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0篇
  免费   986篇
  国内免费   878篇
测绘学   1544篇
大气科学   980篇
地球物理   1049篇
地质学   1143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416篇
自然地理   87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欧洲全球变化研究网络(ENRICH)及其实施计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欧洲全球变化研究网络(ENRICH)是国际上建立的三个政府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之一,它利用了欧洲联盟已有的研究机构框架,是国际上最早建立并开始实施的政府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该网络的概念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3年建立,1995年初开始实施《欧洲全球变化研究网络(ENRICH)实施计划》。本文介绍了ENRICH的目标、结构、运作、科学问题、实施问题,以及ENRICH1995~1996年的实施计划。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2.
《地球科学进展》1996,11(2):129-132
回顾十年展望未来开拓科学基金的新局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10年来,形成了面重点、重大项目三个层次和若干专项基金组成的资助格局,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基础性研究,稳定了一支基础研究队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  相似文献   
133.
深海钻探揭示的古新世-析世界线许多全球性变化引起了地质学家的普遍关注。这些变化表现在岩性,粘土矿物组合,大陆植物群,大陆哺乳动物,钙质超微化石,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大气环流强度,海洋环流模式,海平面等方面,通过对古新世-始新世地层沉积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古海洋学的研究,确认古新世-始新世地层界线是全球构造事件的结果,表现为全球板块边界重组,扩张中心和转换断层模式改变,海底热液活动呈一至二个  相似文献   
134.
^14C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总结了对比了不同因素对^14C计年的影响及误差校正方法,认为含碳样品的^14C/^12C初始比,不 对^14C计年精度影响极大,而且比值本身对环境变化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年龄校正需要对样品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进行详细的研究。核实验验形成大量的^14C可以示踪碳在大气,海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三大碳储库之间的交换通量和滞留时间,“弹-14”在大气,海洋和土壤中的分布可以解决洋流的变化,大气与海  相似文献   
135.
136.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根据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20a分辨率的氧同位素组成时间序列及其与有关文献资料对比,论述了中国东部过去5000a历史时期温度的变化过程,提供了大暖期、新冰期、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在该区存在的δ~(18)O证据;揭示了在约4590~3600 aBP期间存在1次大幅度自然升温过程,并讨论了此气候自然变暖对干旱、陆地植被和文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对IGBP中的研究热点——全球变化陆地样带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分析了IGBP样带兴起的原因,在全球的分布以及各条样带的主要研究任务,特别对于美国俄勒冈样带(OTIER)和中国东北温带样带(NECT)作了详细的论述。美国OTTER项目的完成,表明即使是ROREST-BGC这样需要众多环境变量的机理性模型,其所需的大部分变量可以用遥感手段获得,从而为机理性模型斑块推向区域、保证其模拟精度,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提供了途径,对于以后的样带研究有良好的启发性。中国NECT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判定,空间仿真模型的建立以及从NDVI推导参数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8.
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数据信息系统和世界数据中心联合召开的会议,以及会议做出的双方进行有效数据合作的若干决定和今后共同中的行动计划做了详细介绍。并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对我国有关数据工作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9.
为预测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必须了解在过去水圈、气圈与生物圈的各自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为此,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组织了过去全球变化项目(PAGES)。湖相沉积物保存着与PAGES有关的不同时空尺度的丰富的地球系统历史信息,特别是湖相沉积物包含着可以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水圈与生物圈的陆源组分的反应。这种信息对了解影响气候变化的流域是如何发展的至关重要。笔者应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与中国西北部青海湖作为两个实例,叙述了多学科研究湖相沉积物物理与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测定了晚更新世湖区及其流域对过去气圈的变化以及日幅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里奥利效应是产生内核快速旋转的主要原因。科氏力使上升物质向西漂移,下降物质向东漂移;造成地球外层自转减速,地球内层自转加速。所以,自旋体中的垂直运动可以产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圈层差异旋转。地震波测量结果表明,内核旋转速度每年比地壳地幔快1°。对于一个内核差异旋转的地球,太阳辐射不仅形成地磁场的内外磁尾和地壳与内核的反向振动,而且影响核幔角动量交换和电磁耦合,从而控制了地球内能的释放,形成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的一一对应关系。地球轨道和太阳轨道的全球变化响应,为太阳辐射量变化控制地球内能释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