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0篇
  免费   636篇
  国内免费   707篇
测绘学   957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530篇
地质学   1210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在1993/1994年出现显著的年代际提早, 探讨了大气要素场的不同时间尺度分量季节演变的年代际变异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年代际变异的相对影响作用。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年代际提早与南海季风区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季节性逆转的年代际提早有密切联系。南海季风区5月中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年代际增强主要由季风区北部温度的年代际显著增暖造成。季内分量和季节以上分量对1993年之前南海季风区经向温度梯度逆转及加强时间偏晚的作用同等重要。经向温度梯度距平的季节以上分量主要源于季风区北部温度相应分量的贡献, 而季节内分量则主要由南部相应分量影响所致, 并由25~90 d分量所主导。季节以上分量对1994年之后南海季风区经向温度梯度逆转及加强时间偏早的贡献要大于季节内分量的贡献。经向温度梯度距平的季节以上分量和季内分量对总距平的正贡献都主要来自于季风区北部温度相应分量。两种季内低频分量对温度梯度季内分量的贡献率相当, 10~25 d分量主要由南海北部温度相应分量所主导, 25~90 d分量对总距平的正贡献也源自北部分量。准双周振荡分量对各年代南海夏季风爆发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2.
郑宏  葛修润 《岩土力学》1990,11(3):9-16
本文通过单点约束方程,提出了解梁与块单元衔接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比其它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可推广到解其它不同维数的单元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33.
由试验均衡的理论出发,得到了该区的均衡响应函数并建立了复合补偿模式。地形高度对重力场的影响很复杂,波长小于300km的地形起伏具有偏高的均衡响应值。 局部补偿是华北地区的主要补偿机制,所占比例达90%。区域补偿的等效弹性板厚度偏小,仅18km, 表明了华北地壳破裂程度严重和下地壳流变性突出。 均衡重力异常具有块体分布和均衡调整方向同新生代构造运动方向不完全符合等特点,其中一些成分是由于表浅层地质体的非均匀载荷所造成,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欠补偿或过补偿。均衡异常的垂直导数分布清晰地揭示了华北地区几条重要的断块分界线。从深部构造上看,均衡补偿过程发生在下地壳特别是上地幔中。本文从均衡的角度探讨了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崔军文 《地质论评》1994,40(2):106-110
在综述有关青藏高原隆升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后,依据青藏高原新生代变形和岩石圈组构特征,提出了高原隆升的新的动力学模式——岩石圈深层扩张模式。其基本观点是强调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造成岩石圈组构和变形的不均一性及岩石圈中存在的碰撞→收缩(重力不均衡)→伸展(均衡调整)的正向转变和由伸展→收缩的逆向转变的反复交替。据此将青藏高原的造山带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喜马拉雅型、冈底斯型和昆仑型。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南方泥盆纪板内盆地层序地层与控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南方泥盆纪是加里东构造旋回后沉积在前陆盆地基底(华南统一陆块)上的盖层。为一套向上交深的倒置的楔形体,堆积在两侧受挟持的南北向空间内。泥盆系露头层序地层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具河流回春的低水位碎屑扇形体做为盆地内早期充填物,代表盆地基底与上覆层之间存在构造变动和海平面相对下降的信息;标志海平面上升到最高点的低速沉积物,以瘤状泥岩、瘤状灰岩和生物层叠加超覆在浅水台地上;高水位沉积体系和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台地转为陆上暴露环境,形成南北展市约200km的碳酸盐喀斯特,古溶蚀空间成为有用元素最有利的运移通道和卸截场所。  相似文献   
138.
何国琦  韩宝福 《地学前缘》1995,2(2):187-194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有着深刻的差别,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模式研究大陆岩石圈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本文从陆缘演化和多个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两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岩浆型被动陆缘是独立的一类古陆缘;在辨认后续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中,新构造成分和格局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汲取大陆地质研究经验,在新的学科水平上重新解释传统大地构造学中一些有用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140.
在计算机地形分析中,研究地形多要素迭加分析的关键是解决多边形的迭加问题。本文通过对多边形迭加的数学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适合计算机多要素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