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808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310篇
地质学   830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水库群防洪预报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水库群预报调度系统集成难度大、方案管理复杂的问题,采用基于图论的水库群集成思想设计并开发了水库群防洪预报调度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库群的集成和管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并且为满足Client/Server模式与Browser/Server模式通用化的需要,采用分层体系结构使系统各部分组件易移植.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该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操作灵活、信息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82.
基于谱运算的复相关函数法在干涉复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曾琪明  解学通 《测绘学报》2004,33(2):127-131
复图像配准是干涉SAR处理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要求配准精度达到0.1个像元的水平,而控制点的精确定位是复图像配准中的核心环节.尽管前人提出采用复相关系数法、信噪比法、平均扰动函数法等算法,但他们都是基于滑动窗口的算法,运算效率低.在分析前人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基于谱运算的复相关函数算法实现控制点的亚像元级精确定位,分析比较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应用该算法对我国某地区ERS-2的SLC数据进行了实验,生成了干涉图像,并进行了相干性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稳健性.实验研究证明即使在主从图像时间间隔较大、相干性差的情况下,应用该算法也能获得干涉条纹图.  相似文献   
983.
根据Radon变换的性质,将投影理论引入运动参数估计中;通过试验证明,Radon变换能够在精度损失很小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运动参数估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984.
热带准两年振荡影响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文  杨蕾  黄荣辉  邱启鸿 《大气科学》2004,28(2):161-17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首先讨论了热带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的东、西风位相的划分标准.结果发现,赤道50 hPa的风与西风深厚度关系最密切,即赤道50 hPa的纬向平均风为西(东)风时往往代表平流层下层为一层深厚的西(东)风.在此基础上诊断分析了1958/1959~1997/1998年共40个冬季中热带纬向风QBO对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纬向平均环流和准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影响.诊断分析表明,热带QBO对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上层.热带QBO的东风位相年与西风位相年相比,中高纬地区的绕极西风环流明显减弱,中低纬地区则出现相反变化,从而在平流层的纬向平均环流分布上呈现偶极子形式.纬向平均流的这种年际变化可以很好地用中高纬度准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异常加以解释,QBO的东风位相年和西风位相年相比,中高纬准定常行星波向极地的传播更强,从而在高纬度平流层产生异常的E-P通量辐合,波-流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西风减弱.但是热带纬向风QBO的影响在1958/1959~1997/1998年的前后20年有所差异.后20年相对于前20年而言,东西风位相的差异有所减小,Hol-ton-Tan振荡明显减弱;就行星波传播而言,东风位相年下,前20年行星波向上传播较弱,而后20年则以大约70°N为分界点,以南向上传播较强,以北向上传播较弱.这种差异可能跟中高纬度纬向西风的自身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85.
颗粒级配、孔隙比是决定粗粒土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收集并整理得到93组粗粒土全级配(d10~d100)、孔隙比数据,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分析和预测粗粒土渗透系数,通过平均影响值法和试验验证,评价各级配粒径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大小,探讨孔隙比对粗粒土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50为界限粒径,在其他粒径不变,若增大d50及以下粒径,渗透系数就增大,而增大d50以上粒径,渗透系数减小;d50及以下粒径的“细颗粒”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大于d50以上粒径的“粗颗粒”;按相对权重,d20、d80、d40属于高敏感度粒径,d10、d50、d100、d70为中敏感度粒径,d30、d90、d60为低敏感度粒径。孔隙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大于任一特征粒径,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呈正相关关系;相同颗粒级配的粗粒土,随孔隙比变化可使渗透系数产生数量级跨越。采用GA-BP神经网络方法,由全级配和孔隙比能较好地预测粗粒土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986.
祁斌  刘蒙蒙 《探矿工程》2019,46(10):27-33
准南煤田乌鲁木齐矿区是新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相比常规的丛式井,水平井作为一种成本不是很高但增产效果非常好的井型,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矿区煤层气开发。但乌鲁木齐矿区具有地层倾角大、目标煤层结构复杂等特点,需要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对水平井钻井技术进行优化和适宜性研究。结合水平井施工特点,开展了井壁失稳机理研究、低伤害钻井液体系研究和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并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7.
988.
针对双煤层煤层气井生产过程中层间相互干扰、储层伤害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双煤层四通道分层控压排采技术,排采过程中将两层煤控制在不同的压力系统中以达到分层生产的目的,研制出了一套双煤层四通道分层控压排采装置,包括四通道封隔器、监测设备、多通道油管扶正器、滚轮式抽油杆扶正器和辅助联通管。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四通道封隔器能够根据需要起到封隔效果,使两个产层处于两个不同的压力系统中,双煤层四通道分层控压排采技术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9.
林会喜  王建伟  曹建军  任新成 《地质学报》2019,93(12):3259-3268
中国西部盆地的腹部压扭断裂体系比较发育,但对其断裂组合样式及其成因机制认识程度较低,这已成为重点勘探领域由盆缘向盆内战略展开的瓶颈问题。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多个构造单元压扭断层几何学特征及其应力-应变状态分析,明确了燕山Ⅱ幕压扭断层是深部基底强烈压扭形变发育至中浅层的直接响应,具有以压为辅、以扭为主的成因机制。与准中地区"棋盘格"底形构造密切相关,侏罗系压扭断层具有"三带一区"四类典型组合样式和展布规律。两组不同走向断层大致呈共轭剪切关系,在平面上构成完整或不完整菱形几何学形态。据库伦破裂准则和地震剖面特征可判识出,锐角区具有明显挤压性质,而钝角区具有伸展性质。较高勘探程度区块钻探成果及试油效果证实,锐角挤压区断面封闭性较好,是油气主要富集单元;钝角伸展区断面普遍开启,是油气纵向输导区。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西部陆内坳陷区压扭断裂体系组合样式、成因机制及其控藏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对准中地区侏罗系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很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吕谦  张云  李兆华  陶志刚  何满潮 《岩土力学》2018,39(3):1091-1099
地质不连续带的破坏往往对岩质边坡的失稳起控制性作用。二阶功破坏准则可以分析除振颤失稳外的所有材料失稳问题,因此,利用该准则分析了岩体不连续带的材料失稳破坏问题。首先从数学上解释了使用二阶功分析二维地质不连续带的优势;而后将二阶功破坏准则引入FLAC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并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对南芬铁矿岩质滑坡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滑坡是一个准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过程,动能的突然爆发标志着准静态-动态转化的发生。二阶功和二阶动能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据此关系估算出的南芬铁矿岩质边坡动能演化曲线可以证明二阶功对岩土材料失稳破坏判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