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半球成像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植被结构参数及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测量等领域。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的半球成像方法模拟及验证可用于定量评估半球成像方法测量精度及地面验证研究。但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下半球成像方法模拟面临场景复杂度高、面片数巨大、模拟效率低等难题。首先,论文以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构建原理建立了不同林分密度、树木分布模式、场景大小及树木种类等特征的虚拟森林环境库;然后,在采用光线跟踪算法开展半球成像方法模拟时,对比分析了4种数据结构分割平面搜索方法,即空间中分法、对象中分法、启发式排序法和启发式BIN分区法,结果表明,启发式排序法性能最佳;最后,以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库,对比分析了传统方法、Kdtree、BVH、Octree 4种数据结构方案组织、管理单树几何模型及虚拟森林场景两级数据集效率,并选择场景节点遍历数、单树几何模型节点遍历数、单树几何模型遍历数、面片遍历数及平均计算时间等参数作为衡量数据结构组织方案性能的定量化指标,研究发现Kdtree数据结构方案较其他3种数据结构方案更为优越,因此,其可作为高逼真度虚拟森林环境库的半球成像方法模拟之首选。  相似文献   
102.
由于缺少有效钻孔资料,对于南海扩张的时间一直存在较大的疑问.在南海三大海盆中,西北次海盆面积最小、磁条带特征不明显,因此对其扩张年代的争议最大.最新采集的高密度(小于10 km测线间距)船测地磁资料清晰地显示了西北次海盆磁条带的存在.在OBS和多道地震资料的约束下,利用船测地磁资料,本文对西北次海盆的地壳年龄进行了重追踪.根据定量的比较,西北次海盆的主体扩张始于35.8 Ma(C16n,2n),在34.7 Ma(C15)时其西南部开始扩张,扩张最终同时终止于33.2 Ma(C13n),整体的全扩张速率在40~50 mm/a之间.这表明南海的扩张可能首先起源于西北次海盆,在其结束扩张后,东部次海盆才开始打开(约30 Ma).得益于数据精度和密度的提高,利用化极后的磁力异常以及反演的磁化强度可以对西北次海盆进行二级中脊段的划分.我们共划分出六个中脊段和一个明确的转换断层.中脊的分段性与OBS反演的地壳厚度的变化相一致.转换断层东侧,中脊主体分为四个中脊段,每个中脊段长度均在30 km左右.转换断层西侧,存在一个长约50 km的中脊段和一个不确切的中脊段.中脊段上磁化强度的变化幅值和中脊段长度在整体上成正比.每个中脊段中央的磁化强度弱于中脊段两端的磁化强度,这与扩张速率相近的大西洋中脊的磁化强度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03.
1998年至今云南及川滇交界一带共发生了7次(组)Ms≥6地震,均为6级地震,利用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追踪云南地区的7次6级强震前波速比的空间图像变化,寻求云南近期强震前波速比的变化异同.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新疆伽师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伽师—乌恰和伽师—阿合奇地区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计算了伽师地区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ML≥2.5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和波形互相关方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9年2月20日柯坪5.4级地震前阿合奇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现象,2010年6月10日乌恰5.2级地震前乌恰台也同样记录观察到该现象。  相似文献   
105.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是计算地震波走时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惠更斯原理和费玛原理,具有稳健、适于复杂介质模型的优点.为处理方便,最短路径方法中的介质模型通常以规则网格进行剖分,界面节点(界面与网格的交点)以其邻近的模型单元节点(即边界单元节点)近似表示.界面近似将导致计算误差,对于反射波尤为严重.反射波的走时精度可通过减小网格的尺寸提高,但这样会大大增加计算时间,为高精度和高效率地计算地震反射波走时,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网格的走时校正技术.地震波传播至或起始于边界单元节点的走时校正为地震波传播至或起始于该边界单元节点所对应的界面节点的走时.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走时校正方法可使反射波的走时精度提高约1~2个数量级,而其计算时间则和常规算法基本上在相同量级.  相似文献   
106.
海底电缆的监测和维护已成为海洋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确跟踪定位更是世界性难题.文章首先对比分析了3种海缆追踪方法及相应的商业化系统,接着详细论述了有源系统TSS350国内首次对高压海缆的追踪应用效果.海缆追踪系统在国外小电流及断点电缆追踪上的成功应用已经证明了系统的性能;而国内湛江高压电缆实验高精度的路由追踪和埋深定位又为海缆追踪系统开辟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海缆追踪系统的原理、技术指标及其应用为国内海缆的监测和维护提供了解决办法,也为弥补国内研究空白提供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研究工区位于北黄海海域陆相断陷沉积盆地内,该区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断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中生代为其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一已证实的含油气区域.结合本区地质特点,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解释时所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分级评价技术、无VSP井区空间层位标定技术、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属性体断裂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等实用的解释技术.多种解释手段的联合应用高质高速地完成了本复杂构造区的构造精细解释,完善了该区的解释方案,理顺了复杂断层的切割关系,识别了活动较弱的小断层.特别是对高精度三维速度场的建立,实现了变速成图,消除了高陡构造区速度陷阱所带来的构造假象,为对该复杂区的地震解释和圈闭形态的落实以及进一步的井位部署与地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109.
基于陕西省99个国家站1979-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全省典型地区进行水汽追踪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陕北中部、关中中东部极端降水为增加的趋势,通过REOF分析并计算得到陕北、关中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分别为0.36 mm·a-1, 0.35 mm·a-1,陕南极端降水变化趋势最小为0.11 mm·a-1。夏季影响陕西省的水汽来源主要有三支路径,北支水汽来自欧亚中高纬地区,东支水汽主要来自内陆的江河流域,南支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此外,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在2005年后增多是大气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高层辐散增强有利于上升运动,大气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北抬造成外围水汽更容易进入内陆,蒙古反气旋南侧的异常东风和低层的异常东南风更有利于水汽进一步向西北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110.
金春  李兴防 《地理教学》2010,(15):54-54
一、解析 图中要素虽然简单,但涉及到的地理规律、原理却很多。可从图中风向与等压线关系判断该图位于北半球,理由是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由风向的偏向判断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可从1月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的角度,判读出该晨昏线为晨线,也可由1月份越向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判断该晨昏线是晨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