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洱海硅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2004-2005年间对洱海水体的硅藻群落进行逐月监测及研究,共发现71个种,分属于18个属.硅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显著,主要优势种为耐营养的属种.不同季节的硅藻优势种类有明显区别,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Fragilaria crotonensis,春季Aulacoseira ambigua与F.crotonensis的组合占优势地位,夏季以Cyclotella ocellata为主,秋季则A.ambigua与Cyclostephanos dubius组合为优势种.空间上除1#点外,硅藻分布虽然在相对丰度上存在一定的南北差异,但优势属种在全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洱海全湖的水质都已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对除1#点外的11个采样点的硅藻及水化学数据进行平均,得到逐月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手段,探讨硅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季节尺度硅藻群落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气象条件,其次是营养盐.  相似文献   
92.
近50年来环境变化对巢湖硅藻组合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湖泊生态系统往往受营养、水文和气候等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区分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是揭示湖泊生态环境演化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巢湖岩芯210Pb和137Cs测年、硅藻、地球化学指标和粒度分析结果以及流域水文、气候、人口和农业资料,利用冗余分析,定量区分1950年来营养、水文和气侯对硅藻组合演替的影响.1978年前硅藻组合中A...  相似文献   
93.
基于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中一碟形洼地沉积岩芯210Pb测年、摇蚊、沉积理化指标分析结果,利用冗余分析,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近60 a来气候变化对摇蚊演替的影响.摇蚊亚化石组合表明,从1990s开始摇蚊优势种从适应性较强的Chironomus plumosus-type向与水生植物关系密切的Dicrotendips nervosus-type、Paratanytarsus penicillatus-type转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含量和粒度是影响摇蚊组合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两者共同解释了摇蚊组合变化的31%.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湿地水量平衡影响水生植被、土壤侵蚀和水体扰动,进而影响摇蚊种群演替.  相似文献   
94.
长江下游湖泊水生植物现状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水生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通过对长江下游10个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的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和环境状况进行野外调查,研究了长江下游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分布状况及水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分布的影响.调查发现长江下游10个代表性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共计6科7属11种,主要生活型为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总氮、pH值和水深是显著影响这些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5.
郭羽羽  李思悦  刘睿  张静 《湖泊科学》2021,33(3):737-748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土地利用与水质的相互关系,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数据,提取3种空间尺度(1000 m河段缓冲区、500 m河岸带缓冲区、子流域)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4个季节河流水质指标,采用冗余分析方法定量探讨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获得水质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时空尺度.结果表明:(1)在3种空间尺度下,耕地和草地占比最大.斑块密度(PD)在1000 m河段缓冲区尺度下更大,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在3种空间尺度下变化不大;(2)水质指标季节性和空间性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水质优于冬季;(3)土地利用在夏季和1000 m河段缓冲区尺度下对水质影响最显著;(4)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河流水质产生的影响不同,耕地面积占比和林地面积占比、未利用地面积占比和SHDI对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除了耕地面积占比和PD值的增加会导致水质下降外,其余土地利用指数在大多数时空尺度下均可改善水质.该研究基于不同的时空尺度对土地利用与水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从而保护流域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了北京翠湖湿地公园夏、秋季水华优势藻血红裸藻(Euglena sanguinea)从水华发生到衰亡过程的细胞密度、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2016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血红裸藻密度稳定增加,9月20日藻密度达到峰值5.13×106cells/L;9月下旬至11月底藻密度显著下降;血红裸藻在衰亡过程中呈现细胞形态由大变小、由细长变为圆形,细胞颜色由深变浅,运动速率由快变慢的趋势,衰亡后形成具透明胶被孢子的休眠体;血红裸藻群落生长的主控因子为水温和p H,其适宜的环境阈值范围为水温23~27℃,p H 7.3~8.0;其受光照强度影响存在分层现象,弱光强区域藻密度相对较低;血红裸藻的衰亡过程与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低浓度时加速衰亡;与总氮浓度呈负相关,衰亡后总氮浓度显著升高;受总磷浓度影响相对较小,与溶解氧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
山地城市河流土地利用结构对水质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主城区6条次级河流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计算研究区土地利用构成,借助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分析监测断面汇水区内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未利用地和农业用地所占面积比例较少;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各水质指标有重要影响,其中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对河流水质恶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河流沿岸林地布局能显著改善水质,但随着雨季的到来林地将成为硝态氮的来源.冗余分析进一步证实土地利用类型对水环境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对重庆市河流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并可为山地城市河流水环境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阿什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水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环境相关性,并对阿什河流域进行水环境健康评价,本研究于2018年7月(丰水期)和2018年10月(枯水期)对阿什河流域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调查。基于相似性分析检验(analysisofsimilarities,ANOSIM)和相似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s,SIMPER)分析探索枯水期与丰水期之间底栖硅藻的群落差异,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analysis,RDA)对驱动底栖硅藻的关键环境因子进行筛选;使用硅藻生物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 IBD)、硅藻属指数(generic index of diatom, GI)和水体营养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 TSI)对研究区域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鉴定底栖硅藻89种,其中丰水期80种、枯水期57种。独立样本T检验(T-test)表明阿什河流域物种丰富度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不显著(P0.05)。ANOSIM结合SIMPER分析结果显示阿什河流域硅藻群落格局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RDA分析表明水的电导率是驱动阿什河流域底栖硅藻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枯水期与丰水期之间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含量的变化是影响硅藻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IBD、GI和TSI指数结果显示阿什河流域受人为活动干扰区域营养状态较差, IBD指数较GI指数能更有效的反映阿什河流域水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于2015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选取7个典型采样点,对镜泊湖春、夏两季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在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52个分类单位,浮游动物38个分类单位,种类组成上浮游植物主要以绿藻门和硅藻门藻类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研究期间浮游生物优势种主要包括:河生集星藻(Actinastrumfluviatile(Schroed.)Fott)、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 (Kütz.) W.Smith)、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瓶砂壳虫(Difflugia urceolata)。在研究期间水温、pH、电导率、和总氮在春、夏两季之间变化明显(P0.05或P0.01)。春、夏两季的浮游生物丰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揭示镜泊湖水体浮游生物丰度与水温和电导率极其显著相关(P0.01)。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和电导率是驱动镜泊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生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与近10余年间镜泊湖相关研究对比发现,镜泊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浮游动物优势类群略有改变。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表明镜泊湖水体为中营养状态,与前期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水体目前无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在各级水利与自然资源部门地下水监测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背景下,针对日益凸显的原有监测系统中存在的监测井布局不合理问题以及岩溶含水系统具有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征,选取徐州市丁楼-茅村和七里沟2个典型水源地,分别采用互信息-距离(T-D)和最大信息最小冗余(MIMR)模型对研究区监测网信息冗余性和最优监测井组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