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75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跟踪站和Jason测高卫星获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系统评估了国内外5家国际GNSS服务(IGS)电离层分析中心以及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综合中心的预报、快速和最终全球电离层格网产品(GIM)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和标准单点定位应用性能.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GIM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最终、快速和预报GIM产品;在太阳活动水平较低时,不同GIM产品精度大致相当;在太阳活动水平较高时,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UPC)和iGMAS的快速和最终GIM产品精度优于其他机构同类型产品.   相似文献   
52.
目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导航干扰源探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与仿真实现阶段[1],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六旋翼无人机平台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干扰源测向与定位系统, 并在某飞行场区进行了干扰源定位精度的测试. 该系统主要由六旋翼无人飞行器、干扰源监测测向载荷以及地面站组成. 系统试制完成后,选定开阔环境,通过设置干扰源发射不同的调制方式、不同发射功率的干扰信号,以此来验证干扰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3.
精密时间传递是时频领域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在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因其众多优势成为精密时间传递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些年发展的基于高精度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时间传递技术成为GNSS时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GNSS载波相位精密时间传递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数据处理涉及的观测模型、模糊度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阐述,对精准性、一致性、稳健性、连续性、实时性、完好性等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该领域未来应该重点解决非差与差分处理模型统一性、不同机理融合时间服务统一性和天空地海地下时间服务无缝性问题.  相似文献   
54.
《海洋测绘》2014,(3):59-59
<正>据印度dnaindia网站2014年3月31日报道,印度期望在2015年第一季度前能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该导航系统将有4颗卫星在轨运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于4月4日发射其第二颗导航卫星"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1B(IRNSS-1B)。该卫星重1 432kg,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升空。IRNSS-1B卫星设计使用寿命10年。首颗导航卫星IRNSS-1A已于2013年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55.
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已经进行了多个导航系统的开发,而构成这些系统的关键空间段实体导航卫星通常分布在中高轨道上,通过地球辐射带对该空间区域内卫星的辐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对于中轨道空间辐射,当卫星屏蔽厚度大于9mm,再增加屏蔽厚度的方法对辐射隔离不再敏感;对于高轨道空间辐射,当卫星屏蔽厚度大于7mm,再增加屏蔽厚度方法对隔离辐射已经不再敏感。可见,仅从辐射加固角度来说,在卫星设计时,以10年寿命为例,对于中轨道卫星屏蔽厚度区间取[8,9]mm为宜,对于高轨道卫星屏蔽厚度区间取[6,7]mm为宜。  相似文献   
56.
2014年2月17日至18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 )第九届大会第一次预备会和供应商论坛第十二次会议预备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意大利、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外空司(UNOOSA)、民用GPS服务接口委员会(CGSIC)、国际电联(ITU)、欧洲空间政策研究院(ESPI)、国际卫星导航学会协会(IA IN )、非洲空间科技教育区域中心等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团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及国际合作中心、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代表组成。  相似文献   
57.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广泛应用,更加逼真且信息更丰富的三维立体导航逐渐在导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A nGeo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础,研究了三维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信息查询功能,还能完成三维互动式浏览、三维地图导航以及最佳路径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58.
《全球定位系统》2014,(1):90-90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高工王如龙在题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报告中介绍:在系统建设方面,对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信号的监测评估数据表明,已建成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系统服务性能满足10 m的指标要求,部分地区性能略优于10m 。如在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区,定位精度可达7m左右;在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到5 m左右。根据系统建设计划,北斗系统将于2014年下半年发射新一代的北斗导航卫星,开始北斗系统“第三步”组网建设工作。目前,北斗全球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工程化阶段,后续将发射30多颗导航卫星。2020年左右,北斗系统实现全球覆盖后,系统性能也将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9.
RDSS短报文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特色服务,实现了用户报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北斗系统早期的位置报告基于双星RDSS观测值,其精度受限于数字高程数据的精度。从BDS-2开始,北斗系统发展了融合RNSS和RDSS体制的位置报告方法,其基于北斗RDSS体制,将用户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向中心站进行回传,并在中心站实现精密位置的解算和报告,提升了服务覆盖范围和定位精度。本文介绍了北斗精密定位报告系统采用的中心站处理算法,并采用分布于中国不同区域的50个北斗观测站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分析了RDSS入站频度、用户站与监测站的基线长度等因素对用户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分区综合改正数的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最优,其在2 min响应时间内的平面和高程精度(RMS)分别为0.51 m和0.94 m。北斗精密定位报告精度与基线长度相关性较小,在仅采用BDS-2数据的情况下,定位精度下降可达1倍以上,而在相同时长情况下,提高RDSS入站申请频度对定位性能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0.
本文阐述了数字孪生地球的起源、概念、构建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北斗、高分、数字孪生与数字地球的融合. 基于通信和计算机等共性信息基础设施,将数字孪生地球的构建分为6个步骤:全链可信时空、全息精准映射、实时泛在感知、多模数据融合、单体时空智慧和全域共智共治. 针对时空大数据从采集到应用都具有分布式特点,提出了利用“北斗+区块链”技术解决业务协作中的信任问题. 指出了高分实现虚实地球间的全息镜像,北斗作为高分产品传递时空基准,实现了虚实地球间的精准映射;另外,北斗和高分也是实现时空态势感知的主要技术. 针对海量时空大数据对数据操作和融合带来的挑战,指出了北斗网格位置码是更有效的数据组织模式. 介绍了利用时空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AI)和模拟仿真,可为规划、设计和决策提供最优方案. 分析了单体智慧的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指出了数字孪生地球是跨界融合各种异构单体智慧,实现全域共智共治的时空底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