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生态地质调查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明调查区生态地质现状和主要生态地质问题,研究生态环境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并开展生态地质综合评价。笔者利用在大凉山区和三峡库区生态地质调查的探索经验,总结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地质条件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和孕育环境,地质条件通过制约土壤、水文、地形地貌、动力作用、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而制约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环境发展差异。(2)西南山区成土母质主要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或风化后近距离迁移形成的,存在明显的岩石-土壤-植被物质传导链条,地质条件是制约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3)对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研究,是在该地区进行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4)提出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该成果可为西南山区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提供借鉴案例,同时对生态地质学科的建设和全国生态地质调查方法体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62.
锂现为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的研究热点。花岗伟晶岩划分为LCT(Li–Cs–Ta)、NYF(Nb–Y–F)及二者混合的LCT+N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富集稀有元素Li、Rb、Cs、Be、Ga、Sn、Ta、Nb及B、P、F等助熔剂,通常与伸展背景下的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过铝质S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笔者分析了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锂矿成矿事件主要发生在超大陆会聚造山作用的中晚期。研究表明中国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9个锂成矿带,成矿期以三叠纪为主。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和下地壳物质低程度的部分熔融是伟晶岩两种主要的形成方式。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机制主要有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不混溶、超临界流体和组成带状纯化。总结分析了中国西部西昆仑、川西松潘–甘孜、阿尔泰等3个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带的的成矿特点、分布特征、研究进展及找矿前景,并提出了构造–岩浆–变质–成矿的耦合关系是制约锂成矿过程和富集规律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63.
李毅  许艳博  王超 《北京测绘》2022,36(1):68-73
3D打印正逐渐进入大众市场,让人们有能力设计、选择、定制和生产个性化产品。利用3D打印技术的优势,结合冬奥会雪车雪橇赛道精密检测工程的特点,设计并打印出一种便于观测、固定、携带的钢结构夹具定位模块,3D打印的模块可以精确定位在待检测点上。通过工程的实际应用可以得出:三维软件设计并打印的定位模块可以大幅提高观测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64.
865.
走进尉氏县南曹乡,四处可见的新栽苗木笔直挺拔,树下搭配种植的花草交错有序,洋溢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让村民们感受着“绿色”带来的幸福变化。近年来,尉氏县统筹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国土绿化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研究乡村绿化、彩化、果化、财化的实现路径方法,把乡村绿化作为国土绿化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措施,持续加大乡村绿化力度,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66.
传统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划分方案以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SSA)为基础,不代表任何特殊的岩石实体,仅以推测的绝对测年值为界线进行单元划分,脱离了客观的岩石记录和地球演化系统,不利于对前寒武纪地球系统的研究。2004年—2008年前寒武纪划分参考方案,以反映地球历史阶段特征的“关键事件”为界线,创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的“金钉子”,建立客观的、“自然的” 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并且通过全球一级事件群把前寒武纪划分为5个宙,即创世宙、冥古宙、太古宙、过渡宙和元古宙。另外,经过综合分析建议将埃迪卡拉纪归到显生宙。因此,对前寒武纪的研究实际上变为对“前埃迪卡拉纪”的研究,使术语“显生宙”在内涵和应用上更加一致。虽然“参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还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需要大量的研究去充实和细化,但是对这两种划分方案的系统研究和对比,可以给我国前寒武纪工作者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67.
基于WRF-chem模式对北非2018年3月下旬的典型强沙尘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此次强沙尘发生季节、持续时间、局地特征以及传输路径的关键动力系统与动力机制。鉴于起沙是沙尘暴发生的关键点之一,并且起沙主要取决于风力和下垫面沙源性质,本文测试了三种起沙参数化方案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卫星MODIS监测及其再分析资料MERRA-2进行了对比,又经系列统计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宏观思路的起沙方案GOCART比AFWA和UoC两种起沙方案更适合此次大尺度强沙尘暴数值模拟(锋面跨度接近60个经度)。综合沙尘暴关键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强沙尘暴关键系统为深厚的西风槽、沙尘冷锋锋面和锋后的地面高压反气旋。北非中部深厚的西风槽为后倾槽,该系统稳定,造成沙尘暴持续时间长。沙尘暴锋后反气旋中的下沉气流抑制了扬沙向高层扩散,造成低层能见度恶劣。沙尘锋区结合了动力、热动力以及湿热动力不稳定,因此锋区风力大,地面沙尘驱动力强。而西风槽和强大反气旋依托环流形势,提供了沙尘传输到三大洲的长途输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