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84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农18,采用池栽补灌淹水方法,研究开花期及灌浆期3d、6d、9d、12d淹水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淹水期间光合降低,淹水后光合性能有所恢复。灌浆前淹水提高了灌浆中后期光合性能,但以后光合性能迅速降低。除淹水3d外,两时期6~12 d淹水均引起籽粒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粒数的减少,其次是粒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72.
拉萨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趋势及其估算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生态研究网络拉萨农田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拉萨地区光合有效辐射Q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地区的Qp与太阳总辐射Rs具有相同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Rs与Qp的平均日累计值分别为20.2 MJ·m-2和37.2 mol·m-2,Qp呈逐年递减趋势.Rs与Qp的月变化表现为6月最大、1月最小,其最大、最小值分别为25.4 MJ·m-2、14.0 M J·m-2和48.7 mol·m-2、25.2 mol·m-2.日变化表现为正午大、早晚小.光合有效辐射系数(Qp/Rs)的变化范围在1.3~3.2 mol·MJ-1之间,年平均值为1.89 mol·MJ-1,呈逐年递减趋势,2010年比2005年降低了6.7%.Qp/Rs的日变化表现为早晚大、正午小,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而且夏、冬两季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比夏季低10.6%.通过分析Qp与晴空指数和太阳天顶角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拉萨地区Qp的估算方程,相对误差在4.49%左右.  相似文献   
73.
在人工遮雨的条件下,采用盆栽的种植方式探究"皖麦68"营养生长期(返青期—开花期)及生殖生长期(开花期—成熟期)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5%)及复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5%)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至成熟期充分供水(CK)的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产量最高。开花至成熟期复水(DN)的小麦叶片在复水后光合能力迅速恢复,表现出了超补偿效应:光合速率(16.43μmol/(m~2·s))甚至超过了CK(15.01μmol/(m~2·s));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其中DN的曲角θ最大;DN产量较CK略有降低但千粒重为34.51 g,高于CK(34.44 g)。开花至成熟期轻度干旱(ND)及全生育期轻度干旱(DD)的小麦光合特征参数与产量均显著降低。DD产量最低、品质最差,但其收获指数I_H高于CK、仅次于DN。在小麦返青期—开花期进行水分管理适量减少灌溉,开花期—成熟期复水能够提升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获得较高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74.
温室黄瓜低温气象灾害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品种津优35号(Jingyou 35)为试材,于2011年设计不同低温(5、7、9、11 ℃,以25 ℃为对照)处理的人工环境控制试验,系统研究不同低温胁迫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叶片最大光合速率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增加依次降低;在不同低温胁迫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叶片光补偿点不断升高,光饱和点不断降低;在5 ℃、7 ℃和9 ℃低温处理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呈下降趋势,光化学淬灭不断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的变化趋势相反;黄瓜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9 ℃处理24 h后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丙二醛含量大于对照,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下降。通过研究建立了温室黄瓜低温气象灾害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可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应用通用引物 COIL 1490和 COIH 2198对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的性腺和体细胞线粒体DNA进行PCR扩增,获得661bp长度的COI基因片段,经过比对性腺与体细胞的COI片段,发现雄性性腺与体细胞COI基因均为一个单倍型,即体内只有一种线粒体DNA类型,没有发现双单性遗传现象,雌、雄性腺的COI基因片段变异率很低(0.31%)。应用PAUP构建了NJ树、MP树以及贝叶斯法构建了贝叶斯树,对股贻贝属3种间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翡翠股贻贝P. viridis与P. canaliculus 和 P. perna 之间的分化与分歧年代的估算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76.
This paper discribes the extraction of porphyrin compounds and related pigments from Jilin meteorite with 9:1 (v/v) benzene and methanol mixture. After removal of sulfur and asphalts the hexane solution of the extract is eluted through a silica jel chromatographic column with hexane, benzene, and acetone successively.Nickel porphyrin, vanadium porphyrin and chlorins are found in the benzene eluate and their content are estimated to be 0.008 ppm, 0.006 ppm and 0.002 ppm respectively.The aliphatie hydrocarbons in the meteorite are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74pp.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7.
 隐花植物是指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面特征——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成分,并在其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作用。隐花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大小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增强UV-B辐射对隐花植物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UV-B辐射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之一。通过系统地综述国内外有关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研究趋势,讨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隐花植物的研究,加深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隐花植物在应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8.
张波  张静  朱静  杨再强  柳笛  顾礼力 《干旱气象》2012,(1):53-58,65
以芹菜品种"津南实芹1号"为试材,于2011年3~4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控制温室设计寡照试验,测定不同寡照处理和恢复处理的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寡照天数的增加,芹菜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能初始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光补偿点逐渐增加;不同的寡照处理下,芹菜叶片最大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关系最密...  相似文献   
79.
杨云  权继梅  丁蕾 《气象科技》2012,40(5):707-712
2010年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气象行业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测量标准.标准建成后,标准器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经过实际测试来验证.通过对光谱辐射计的波长精密度、准确度、杂散光、重复性、稳定性、探头余弦响应等参数的测试验证,以及对整个标准的测量误差来源及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得以验证紫外辐射测量标准DTMc300双单色仪光谱辐射计满足世界气象组织(WMO)相关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0.
香河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大气综合观测实验站(39°47′N,116°57′E)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15个月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与太阳总辐射比值的(PAR/Rs)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得出月平均PAR/Rs值变化范围在1.808~2.048μE.J-1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年平均值为1.948μE.J-1。提出了一个利用太阳总辐射观测值计算光合有效辐射瞬时值的参数化算式,用该算式计算得到的PAR与实际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9.28μE.m-2.s-1,有96%的计算值与观测值偏差在±10%以内。比较了香河地区与太湖地区、额济纳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瞬时最大值、小时累积最大值及日累积最大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