、土壤因素等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阐述水稻光合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7.
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光合作用日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半日花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表明: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半日花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型,在 9:00和15:00左右达到峰值。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 15:00 达到最大。数据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和气孔导度是半日花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叶绿素荧光作用参数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半日花受中午强光和高温的影响发生光抑制,使PSⅡ系统发生可逆失活,产生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268.
藻类CCM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Bisohosohate Carboxvlase,EC4.1.1.39,简称Rubisco)是光合作用还原和光合氧化二个连锁循环的交叉点,为调节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决定净光合速率的第一个关键酶。Rubisco的羧化和氧化作用的相对速率是由该酶周围环境中的CO2和O2的相对浓度所调节。因此,提高Rubisco周边环境CO2浓度,可以提高其羧化反应速度。藻类生活于水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相似文献   
269.
王孟初  子越 《地理教学》2008,(12):I0001-I0002
有些人以为红叶就是枫树,其实除了枫树之外,漂亮的红叶树种更有非常多,只有叶子在秋天变黄、变红的树种才属于红叶树种,而造成其秋季变红的原因是这些红叶的叶子里含有大量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花青素。春夏两季,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使叶子呈现绿色,而到了霜秋季节,天气变冷,叶绿素合成受阻,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花青素成分增多,使叶子呈现红黄、橙红等美丽的颜色。所以,是秋天的气象条件染红了它,这也是红叶特有的“生理”现象。红叶种类包括黄栌、五角枫、火炬树等品种。  相似文献   
270.
叶片光合作用的准确模拟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全球变化对植被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多采用土壤含水量表示,而非直接起作用的叶片含水量,这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准确模拟。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6—10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6个水分梯度持续干旱试验数据,结合光合生化机理模型,定量研究最大羧化速率与叶片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其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达0.88;参数不同时,最大羧化速率的绝对值不同,但归一化后的叶片含水量修正函数与参数无关,当叶片含水量为80%左右时,其修正函数值为1,当叶片含水量降至70%左右时,其修正函数值为0。研究从叶片含水量影响方面完善了碳四植物光合生化机理模型,可为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模拟的准确性和玉米干旱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