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403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616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11篇
自然地理   5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将全村宅基地收归集体,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合理置换,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沁阳市沁园办事处袁屯村积极加快"空心村"治理步伐,探索出了一条城乡结合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子。  相似文献   
122.
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全省《受旱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和“受旱区应急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分布图》,详细制定了农村人畜饮水应急方案、农业灌溉应急方案、城镇应急供水水源地开采方案,为全省抗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3.
一碗鸡蛋茶     
但凡到过汝阳农村的客人都知道,当地农村用来招待贵宾的最高礼遇是——鸡蛋茶。  相似文献   
124.
【案情介绍】1998年某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南排村十四队的土地,何某于1982年经原生产队分得的115.5平方米宅基地在上述征用范围。因对补偿金额有异议,何某一直不愿领取补偿款。市国土资源局为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5.
9月19日,河南省测绘局在郑州组织有关专家对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河南省测绘工程院联合编制的《驻马店市三区两县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126.
一、规划先行科学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实施,分阶段落实,分重点推进。要在县城和乡村的建设中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在规划时要将建设重点向小城镇、中心村和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等优势,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突出科学发展理念,着眼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注意与城镇一体统一规划,做好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  相似文献   
127.
方向:新农村建设 通过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加强道路、沟渠等配套设施建设,分片有序地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28.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同时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尚待解决的背景下,又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9.
近年来,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跨越,特别是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项目的实施,使岳阳进入历史上固定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发展高峰期,国土资源工作面临极其艰巨的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双重任务。围绕保障岳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岳阳国土资源工作将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做活“双保”文章。  相似文献   
130.
Mountain areas are often rich in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Mountain tourism is thought to be an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means for maintaining and expanding rural economies and, thus,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societies. As mountain tourism service research is a professional field with several disciplines involved, a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pIatform is needed and it facilitates participation in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 by diverse stakeholders. With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the Yellow River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 adaptation manage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services according to technical, policy, soci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mountain ecosystems, and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ervice in other mountain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